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东山》李白诗的全文及解释

如题所述

忆东山
李白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已长久不去造访谢安的东山了,蔷薇洞边的蔷薇又开了几遍花呢?白云亭上的白云还在自由自在地来去吗?明月堂前的明月今晚照到了那户人家呢?
〔字词〕

向——看望、欲去。

度——年度。

散——分离。

落——月光下照也。

〔句评〕

不向东山久——似虚而实,实写地点之忆。平起、感叹,好久没去(甚至没想到再去),暗指好久不见居住东山的人或亲友,

蔷薇几度花——似虚而实,虚写时间之忆。继续感叹,推算已不知有几年了,以“几度”呼应“久”字。

白云还自散——似实而虚,隐含忆人。一番设想,双重意思,明写云散月出,暗寓人之分离

明月落谁家——似实而虚,寄托相思。继续设想,双重意思,月光是否照到东山之家,暗寓思念之情、彼人知否。“谁”字用的巧妙,明知故问,以问代答。

〔诗评〕

全诗围绕一个“忆”字,过去的回忆,现在的思念,未来的期望,地、时、人、情,层层深入内心。全篇虚写、冥想,处处真情实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12
著名唐诗之路研究学者竺岳兵教授在“唐诗之路”研讨会上说:“《全唐诗》中有668首唐诗写到上虞东山和谢安。”唐代诗人李白三次上东山,作诗15首,为我们留下宝贵的名诗佳作,其中《忆东山》是他的杰作之一。诗云:“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全诗写了东山秀美的景色和美好情感的回忆。诗中的“白云”和“明月”两句,一语三关,别具匠心,表现了诗人对词、字、句精雕细琢的高超诗艺,集叙旧、写景、抒情、论古于一炉,给人以清新、自然、含畜、精妙的美感享受,读罢,朗朗上口,回味无穷。

一、以“白云”和“明月”吟东山美景

东山景色宜人,山川毓秀,著名景点有指石弹琵琶、谢安钓鱼台、百牛山、始宁泉、蔷薇洞、洗屐池、调马路等。唐代大作家王维在《东山记》中写道:“东山巍然峙立于众峰间,拱揖蔽亏,如莺鹤飞舞,林谷深蔚,望不可见。”“至此,山川始轩豁呈露,万峰林立,下视烟海渺然,天水相接,尽万里云景也。”堪称描写东山美景的绝句。李白《忆东山》诗中的“白云”和“明月”,第一层意思是写景,指那东山的白云何等澹泊,那东山的明月又何等皎洁。

二、以“白云”和“明月”忆东山古迹

诗中的“白云”和“明月”是指东山白云轩和明月堂两古迹。唐王维在《东山记》中亦有“绝顶有谢公调马路,白云、明月二堂遗址”之句。白云轩是谢安的书斋,有堂屋3间,室内桌凳、书架等摆设十分简陋,谢公却悠然居闲,“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他在这里呼朋引类,高朋满座,寄情自然,放浪形骸,一大批文人墨客谈玄论道,赋诗作文,透逸出“白云抱幽石,绿筱湄清涟”的诗意美境。

白云轩有对联一幅:品命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这是谢公的自我写照,表明其高风亮节、胸襟开怀的相士风度。

明月堂是谢安下榻就寝之处。堂外有小围墙,从圆洞门出入,内有小堂屋3间,真可谓“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

明月堂亦有对联一幅:清风明月作伴,高山流水知音。谢公在东山过着“清风明月作伴”的隐居生活,在东山找到了“高山流水知音”。

而今,白云轩何在?明月堂又归谁居?

三、“白云”和“明月”名缘东山美妓

“白云”和“明月”又是谢安携妓的小名。据宋张侃绝句游东山国庆院句:“院有明月堂、白云轩。土人云,明月、白云谢太傅所携妓小名也。”诗云:“当年携妓漫来游,后世蔷薇句更遒。明月白云成底事,谁知棋罢是深谋。”

东土山、蔷薇洞、白云堂、明月轩,曾经是谢安往来游集、携妓寻欢之处,而李白《东山吟》说:“携妓东山去,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把“我妓”和“他妓”作了比较。在《忆东山》中,把谢安携妓白云和明月,用“云散”、“月落”来描述,揭示花谢、云散、月落的自然风貌。世上无不谢之花,天上无不散之云、无不落之月,当年白云和明月这两个小妓今在何处?诗人为此发出了“石破天惊”的慨叹!
第2个回答  2012-07-15
忆东山
李白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已长久不去造访谢安的东山了,蔷薇洞边的蔷薇又开了几遍花呢?白云亭上的白云还在自由自在地来去吗?明月堂前的明月今晚照到了那户人家呢?
〔字词〕

向——看望、欲去。

度——年度。

散——分离。

落——月光下照也。

〔句评〕

不向东山久——似虚而实,实写地点之忆。平起、感叹,好久没去(甚至没想到再去),暗指好久不见居住东山的人或亲友,

蔷薇几度花——似虚而实,虚写时间之忆。继续感叹,推算已不知有几年了,以“几度”呼应“久”字。

白云还自散——似实而虚,隐含忆人。一番设想,双重意思,明写云散月出,暗寓人之分离

明月落谁家——似实而虚,寄托相思。继续设想,双重意思,月光是否照到东山之家,暗寓思念之情、彼人知否。“谁”字用的巧妙,明知故问,以问代答。

〔诗评〕

全诗围绕一个“忆”字,过去的回忆,现在的思念,未来的期望,地、时、人、情,层层深入内心。全篇虚写、冥想,处处真情实意。
第3个回答  2011-01-12
李白《忆东山》赏析

〔原诗〕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字词〕

向——看望、欲去。

度——年度。

散——分离。

落——月光下照也。

〔句评〕

不向东山久——似虚而实,实写地点之忆。平起、感叹,好久没去(甚至没想到再去),暗指好久不见居住东山的人或亲友,

蔷薇几度花——似虚而实,虚写时间之忆。继续感叹,推算已不知有几年了,以“几度”呼应“久”字。

白云还自散——似实而虚,隐含忆人。一番设想,双重意思,明写云散月出,暗寓人之分离

明月落谁家——似实而虚,寄托相思。继续设想,双重意思,月光是否照到东山之家,暗寓思念之情、彼人知否。“谁”字用的巧妙,明知故问,以问代答。

〔诗评〕

全诗围绕一个“忆”字,过去的回忆,现在的思念,未来的期望,地、时、人、情,层层深入内心。全篇虚写、冥想,处处真情实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