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过得都这么累呢?

如题所述

现在的年轻人,过着不一般的超“卷”生活,压力非常大。昨天看了一个新闻,说“河北一县城 开办超过10家共享自习室”,引发了我的思考。

生活中,许多人都对美好人生充满了无数的期待和向往。每个人都想变得更好、更优秀、更强大。

但许多时刻,我们渴望成为的样子和我们最后成为的样子,常常是脱节的,甚至是越离越远的。

我们常常羡慕他人可以做到自律,也常常要求自己做到自律,可是做这件事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却始终是模糊的、含混的,甚至是不确定。

从深层讲,自律的人是因为清晰且强烈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持之以恒去努力。

不知从何时开始,互联网时代被贴上了“浮躁”的标签,年轻的一代也成了“浮躁的一代”。“生病的年轻人”、“垮掉的一代”等标签被一个个插到年轻一代的身上。事实上,年轻人也在积极寻求互联网弊病的破解之法,付费自习室的出现与对他的呼吁也反证了这一点。

不知不觉,这一届年轻人,开始花钱买自律了。

做事“”三分钟热度”、考研、考公总是半途而废、阅读时看一页就要休息半小时、到了学习时间就看看这儿、动动那儿、年初立下的减肥、健身Flag,早就不知道倒在哪儿了……”自律的程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道理我都懂,但实在做不到!”

如今,付费自习室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打的标签为:你只管学习,其他的交给自习室。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付费自习室的用户规模达到417万,2022年将达到755万人。在一线城市,办一张付费自习室的月卡需要1000元到3000元不等,县城每月则只需300元或者更低,是许多学生可以负担得起的价格。

对于平时琐事缠身,自制力又比较差,对学生环境有一定要求才能进入状态的人来说,自习室还是很有必要的。有人可能说图书馆啥的,距离不一定合适所有人,时间也不能满足所有人,有些人可能就晚上有点时间。也不是说自习室多好,存在即合理。

记得之前有一本书,我看过很多遍,叫做《少有人走的路》,有一句话非常深刻:自律,是一自我完善的过程,其中必然经历放弃的痛苦。甚至如同面临丝网,但是如同死亡的本质一样,旧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才会诞生。

杨绛曾经说过,人要成长,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高于平常人。”茨威格在《断头王后》中说:“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注好了价格。”

是的,自律的时光里,我们坚持、学习、思考、把自己的努力和积累,无限地升高,一直高于大多数人。于是,我们就成长起来,我们才可以接受命运送给我们的礼物。那些“被命运青睐眷顾的幸运儿”,只有陪伴你自律的那些夜晚知道,成就你的,从来不是命运,而是自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