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如题所述

一、教材分析:
本篇童话故事《小马过河》讲述了小马帮妈妈驮麦子去磨坊,途中需要跨越一条小河。老牛称水很浅,可以轻松通过,而松鼠则说水很深,它的伙伴昨天就因此被淹死。小马犹豫不决,回家询问妈妈,妈妈鼓励他自己去尝试。最终,小马发现河水既不浅也不深,顺利地过了河。这个故事传达了遇到问题时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的哲理。课文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插图精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故事情节已经有清晰的理解,但他们对故事中的深层道理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尚在发展阶段,对故事的理解也需要逐步深化。
三、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按照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正确地朗读出句子的语气。
2. 通过朗读、表演、为动画片配音等多种方式,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亲自动手尝试的重要性。
3. 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是理解老牛和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以及从中领悟到的妈妈话语中的道理。
五、教学准备:
1. 制作《小马过河》的多媒体课件。
2. 准备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设疑激趣 感知课文大意
本节课我们学习《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你们准备好了吗?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们非常聪明,已经想到了很多问题!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来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
二、听课文范读,标注生字,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三、训练说话。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帮妈妈做事;去磨房;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把磨房的位置“河对岸”加入其中,句子就更加完整了。这个词语应该放在哪里?(磨房前面)
四、学习字词。
认读生字新词——正音。个别生字组词:愿试匹 突 趟 淹 ;“没”区别字音;浅的反义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帮妈妈做过事吗?谁来说说你帮妈妈做过什么事?心情怎样?我们的新朋友小马长大了也能帮妈妈做事了,想知道它帮妈妈做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14课《小马过河》,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让我们带着大家的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1. 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看拼音或问同桌,也可以请教老师。再数一数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序号。
2. 按自然段读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逐段读讲,朗读表演,具体理解。
1. 指名读第1段(1、2节)
(1)什么事使小马高兴得连蹦带跳?(出示动画课件引读)
(2)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心情?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应以天真、活泼、高兴而又肯定的语气读。)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