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消费者认为的产品价格和价值不是一回事?

如题所述

产品的实际价值与消费者感知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价值决定于生产这一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

而价格是对商品的内在价值的外在体现,价格通常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心理学家测试,让两组人一组选择先获得咖啡杯,另一组没有获得咖啡杯。他让获得咖啡杯的人(卖家)和没有咖啡杯的人(买家)分别给咖啡杯标价。他发现卖家的要价(中位数)是$5.25,而买家的出价(中位数)是$2.25-$2.75,前者是后者的两倍。是卖家不近情理吗?还是买家太小气?这个实验用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价值”的主观性:一件东西究竟值多少钱,更多地取决于我们站在哪一个位置上。不用责备卖家总是索要高价,如果换作我们自己在他的位置上,恐怕也会和他一样。

在生活中,我们也一定都扮演过买家和卖家的角色,也一定曾经为彼此的利益而喋喋争吵不休。

因此能够将消费者转换视角,理解作为卖家的心理时,通常能够让消费者站在商家一边,提高产品单价。


『每天原创一篇,教你做营销』,关注微信公众号『营销航班』,By鸿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8

消费者消费一般最注重的就是价格,你的价格和所要消费的东西是不是相匹配,这是进行消费的重要参考因素。有时候消费者会为了某件商品不惜货比三家,就为了找到能够物超所值的东西。消费者货比三家的原因就是因为消费者认为产品价格和所对应的价值不相匹配。

随着现在互联网的进入,消费者经常会觉得某件商品的质量和价值不匹配。在消费者固有的观念中,实体店的东西都是经过商家加过价的,这也就是消费者去买东西往往砍价都会砍的下来的原因,因为每次砍价之后的商家依旧是盈利的。对于商家的这种行为,消费者每次买东西都是在和商家斗智斗勇,可以说用尽了权术谋略。消费者认为的产品价格就是在买东西的时候商家报给你的价格,价值则是生产者出厂时商品的实质性价格。

这其间当然有很大的差距,从工厂里出来的商品没经过一次商家的中转,多多少少都会加上一定的价格,甚至是到了消费者手上时,几乎已经是漫天要价了。

最典型的就是翡翠或者玉石市场,有时候旅游的时候买这些翡翠或者是玉石,你在砍价的时候砍去一个零,商家也可能还是会笑嘻嘻的跟你讲价,因为商品本身的价值远远低于其价格,只要你所砍得价格在商家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双方都是可以接受的。这中间就是靠这种信息来赚取差价,这是几千年来商品市场亘古不变的手段。

第2个回答  2017-10-27

消费者并不是完全了解他所消费的任何一个行业。

因为我家是做眼镜行业的,所以我就拿这个行业来举个例子。

大概两年前,网上流行了一篇长文,是说眼镜行业是暴利行业,大概就是讲很低很低的进价的眼镜框摇身一变来到大眼睛店面就会被标上很高的价格。大家花几千块钱配的眼镜其实很便宜。

看到这篇文章的眼镜行业的从业者们怕是要哭晕在厕所。

首先,眼镜框的进价很低么?答案是:不一定。如果你买了一个没有品牌的眼镜框,那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如你所愿,进价高不到哪里去,而且你买到它的价格也不会很高啊,所以这里不做讨论。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花了2万买了一个lv的包,如果去掉lv的标志,它的做工啊之类的其实大概2000就可以买到甚至更低,消费者消费的是一个品牌!品牌!品牌!

我自己配眼镜的时候,看过店里的眼镜框,各种品牌都有,而且为大众所熟知的品牌价格一般都不会很低,所以首先眼镜框的品牌价值注定它不会有很低的价格,其次有品牌的眼镜框的设计一定是看起来比无品牌的要高级很多好吗,一眼看过去这个人带的眼镜,你大概就可以判断这个人的消费水平了。

其次!很重要的一点!眼镜店的成本除了眼镜本身的成本意外以外,还有房租,水费,电费,员工工资,购买视力检测设备的费用等等等等一系列各种费用。

进店消费别说自己不应该为这些费用付钱,没有店面你怎么看到产品从而进行挑选?没有导购你怎么知道自己的适合什么眼镜?没有一百多万一台的视力检测设备,你怎么准确知道自己的视力情况?没有灯你怎么在晚上的时候还能舒适地进行挑选?这些都要包含在成本里的。而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算下来之后一副眼镜的利润真的都已经很低很低了好么?

所以别再随便抨击一个商品的高价格了,你可以选择价格低的商品,如果你真的不需要更好的购物体验和售后保障的话。

第3个回答  2017-10-27

角度不一样,感受自然也就不同。每个人都希望可以以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大程度的回报,商家是这样,消费者也是如此。

有人做过实验,让两组人分别以买房者和卖房者的角度去评估房子的价值。这些人据说都是专业的评价师,平时作为中介给出的价格一般十分公允且相差不多。可是这个时候有意思的现象来了,两组人的报价足足差出了二十万。

他们都有专业的眼光,评估价值的素养也都还在,只不过是角度的转换而已,就有这么大的差别,为什么呢?因为心态的不同。消费者与卖家的思想博弈,不亚于一场谈判。

作为买家,我付出了代价,自然应该得到我理应得到的最好的服务,还有最好的品质。

作为卖家,我定的价格还有我商品的质量是相匹配的,我也为我的商品付出了成本,在消费者消费金额这个数字时,有一些小瑕疵是应该存在的。如果想要追求更高品质,就应该付出更大代价,追求高端配置。

在利益的冲突下,每个人的想法都会偏向对自己更有利的一方,这是人的本性,是无法更改的。消费者永远认为自己所承担的价格可以带来有更大价值的商品。这也完全是人的正常心理。

人的欲望毕竟是无穷的。谁也没有无私到,我可以付出代价,我不需要得到回报。不求回报的,是家人之间的爱,显而易见不是这种商品交易关系中应该出现的。所以呀,不用多想,消费者的这种想法是非常正常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