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和旅行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呵,旅游和旅行会有不同吗?当然了,他们共同之处是离开家乡去远行,或做事或游览,同样是投身于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假如你留意区分的话,一定会有的不同发现。 首先在词意的解释上:旅行的“行”,有行走、行进、修行、操行、言行举止的意思,“旅行”就是在旅途中要格守操行,旨在修行;那么,旅游的“游”,是游憩、游玩、游乐、游荡、游山玩水的意思,“旅游”就是在游玩中从容地闲逛,休闲而轻松,放开心情而无须顾忌什么。 在某种意义上说,“旅行”就是一种修行,而“旅游”则是游玩。 再者,“旅游”和水有关。在游目骋怀中和游伴一起坐游艇登游舫,或下河游泳;而“旅行”和行程有关,不单是游览,或许托付在身出差办事,或许为完善自我而远行。 在时间上:“旅游”是短期的,有时间计划,讲究速战速决,不影响工作和学习;而“旅行”则是长期的,甚至没有时间限制,在漫长的旅途中工作和学习,四海为家。 在路程上:“旅游”的路程较短,一般情况下单赴一个景点或者一个景区,一条路线或复合线路而已;而“旅行”则路途遥远而漫长,甚至需要多年的漂泊生活才能完成。 在费用上:“旅游”可能要富裕些,因为景点或景区要收费,路上食宿要消费,还有导游向你推荐的各种纪念品、土特产也要消费。中国有句古话叫“穷家富路”,无论是自费或者公费,既然出来自然带足了盘缠,也就为了集中消费,所以费用略显高些,这样的旅游方式在中国的现阶段表现的尤为突出;可“旅行”则显得捉襟见肘,既然注定远行,必定要有长远计划,资金不见得宽裕。他们往往自带户外装备,合理利用路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不向家里伸手要钱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做到自身和交通工具消耗品的周转。也可能沿途顺便做些以货易货的小型贸易,以满足资金上的需求。这种旅行方式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尤为流行。同时,他们认为这是考验自身能力的最佳方式,花费的多少和自身的能力值成反比。 总的来讲,“旅游”追求“穷家富路”;“旅行”追求“穷路富家”。 在人群的划分上:“旅游”的人群范围较广,基本上是老少皆宜,特别是女士较多些。因为生理与心理的特殊因素,她们随时需要通过短期的旅游来调整自己的心情,释放内心的郁结,而又不能影响工作和学习。所以这是女士的最爱;“旅行”则不同,基本上都是男人。原因是男人把旅行看成是工作,甚至是生活。比如中国明朝的旅行家徐霞客就是以旅行作为毕生事业。再说远行本来就辛苦,路上有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这样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活不是一般的男人所能承受的。特别是献身宗教事业的苦修士,他们自从悟道的那一天起就踏上了艰难而漫长的布道生涯。这是一种何等虔诚的心灵旅行?大概唐代的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就是这样的一种壮举吧!所以“旅行”的人群范围很小,甚至是男人中的男人,决不是贪生怕死、好逸恶劳之辈所能释解的境界。 诚然,“旅行”有种宗教般的庄重与尊严;“旅游”则尽显休闲与随和。 如果要用男女来形容它们:“旅行”有男人般的庄重与深沉;“旅游”则有女人般的顽皮和好奇。 在收获上:“旅游”最大的收获是心情。或许通过一次出游放松了心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抛开城市中的拥挤与喧嚣,融入到大自然当中,在深山幽谷中释放出心中的郁结,从千山万水中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进而换一种全新的心态去投入自己的工作中。所以“旅游”收获的是轻松愉快的心情;而“旅行”最大的收获则是对生命意义的诠释,这样会对未来工作与生活做出非凡的全新的定位。他们一般通过长途跋涉行走于崇山峻岭之间,领略自然、蕴育灵感,或受到嘱托去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每到一处,他们大都会深入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山川地势,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和轶闻趣事。因此,他们经历了、见识了,懂得了世界沧海桑田、人生百相、世事变迁,彻头彻骨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人生的看法。看来,想让他们的思想不成熟都很困难。由此可见,“旅行”收获了影响终生的阅历和经验积累。 众所周知,“旅游”这个词充斥在日常生活各种各样的词汇当中,特别是旅游的广告语中用的更多,甚至很烦,略感油腔滑调;可“旅行”一词却很少听到或看到。原因只有一个——“旅行”是应该放在心里的。这也尽显人们对它的敬畏与尊重,不是人人都可以毅然决然地决定去远行。 总之,人们通过“旅行”和“旅游”各有收获。 每个人的需求与追求各不相同:有人喜欢短期旅游,不喜欢长途的旅行;也有人喜欢长期的旅行,不喜欢短途的旅游;有人在游山玩水中度过快乐的光阴;也有人在天涯漂泊的生活中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在这里当然没有重轻、好坏之分,只是感触不同、领悟不同而已。 愿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首先,旅游是一种娱乐活动。 世界旅游组织指旅客的定义是某人出外最少离家55哩。旅游是旅行游览活动。与旅行的概念不同。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旅游要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各个社会领域。 旅游(Tour)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tornare”和希腊语“tornos”,其含义是“车床或圆圈;围绕一个中心点或轴的运动。”这个含义在现代英语中演变为“顺序”。后缀—ism被定义为“一个行动或过程;以及特定行为或特性”,而后缀—ist则意指“从事特定活动的人”。旅游指一种往复的行程,即指离开后再回到起点的活动;完成这个行程的人也就被称为旅游者(Tourist)。 《韦伯斯特大学词典》中对旅游是:“以娱乐为目的的旅行;为旅游者提供旅程和服务的行业”。 详情见 http://www.wiki.cn/wiki/%E6%97%85%E6%B8%B8 而旅行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态度。通过在不同国家地区的游历,得到一种充实感。很多人认为,环游世界要花一大笔钱,为什么我说它是一项投资呢?试想,这整个行程规划,从最简单的订机票、坐火车到找住宿,食衣住行哪一项不是把你从原来熟悉的语言与 环境中抽离开来,重新打点?更何况在语言与风俗文化完全不相同的异乡,能用英语沟通已是万幸。更多的状况是,你必须手脚并用,去解决各种紧急状况,譬如遭遇摄像机被偷时,你得先报警以获取保险公司的理赔;申请签证时,你必须凭着智能与胆识过五关、斩六将。一趟几十个国家下来,不论是对自己的能力还是勇气来说都是一个提升,这就是一辈子的财富。"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把这个阅历用到你的工作上,眼界肯定会跟别人不一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