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的组成的碳排放因子

如题所述

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技术进展解读

海洋学长
Vehicle Engineer&English lover
来自专栏整车LCA 生命周期碳排放 碳中和
一、背景

1.1交通部门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显著

交通领域是我国目前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汽车行业占比达23%以上。

1.2 欧洲地区是全球控制气候变化最积极的地区

国际汽车集团纷纷提出各自实现全生命周期“碳中和”或“零排放”的时间表

2020年博世碳中和:
2020年,集团全球400个业务所在地所有相关工程、制造和管理设施,将不再留下碳足迹

2030年前,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份额,并投资10亿欧元提升分支机构能效

2039年戴姆勒碳中和:
在2022年之前,实现欧洲所有工厂的CO2中和;

到2030年,让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据集团总销量的50%以上;

最终在未来20年内建立一支碳中和的新汽车车队

2040年大陆碳中和:
2020年底,在所有生产基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

2040年,达成二氧化碳中和目标;

到2050年底实现CO2中性价值链

2040年沃尔沃零负荷:
在2040年之前将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

2018年至2050年期间,将旗下每辆汽车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平均降低40%(较2018牛)

2050年大众碳中和:
2050年实现整个集团层面的全面碳中和

2025年汽车和轻型货车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30%(较2015年);

积极推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

2050年丰田零排放:
新车CO2零排放:2050年全球新车平均行驶过程中CO2排放量削减90%(较2010年);

生命周期CO2零排放:力求在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CO2零排放;

工厂CO2零排放:2050年全球工厂实现CO2零排放

1.3国内汽车行业缺乏统一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

我国汽车行业缺乏统一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2019年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委托中心开展《乘用车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及限额》标准研究

二、研究目的及过程

2.1 研究目的

实现乘用车从材料制造、整车制造到汽车使用等各阶段的碳减排

1.推动更低碳材料的应用

所谓低碳材料,即为获取和加工过程中能源和辅料消耗更少的材料

2.推广生产加工过程更加低碳

即汽车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更少的能源和辅料

3.推动汽车单位行驶里程能源消耗量降低

4.推动更多回收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2.2 研究过程

2019年至今,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下,已召开2次专家讨论会,5次行业意见征集会

20余位业内专家(学术界)、40余家企业80多位代表(产业界)提出100多条综合意见和建议

三、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研究进展

3.1 依据

(1)国外碳排放标准调研:调研欧盟、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乘用车碳排放标准,为我国乘用车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及限额标准制定提供借鉴

(2)国内碳排放数据调研:开展企业数据调研,为制定适用于中国汽车行业的标准提供支撑

调研对象:涉及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及材料供应商

样本量:89家整车企业,主要包括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吉利等自主及合资企业

(3)核算依据:标准借鉴ISO 14067《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方法》的基本观点,重点考虑我国汽车行业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的可行性,制定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

引用点:

原则:生命周期视角、科学方法的优先顺序、相关性、完整性、一致性、精确度、透明度等

量化方法:目标和范围的定义、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影响评估

材料、零部件碳排放因子的计算:遵循同样的原则和量化方法

我国汽车行业特点:

温室气体类别:仅考虑京都议定书中要求削减的温室气体
碳排放源:未考虑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变化、服务提供和交付、牲畜生产和其他农业过程的碳排放
考虑碳汇
考虑特定零部件上的22种材料的碳排放
考虑整车生产过程的碳排放
考虑燃料生产、燃料使用、轮胎更换、铅酸蓄电池更换、制冷剂更换和逸散的碳排放
3.2 适用范围

包括能够燃用汽油或柴油燃料的M1类车辆和纯电动乘用车

适用于燃用汽油或柴油的单一燃料的M1类车辆和纯电动乘用车

纯电动乘用车没有明确的定义,GB/T 28382-2012中直接引用了改术语,指纯电动汽车和乘用车的交叉

3.3 指标

核算指标为乘用车单位行驶里程的碳排放量,生命周期行驶里程按15万km计算

碳(温室气体)(京都议定书中要求削减的温室气体)

生命周期行驶里程 13000km/年 × 11.5年= 1.5×105 km

由于不确定因素较多,采取保守考量,结合(世界资源研究所,2019)设置的基准参数情景,假设每年的汽车行驶里程变化较小,即2019年全国乘用车年均行驶里程沿用13000km;

根据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联合发布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乘用车使用年限参考值为8~15年。为使研究具有代表性,取平均值11.5年为乘用车生命周期。

3.4 边界

3.4.1乘用车整体核算边界

将汽车全生命周期纳入核算边界,包括原材料获取阶段、生产阶段、使用阶段及回收阶段,不包括道路与厂房的基础设施、各工序的设备、厂区内人员及生活设施的消耗和排放

原材料获取阶段边界:兼顾考虑材料占比高、碳排放因子高和数据可核查3个因素

1. 考虑重量大的材料

重量占比较大的材料主要包括:钢铁、铝合金、铸铁、陶瓷/玻璃、PP、橡胶、PU、织物、PA、PP/EPDM、PE、铜(线束)、涂料、PVC、胶粘/密封剂等15种,占汽车部件重量的95%以上。

2. 考虑碳排放因子高的材料

l碳排放因子较高的材料主要包括镁合金、钛及钛合金、镁及镁合金、电子线路板、电子设备、变形铝合金、铸造铝合金、PA等8种。

3. 注重数据的可核查性

充分借鉴碳市场MRV体系,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收集和报告工作进行周期性的核查,帮助监管部门最大程度地把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温室气体排放整体报告结果的可信度。

选取重量大、均质材料占比高、可操作性强的零部件

3.4.2各阶段核算边界

原材料获取阶段边界:考虑特定零部件上的22种材料,重量占比高于零部件50%且不属于20种材料的其他均质材料,也应纳入核算范围。材料生产制造的系统边界包括资源开采、加工提纯、生产制造等过程,同时生产制造过程用设备制造、厂房建设等基础设施不包括在边界范围内

纳入核算范围的零部件占到整备质量的60%以上(基于90多款车型拆解数据的平均值)

生产阶段边界:整车装配制造过程,包括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和动力站房等工序

使用阶段边界:包括燃料生产过程的碳排放、燃料使用过程的碳排放、轮胎、铅酸蓄电池和制冷剂更换的碳排放

回收阶段边界:回收阶段只考虑用于汽车上的回收材料带来的收益

3.5 核算方法

3.5.1生命周期单位行驶里程平均碳排放

单位行驶里程碳排放量=(原材料获取阶段的碳排放量+整车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碳汇量)/生命周期行驶里程

3.5.2原材料获取阶段碳排放量:材料重量与材料碳排放因子乘积的加和

3.5.3生产阶段碳排放量:整车生产过程中能源的碳排放和直接逸散的碳排放

3.5.4使用阶段碳排放量:燃料生产、燃料使用及轮胎、铅酸蓄电池、制冷剂更换的碳排放

轮胎更换的碳排放量

方法一:轮胎更换的碳排放量=(橡胶重量×橡胶碳排放因子+炭黑重量×炭黑碳排放因子)×轮胎更换次数

方法二:轮胎更换的碳排放量=轮胎重量×轮胎的碳排放因子×轮胎更换次数

铅酸蓄电池更换的碳排放量

方法一:铅酸蓄电池更换的碳排放量=(铅重量×铅碳排放因子+硫酸重量×硫酸碳排放因子+聚丙烯重量×聚丙烯碳排放因子)×铅酸蓄电池更换次数

方法二:铅酸蓄电池更换的碳排放量=铅酸蓄电池重量×铅酸蓄电池碳排放因子×铅酸蓄电池更换次数

制冷剂逸散及更换的碳排放量

制冷剂逸散及更换的碳排放量=制冷剂生产的碳排放量+制冷剂逸散的碳排放量

将碳汇纳入碳排放量核算范围

类别:森林碳汇、林业碳汇、绿地碳汇

测算:碳汇价值的测算是碳汇项目纳入核算范围的核心和技术关键之一。采用经第三方认证的测算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2
实现乘用车从材料制造、整车制造到汽车使用等各阶段的碳减排

1.推动更低碳材料的应用

所谓低碳材料,即为获取和加工过程中能源和辅料消耗更少的材料

2.推广生产加工过程更加低碳

即汽车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更少的能源和辅料

3.推动汽车单位行驶里程能源消耗量降低

4.推动更多回收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2.2 研究过程

2019年至今,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下,已召开2次专家讨论会,5次行业意见征集会

20余位业内专家(学术界)、40余家企业80多位代表(产业界)提出100多条综合意见和建议

三、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研究进展

3.1 依据

(1)国外碳排放标准调研:调研欧盟、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乘用车碳排放标准,为我国乘用车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及限额标准制定提供借鉴

(2)国内碳排放数据调研:开展企业数据调研,为制定适用于中国汽车行业的标准提供支撑

调研对象:涉及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及材料供应商

样本量:89家整车企业,主要包括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吉利等自主及合资企业

(3)核算依据:标准借鉴ISO 14067《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方法》的基本观点,重点考虑我国汽车行业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的可行性,制定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

引用点:

原则:生命周期视角、科学方法的优先顺序、相关性、完整性、一致性、精确度、透明度等

量化方法:目标和范围的定义、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影响评估

材料、零部件碳排放因子的计算:遵循同样的原则和量化方法

我国汽车行业特点:

温室气体类别:仅考虑京都议定书中要求削减的温室气体
碳排放源:未考虑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变化、服务提供和交付、牲畜生产和其他农业过程的碳排放
考虑碳汇
考虑特定零部件上的22种材料的碳排放
考虑整车生产过程的碳排放
考虑燃料生产、燃料使用、轮胎更换、铅酸蓄电池更换、制冷剂更换和逸散的碳排放
3.2 适用范围

包括能够燃用汽油或柴油燃料的M1类车辆和纯电动乘用车

适用于燃用汽油或柴油的单一燃料的M1类车辆和纯电动乘用车

纯电动乘用车没有明确的定义,GB/T 28382-2012中直接引用了改术语,指纯电动汽车和乘用车的交叉

3.3 指标

核算指标为乘用车单位行驶里程的碳排放量,生命周期行驶里程按15万km计算

碳(温室气体)(京都议定书中要求削减的温室气体)

生命周期行驶里程 13000km/年 × 11.5年= 1.5×105 km

由于不确定因素较多,采取保守考量,结合(世界资源研究所,2019)设置的基准参数情景,假设每年的汽车行驶里程变化较小,即2019年全国乘用车年均行驶里程沿用13000km;

根据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联合发布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乘用车使用年限参考值为8~15年。为使研究具有代表性,取平均值11.5年为乘用车生命周期。

3.4 边界

3.4.1乘用车整体核算边界

将汽车全生命周期纳入核算边界,包括原材料获取阶段、生产阶段、使用阶段及回收阶段,不包括道路与厂房的基础设施、各工序的设备、厂区内人员及生活设施的消耗和排放

原材料获取阶段边界:兼顾考虑材料占比高、碳排放因子高和数据可核查3个因素

1. 考虑重量大的材料

重量占比较大的材料主要包括:钢铁、铝合金、铸铁、陶瓷/玻璃、PP、橡胶、PU、织物、PA、PP/EPDM、PE、铜(线束)、涂料、PVC、胶粘/密封剂等15种,占汽车部件重量的95%以上。

2. 考虑碳排放因子高的材料

l碳排放因子较高的材料主要包括镁合金、钛及钛合金、镁及镁合金、电子线路板、电子设备、变形铝合金、铸造铝合金、PA等8种。

3. 注重数据的可核查性

充分借鉴碳市场MRV体系,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收集和报告工作进行周期性的核查,帮助监管部门最大程度地把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温室气体排放整体报告结果的可信度。

选取重量大、均质材料占比高、可操作性强的零部件

3.4.2各阶段核算边界

原材料获取阶段边界:考虑特定零部件上的22种材料,重量占比高于零部件50%且不属于20种材料的其他均质材料,也应纳入核算范围。材料生产制造的系统边界包括资源开采、加工提纯、生产制造等过程,同时生产制造过程用设备制造、厂房建设等基础设施不包括在边界范围内

纳入核算范围的零部件占到整备质量的60%以上(基于90多款车型拆解数据的平均值)

生产阶段边界:整车装配制造过程,包括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和动力站房等工序

使用阶段边界:包括燃料生产过程的碳排放、燃料使用过程的碳排放、轮胎、铅酸蓄电池和制冷剂更换的碳排放

回收阶段边界:回收阶段只考虑用于汽车上的回收材料带来的收益

3.5 核算方法

3.5.1生命周期单位行驶里程平均碳排放

单位行驶里程碳排放量=(原材料获取阶段的碳排放量+整车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碳汇量)/生命周期行驶里程

3.5.2原材料获取阶段碳排放量:材料重量与材料碳排放因子乘积的加和

3.5.3生产阶段碳排放量:整车生产过程中能源的碳排放和直接逸散的碳排放

3.5.4使用阶段碳排放量:燃料生产、燃料使用及轮胎、铅酸蓄电池、制冷剂更换的碳排放

轮胎更换的碳排放量

方法一:轮胎更换的碳排放量=(橡胶重量×橡胶碳排放因子+炭黑重量×炭黑碳排放因子)×轮胎更换次数

方法二:轮胎更换的碳排放量=轮胎重量×轮胎的碳排放因子×轮胎更换次数

铅酸蓄电池更换的碳排放量

方法一:铅酸蓄电池更换的碳排放量=(铅重量×铅碳排放因子+硫酸重量×硫酸碳排放因子+聚丙烯重量×聚丙烯碳排放因子)×铅酸蓄电池更换次数

方法二:铅酸蓄电池更换的碳排放量=铅酸蓄电池重量×铅酸蓄电池碳排放因子×铅酸蓄电池更换次数

制冷剂逸散及更换的碳排放量

制冷剂逸散及更换的碳排放量=制冷剂生产的碳排放量+制冷剂逸散的碳排放量

将碳汇纳入碳排放量核算范围

类别:森林碳汇、林业碳汇、绿地碳汇

测算:碳汇价值的测算是碳汇项目纳入核算范围的核心和技术关键之一。采用经第三方认证的测算量。

发布于 2 年前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4
第2个回答  2022-11-21
1交通部门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显著

交通领域是我国目前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汽车行业占比达23%以上。

1.2 欧洲地区是全球控制气候变化最积极的地区

国际汽车集团纷纷提出各自实现全生命周期“碳中和”或“零排放”的时间表

2020年博世碳中和:
2020年,集团全球400个业务所在地所有相关工程、制造和管理设施,将不再留下碳足迹

2030年前,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份额,并投资10亿欧元提升分支机构能效

2039年戴姆勒碳中和:
在2022年之前,实现欧洲所有工厂的CO2中和;

到2030年,让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据集团总销量的50%以上;

最终在未来20年内建立一支碳中和的新汽车车队

2040年大陆碳中和:
2020年底,在所有生产基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

2040年,达成二氧化碳中和目标;

到2050年底实现CO2中性价值链

2040年沃尔沃零负荷:
在2040年之前将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

2018年至2050年期间,将旗下每辆汽车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平均降低40%(较2018牛)

2050年大众碳中和:
2050年实现整个集团层面的全面碳中和

2025年汽车和轻型货车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30%(较2015年);

积极推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

2050年丰田零排放:
新车CO2零排放:2050年全球新车平均行驶过程中CO2排放量削减90%(较2010年);

生命周期CO2零排放:力求在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CO2零排放;

工厂CO2零排放:2050年全球工厂实现CO2零排放

1.3国内汽车行业缺乏统一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

我国汽车行业缺乏统一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2019年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委托中心开展《乘用车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及限额》标准研究

二、研究目的及过程

2.1 研究目的

实现乘用车从材料制造、整车制造到汽车使用等各阶段的碳减排

1.推动更低碳材料的应用

所谓低碳材料,即为获取和加工过程中能源和辅料消耗更少的材料

2.推广生产加工过程更加低碳

即汽车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更少的能源和辅料

3.推动汽车单位行驶里程能源消耗量降低

4.推动更多回收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2.2 研究过程

2019年至今,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下,已召开2次专家讨论会,5次行业意见征集会

20余位业内专家(学术界)、40余家企业80多位代表(产业界)提出100多条综合意见和建议

三、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研究进展

3.1 依据

(1)国外碳排放标准调研:调研欧盟、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乘用车碳排放标准,为我国乘用车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及限额标准制定提供借鉴
(2)国内碳排放数据调研:开展企业数据调研,为制定适用于中国汽车行业的标准提供支撑

调研对象:涉及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及材料供应商

样本量:89家整车企业,主要包括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吉利等自主及合资企业

(3)核算依据:标准借鉴ISO 14067《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方法》的基本观点,重点考虑我国汽车行业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的可行性,制定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11-22
轮胎从生产到废弃管理,都需要直接或间接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面临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轮胎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即使废弃后的轮胎,其碳含量也不少
21世纪,人类将进入低碳经济时代,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轮胎产业目前面临着“大量生产、大量废弃”的问题。轮胎从生产到废弃管理,都需要直接或间接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面临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轮胎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即使废弃后的轮胎,其碳含量也有80%以上。因此,轮胎的生命周期分析对生态环境保护、碳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废旧轮胎可以回收大量的物料和能源,将碳固定到产品中,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为此本文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应用于轮胎生命周期系统,通过能量利用、碳排放和经济效益的清单分析
第4个回答  2022-11-22
全球变暖引发的全球气候异常导致了多次自然灾害,环境保护成为世界各国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大量的温室气体造成了全球变暖。我们生活中使用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应当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增加可再生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废轮胎裂解炼油就是非常有效的资源回收利用方式。

  目前,废旧轮胎处理主要以生产再生胶和胶粉为主,中国每年有2000万吨的废旧轮胎产生,橡胶制品的使用量只占很少一部分,想要充分利用废旧轮胎的每一分价值,废轮胎热裂解炼油可以做到。所以,废轮胎热裂解炼油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不过,热裂解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计算方法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企业融资和政府项目扶持补助。

  废轮胎热裂解炼油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过程,裂解的Z终产物为轮胎油,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多参照石化行业相关标准执行。

  关于废轮胎热裂解炼油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问题:国外碳排放量计算遵循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三可原则,在工厂安装二氧化碳浓度测量装置和烟气流量计,通过直接的方式测量碳排放量;在国内主要采用排放因子为基础的计算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