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试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到现在持续了几年?

如题所述

应试教育是一种成功应用于儒家文化圈的教育模式,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都在实行应试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日本今天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是一流的科技大国,而韩国、台港、新加坡曾经是落后的殖民地,却在上世纪的几十年内迅速实现现代化,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发达地区,这些都离不开应试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 中国的应试教育是由来已久的,自隋朝的炀帝创立了科举制度以来应试教育便在中国流传开来,从隋朝到清朝长达1400多年。在此期间唐朝的则天武后曾对科举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制度。即皇帝可以亲自在大殿上召见新科状元,以试其才学。此制度的的创立有更利于当权者对人才的选拔,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古代读书人想扬名立万的思想,促使大部分的读书人去参加科举考试。这也就逐渐形成了应试教育的雏形。 辛亥革命以后,虽说是将八股文废除,但也并未改变当时中国教育的基本模式。由于清朝慈禧太后时期对国外列强的大量赔款,使中国在这一时期(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现代意义上的海外公费留学生。“庚子赔款”便是其中的一例。但在出国之前必须要对学生进行考试,只有成绩优异者方能出国留学。这一举措无疑是我国后来实行应试教育的助力器。在同一时期出现的私塾也是学校的前身。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政策的实行其目的原本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但近年来却有些变质。现在的学生整天与书本战斗在一起,有的学生甚至不眠不休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要那一纸文凭。依我看来,现在的学生远比古时候的读书人辛苦的多:现在的学生学习的科目很多,封建社会的举子们读的不过是四书五经;而且现代应试教育的升学过程较之过去亦有所增加,古代的举子是“十年寒窗苦读”,而现在的学生即便是要“高中状元”也需要十二年的时间。 如果倒退四十年来讲,大学文凭在那时是金字招牌:那么在现在它不过是废纸一张,因为现在有许多人宁愿花钱去买文凭也不去读。这就造成了大学文凭满天飞的现象。试问这样的应试教育又有何用?再这样下去不但不会提高人们的素质,反而将会使人们变的自私自利,社会也会因此而停滞不前,这样的制度在将来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所以,中国的教育改革是迫在眉睫的,只不过有些问题还未浮上台面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