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故居 对联 率心载德济义输忠

如题所述

上联:博览群书精虑众艺,
下联:率心载德济义输忠。

李府,为典型的江淮民居建筑。与许许多多官宦人家一般,大门两侧,卧伏着两只石狮子,上方悬挂了四只红灯笼。跨入大门,便见一木屏风,上有一方红底黑字的“福”字。
转过屏风,即到过厅。
过厅为“李鸿章生平展”。展览用大量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的一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晚清时期这样一位极具争议性和传奇性的人物。
过厅之后,便是中厅。中厅正中,上悬一匾,匾书三字“福寿堂”。匾额之下,挂一松鹤图,图旁有楹联两幅,一为“栋梁华夏资良辅,带砺河山锡大年”,另一为“博览群书精虑众艺,率心载德济义输忠”。松鹤图下方的长几上,依次摆有一面镜子、一只古钟、一只花瓶,寓意这具家宅“终(钟)生平(屏)静(镜)”。中厅的正中,四根木柱正好构成一个开间,木柱的一左一右,各为一个开间,加上东西两面厢房,形成了明三暗五的格局,颇具江淮地区富宅的建筑特色。
走出中厅,就是“走马楼”,是李府女眷住的地方。大门两侧,镌有黑底绿字楹联:“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可谓他当时处境的生动写照。小姐楼二楼,摆放着古老的绣床、雕花的梳妆台、大理石面的圆凳,古色古香。一楼,则是李鸿章书法展。李鸿章擅长奏牍,工于诗文,从政之余还在书法作品中直抒胸臆,留下大量匾额、楹联以及信札等珍贵墨迹。李鸿章的书法以行书为主,得力于唐人的庄重质朴,宋人的圆润秀逸,形成了雄强朴茂,浑厚庄严的风格,在清代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参观了余下的两个展览,步出李鸿章旧居,回首凝望李府那扇黑漆漆的大门,沉思良久。李鸿章,这位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他兴办洋务运动,被视为中国开放第一人;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尽管那条铁路全长只有11公里;创办了中国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第一个把电报引进中国,在天津兴办电报总局大楼,废除了几千年的驿递制度……他一生代表清政府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最为著名的当属1901年与11国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让他背上了“卖国贼”的永世骂名,尸骨也在大跃进时期被挖出,挂在拖拉机后游街,直至荡然无存。
伟人(maozedong)早年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评价李鸿章是“水浅而舟大”,与李鸿章同时代的美国总统格兰特称他为“四伟人之首”,戊戌变法领袖之一的梁启超有这样的感慨:“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本人晚年则自嘲自己是:“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处于内忧外患的夹缝里,不能挽大厦于将倾”。
千秋功罪,历史自有评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9
博览群书精虑众艺,卒心载德济义车,输忠,求解
第2个回答  2016-08-09
栋梁华夏资良辅,带砺河山锡大年。
博览群书精虑众艺,卒心载德济义输忠。
风质龙文光华相映,景风淑气仁寿同登。
谁使诗仙来凤诏,欲传贾客过鸡林。
玉碎金和混然之气,礼耕义种必有丰年。
为文当得春初气,观化能知万类情。
大海有真能容之度,明月以不常满为心。
存淡泊怀殊俗嗜好,得雄直气为古文章。
画阁凌烟髙标回日,金台论事紫府藏书。
家给人喜顺若流水,时言乐言如沫春风。
癸丑帖传王内史,春秋癖爱杜将军。
经训宣达,远近必举;精思不劳,道术愈章。;
常将令德表此风俗,不以外物扰其天和。
张颠草圣雄千古,焦遂高谈惊四筵。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