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表面形态

如题所述

地球的表面形态高差变化很大,基本上可以分为陆地与海洋两大部分。大陆约占地球表面的29.2%,平均高度为800m,最高点为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m;大洋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0.8%,平均深度为3900m,最深处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11034m。如果将地球表面抹平,则地球表面将位于海平面以下2.44km的深度。

地球上的陆地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海水分割成一些分离的陆块,其中大块的叫陆地,小块的叫岛屿。

1.大陆表面的形态

(1)山地

地形起伏较大,海拔>500m,相对高差>200m的地带称山地。山地往往成群分布。由若干个山地组成条带状延伸的叫山岭,如秦岭;由若干个山岭组成平行排列线状延伸的山体叫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世界上高大的山脉多分布在构造活动特别强烈的地带。

(2)高原

海拔一般>1000m,面积较大,顶面起伏较小,周围为陡崖的高地称为高原,常以山地为边界。我国的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为4500m。

(3)丘陵

地形起伏较小,相对高差<200m,海拔<500m的低矮山丘叫丘陵。我国东南沿海的山地为丘陵。

(4)盆地

四周为山岭或高原环绕,中间地势低平(平原或丘陵),外形似盆的地形叫盆地,如我国的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是世界上最低的盆地,最低点在海平面以下154m,又称为洼地。

(5)平原

地势宽广平坦,四周为山岳或山地与海洋之间的地区叫平原。海拔<200m的称低平原,海拔在200~600m的称高平原。大的平原都是地壳沉降和外力堆积作用的结果。如我国的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等。地球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面积约5.6×106km2

(6)裂谷系

延伸可达数千千米,宽仅30~50km的线形低洼谷地,两壁或一壁为断崖,如非洲裂谷系由一系列峡谷和湖泊组成,它是地壳上被拉张而裂开的地区。

2.海底表面形态

地球表面被海水覆盖的广大地区也是起伏不平的,根据海水覆盖的深浅、地形起伏特征及与大陆的关系分为以下几种(图1-8)。

图1-8 大陆边缘地形单元示意图

(据徐成彦,1988)

(1)大陆边缘

大陆架 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属陆地的一部分。围绕大陆的浅水海底平台,表面平坦,坡度不超过1°,水深一般在200m以内,它的宽度为几十到几百千米,平均为75km。

大陆坡 为大陆架到大洋底的过渡区(图1-8),坡度较大,一般为4°~7°,最大可达20°,海水深度为200~2500m。大陆坡上常为海底峡谷横切,峡谷两侧陡峭呈V字形,峡谷通向大洋盆地,多发育有水下巨大的冲积扇,一般认为海底峡谷是浊流侵蚀的结果。

大陆基 是大陆坡与大洋盆地间的平缓地带,平均深度达3700m,该地带多是浊流和滑塌作用带来的碎屑物质的主要堆积场所。

海沟和岛弧 太平洋的北部和西部分布着阿留申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等,无论这些岛的本身,还是将它们连接起来,都成为弧形,称为岛弧。岛弧靠大洋的一侧常发育有长条状巨型凹地,横切面呈不对称的V字形,深度在600m以上,称海沟。海沟与岛弧常平行排列构成海沟-岛弧系。太平洋东岸有海沟却没有岛弧,但在大陆的西部有海岸山脉——安第斯山脉分布,构成海沟-山弧系。有海沟发育的地方大陆架很窄,没有大陆基。

(2)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体,水深主要在4000~5000m,也称深海盆地。在深海盆地中一些较开阔的隆起区,没有火山活动,构造活动也相对比较平静,地面高差不大者称为海底高原,如太平洋中的马尼希基海底高原。海底范围不大,呈长条状的隆起区,通常称为海岭,一般没有地震,又称为无震海岭。有的海岭是由链状火山构成的,其中突出海面的构成岛岭或群岛,如夏威夷群岛

(3)洋中脊

洋中脊位于大洋中间,该区经常发生地震,为正在火山活动的中央巨大山脉,延伸于四大洋,连绵达65000km,在洋中脊的顶部发育有深达1000~3000m的巨大裂缝,称为洋脊裂谷(图1-9)。

图1-9 大西洋洋脊与裂谷

(据柴东浩等,2000)

通过海底调查,洋中脊是由于洋底岩石圈被拉张断裂,上地幔基性和超基性岩浆上涌、喷出等形成的。洋中脊是海底扩张的中心(图1-10)。

图1-10 全球洋底地貌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