基督徒怎么样到空心里拉及

如题所述

“信仰空心化”现象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有其信仰的外表,但是缺少内在属基督的生命,或者说基督徒与上帝之间爱和委身的关系来到僵化与枯竭。其特点诸如:
徒有侍奉而没有喜乐;
徒有喜乐的表现而没有心灵的安息;
徒有服侍而没有敬拜;徒有门徒之名却没有委身之实;
徒有宗教仪式而没有爱主之心的实质…

日前,笔者就关于基督徒“信仰空心化”的话题邀请一位来自华南的从事敬拜赞美服事的N弟兄分享他自己的感受和看见时,N弟兄从宗教仪式的角度,网络文化的角度,以及基督徒寻求信仰动机的角度,来表达了可能会造成信仰空心化的一些原因,以及分享了基督徒如何防止信仰走向空心化的一个建议。

信仰“空心化”的表现与原因

1.过度追求宗教外在仪式超过了内在生命

“新约中,耶稣不喜欢法利赛人,是因为他们徒有敬虔的外表,却没有敬虔的实质。”

N弟兄谈到他所看到的信仰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在于过于在乎外在的仪式,“如果基督徒从外表来看很好,但是内心没有想要活出耶稣的话语和福音的决心,那基督徒的信仰就会变成空心化的状态。当我们过度追求信仰的外在的仪式,可能会导致信仰走向空心化。”

他强调我们需要看到内在生命才是外在表现的动力和根源:“我觉得不应该用遵守宗教的仪式与否来定义一个跟随耶稣的人,因为真正跟随委身于耶稣的人,他的内在生命每天都要被破碎和重建的,即便经常处于软弱和低谷,他的生命也会最终来到一种更新和复活的状态。”

N弟兄对此举例说到一些基督徒很看重的外在行为:“从行信仰的外在行为上来看,我们有没有遵守圣经上的一些教导?我们有没有遵守十一?我们有没有把我们的一部分钱拿出来去帮助孤儿寡妇?我们是否参与到社区公益服务?有没有跟周围的邻舍建立好关系,然后去祝福他们?”

而能做到这些的行为背后其实是我们的内在生命,这个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点:“爱心的公益事奉和对需要帮助的人进行奉献,以及见证基督的负担,这些外在的行为其实是由内在的生命作为支撑的,信仰空心化的基督徒是无法真实的做这些的。每当一些地方受到一些自然灾害和伤害的时候,基督徒公益的团体对社会的担当一定是有的,但是对于那些普通的基督徒站出来成为爱心的通道却很少见。这个是对我们信仰是否是空心化的一种检验。”

2.网络文化和消费主义的世俗潮流

他认为现在许多人受世俗网络文化的影响,尤其是网络的便捷性,让人们有了一种消费主义的信仰观念。人随时把主权放在自己手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8
信仰空心化”现象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有其信仰的外表,但是缺少内在属基督的生命,或者说基督徒与上帝之间爱和委身的关系来到僵化与枯竭。其特点诸如:
徒有侍奉而没有喜乐;
徒有喜乐的表现而没有心灵的安息;
徒有服侍而没有敬拜;徒有门徒之名却没有委身之实;
徒有宗教仪式而没有爱主之心的实质…过度追求宗教外在仪式超过了内在生命网络文化和消费主义的世俗潮流信仰走进宗教化的思维模式里防止空心化的建议:恢复和天父的亲密关系
第2个回答  2022-11-28
基督徒怎么样到空心里拉及?回答是:基督徒到空心里拉及,徒有侍奉而没有喜乐;徒有喜乐的表现而没有心灵的安息;
徒有服侍而没有敬拜;徒有门徒之名却没有委身之实;徒有宗教仪式而没有爱主之心的实质…
第3个回答  2022-11-28
1.过度追求宗教外在仪式超过了内在生命“新约中,耶稣不喜欢法利赛人,是因为他们徒有敬虔的外表,却没有敬虔的实质。”
2.网络文化和消费主义的世俗潮流
他认为现在许多人受世俗网络文化的影响,尤其是网络的便捷性,让人们有了一种消费主义的信仰观念。人随时把主权放在自己手里,自己决定要不要去聚会,如何聚会,选择听谁的讲道。因此,基督徒信仰空心化现象集中体现在与上帝关系上和对教会礼拜的敬畏程度上。
3.信仰走进宗教化的思维模式里
“我觉得信仰空心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很多基督徒事奉变得心中没有喜乐,我觉得应该是他们的信仰走进了宗教化的思维和模式中,只看规条和人会得的地上的荣耀,却不看耶稣和他的十字架。
第4个回答  2022-11-28
信耶稣基督,用心灵和诚实在神面前,认罪悔,真正的改,接受耶稣的爱,承认离开罪恶,得到耶稣赐给新生(灵得救),听神的话,走十架道路(魂得救),遵行神的旨意直到耶稣第二次再来,接真基督徒去到天堂(体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