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三镇农业建设

如题所述

南三镇的农业建设经历了显著的发展阶段。早期,由于水利资源匮乏,农业耕作方式粗放,水稻、番薯和杂粮产量较低,1949年平均每亩水稻产量仅为74公斤,番薯64公斤,杂粮26公斤。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群众自力更生,兴修水利改善了生产条件。1958年,水稻单产提升至138公斤,比1949年增长了86.5%。1970年,平均亩产达到133公斤,总产量达到4371吨,夏收和秋收的产量也有所增加。改革开放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使得水稻亩产进一步提高,1997年特优524品种的早稻亩产甚至达到了700公斤的历史新高。


然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导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粮食和稻谷产量有所下降。2004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58015亩,产量为12756吨。林业方面,新中国成立前,南三岛林木稀少,森林覆盖率低。但人民在集体化进程中大力发展林业,尤其以木麻黄防护林带的建设最为显著,森林覆盖率逐渐提升。


渔业是南三镇的重要产业,1949年有521户渔业户口,1958年后渔业生产被提升到重要位置,渔业资源管理和养殖技术得到显著提升,养殖面积和产量大幅增长。畜牧业也有所发展,1956年至2004年,耕牛、生猪和三鸟的数量以及蛋品产量均有明显增加。


总体来说,南三镇的农业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进步,实现了产量的显著增长,但同时也在结构调整中面临新的挑战。到2004年,农业产量和林业覆盖率均有可观的提升,反映出该地区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努力。
扩展资料

南三镇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1958年划归湛江市郊区称南三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建镇。位于区境南部,是美丽的海岛。距区府16公里。面积122平方公里,人口7.2万。从西至东有18公里长的公路贯穿全岛。水路有车渡码头通市区。辖光明、海丰、新南、灯塔、白沙、兰田、田头、南米、麻弄、南告、五里、巴东、东湖1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外,兼产蔬菜。海滩涂面积大,宜于海水养殖和放养鸭群。位于岛东南部的南三岛旅游度假中心,是湛江市著名的旅游度假区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