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建文帝明明占尽优势,为什么还会输?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靖难之役始于文健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为了配合建文帝的政策,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从北平起兵,历时三年,终于攻克首都南京,成为明成祖永乐皇帝。

1.自明朝开国以来,明太祖朱元璋天天吹嘘自己的事业,勤政治国,使得新生的明朝在他的统治下兴盛了三十多年,最终缔造了吴鸿的统治。所以,皇太孙 朱允炆他从祖父朱元璋那里继承的是一个强大的大明,而不是一个被地方叛乱轻易推翻的腐败王朝。因此,以朝廷为代表的明朝中央政府在对燕战争中的失败,应归咎于建文帝和朝廷自身的不足。

2.建文帝早在他即位之前,就深深感到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了的二十多个诸侯王,已经大到不能倒,开始对当地的诸侯王产生了警惕。后来王朝的重臣黄子澄给建文帝讲了汉景帝平定七国叛乱的故事,这才坚定了建文帝本来就对诸侯王有所提防的信心。于是建文帝刚即位没多久,立刻着手削藩。建文帝伐诸侯的策略急躁,急于求成。在当时的王者中,最明显的就是燕王 朱棣,而燕王所持有的权力也是相当强大的。一些朝臣意识到割据诸侯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国家动乱,于是给建文帝提供了一些安全更有效的措施。

3.建文帝齐泰、黄子澄、方孝儒等。,被重用的,都是有文化的人。也许他们在治国上还是有用的,但在战争中,他们大多是“天生有本,打仗不是他们的强项”。李景隆怕死小心眼,南军在郑村、白沟河、济南城下之战中大败,几乎60万大军全军覆没。建文帝温柔孝顺善良,聪明好学。这种性格作为忠君是可以接受的,但在与燕王的战争中,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少破”。在靖难之役,朱棣多次冲锋在前,也因为这样,几次陷入绝境,差点丧命。然而建文帝却向邦联将领的士兵发布敕令,称“近军士兵反对燕王,不存在杀叔之说”。于是,本该是南军“刀下鬼”的圣旨使朱棣,多次侥幸逃脱,甚至借此机会充当了北军的前锋和后卫。而邦联军在战斗中却束手束脚,顾虑重重。

战场上一系列失误导致朱棣积攒实力,在赢得战场的同时,也多次侥幸逃脱,最终导致朝廷被推翻。建文帝下落不明。所以朱棣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建文帝和朝廷的急于求成,大政方针的缺失,用人不当和建文帝自身性格的软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12
1.建文帝手底下并没有能够掌控大局的谋臣。 2.建文帝手底下并没有优秀的军事将领。
第2个回答  2022-10-12
这是因为朱棣的实力实在是太强了,而且朱棣早已夺得了民心,所以建文帝才会输的。
第3个回答  2022-10-12
靖难之役朱允炆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他自己太过轻敌,还急功近利,空有上百万兵马,却没有一个领兵之人。所以败给了蓄谋已久的朱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