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黄蜂评价比变形金刚四部曲更好吗?

如题所述

在评判变形金刚和大黄蜂这两个系列的电影哪个更好前,我们先要纠正一个错误的认知,变形金刚迄今为止不止是四部,当然你也可以因为第五部巨大滑铁卢而忽视它,但你不得不承认,第六部都有可能也已经续订了好吗!大黄蜂作为挽救变形金刚衰败市场的衍生产物整体评价还是勉强过得去的,但也只是和最近的《变形4》和《变形5》对比。如果要说想靠这部偏治愈系的汽车人打架来重塑当年《变形1》和《变形2》的口碑和风采,那我奉劝大家别看了洗洗睡吧。

大黄蜂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非常简单老套,无非就是一个汽车人和一个性格缺陷女孩互相陪伴,共同成长的故事。但是电影大黄蜂的高明之处就是没有犯像《变形金刚5》一样的错误,只注重画面特效和汽车人的打斗场面,故事情节上却是矛盾尴尬,除了精彩特效,完全让大家靠情怀死撑。

电影制作人还贴心的将大黄蜂的时间设定安排到了最初的时间,形象上致敬经典,还原了变形金刚的初代模型。很多忠实的铁粉看后都非常激动,勾起了满满的回忆。在剧中,大黄蜂因为失忆被女主圈养起来,两人的相处模式也是全剧的亮点,搞笑之不仅被萌萌的大黄蜂吸引更从中感受到了彼此陪伴,给予温暖的重要。后面的故事中,面对危险除了萌还有猛的大黄蜂在逼真的动画渲染下,满足了很多变形金刚迷对于特效的要求。

毋庸置疑,《大黄蜂》的上映还是或多或少挽救了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的口碑,对于严重下滑的《变形金刚5》有效的阻止了跌损。想当年《变形金刚》刚一上映时,引起的汽车人风潮席卷了整个地球,可以说每个人的童年都曾拉着父母在玩具店门口软磨硬泡的要一个变形金刚的模型。告别了第一部紧扣青春期男孩梦想与爱情完整情节和第二部中围绕英雄命运的讨喜剧情,变形金刚的故事就开始变得苍白无趣,人物没有灵魂角色也不再成长,甚至导致《变形5》直接格格不入的整片矛盾。这些问题都在大黄蜂这部电影中有了很好的改善,使得大黄蜂的评价没有再次如《变形5》那样差到飞出地球。

不过,像欧美这样视觉盛宴的电影,即使剧情不好,光靠特效也是可以撑个300回合,有了这300回合的时间过度,保不齐它会在第301次时带来让人耳目一新的惊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9

    《变形金刚》和大黄蜂

《大黄蜂》作为变形金刚系列重启之作,本意就是为了拯救《变形金刚》持续走低的口碑。迈克尔·贝自从2007年的《变形金刚》开始,到2017年的《变形金刚5》,他用了10年时间将这一个电影系列的评分从8.2分拉低到4.9分。而特拉维斯·奈特又重新赋予了这个系列新的活力,《大黄蜂》将评分拉回至7.1分。所以,《大黄蜂》虽然还谈不上超越变形金刚系列,但是他已经为变形金刚带来了希望和出路。

    迈克尔·贝和《变形金刚》

《变形金刚》第一部和第二部最受影迷追捧,原因在于迈克尔·贝在大银幕上重现了变形金刚中经典的打斗场面。当众多动漫迷和玩具迷在宽广的大银幕上看到心心念念的大黄蜂和擎天柱时,肯定都会燃起儿时的梦想:“汽车人,出发!”进入新世纪之后,电影制造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特效制作的成熟,给予了《变形金刚》这样具有视觉奇观效果的电影新的生命力。

迈克尔·贝被影迷们亲切地称为“爆炸大师”,因为他会在导演的电影中毫无节制地使用大量的爆炸、追车、打斗等激发观众肾上腺素的场面。变形金刚恰好符合他的这一个特质,我们影迷肯定不希望看到变形金刚在大银幕上谈情说爱,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汽车人和霸天虎之间的战斗。变形金刚之间的厮杀与较量,金属与金属的强烈碰撞,这才是《变形金刚》电影存在的意义。得益于大量的打斗场面,《变形金刚》前两部迅速虏获了大量粉丝的心。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形金刚》所代表的这样一块机器人电影大蛋糕,吸引了众多电影厂商蜂拥而至,虽然他们没有变形金刚的版权,但是他们可以创造出其他相似的金属机器人,比如《环太平洋》、《超级战舰》、《钢铁侠》,甚至连《第九区》和《阿凡达》都可以视为一定意义上的机器人电影。可想而知,当铺天盖地的机器人袭来时,观众对于机器人打斗的好奇心早已消耗殆尽。正因如此,《变形金刚》从第三部开始便走上了下坡路。

    卷土重来的《大黄蜂》

《大黄蜂》由耐克大公子奈特执导,他的代表作是《魔弦传说》,他擅长讲述细腻的故事。和迈克尔·贝不同,抛弃了《变形金刚》一直以来的视觉轰炸,而以一种认真讲故事的态度,为我们讲述了一部既有视觉奇观又有故事趣味性的《大黄蜂》。

奈特重新考量了《变形金刚》,为大黄蜂量体裁衣,既然如此多的影迷喜欢大黄蜂,想要一个大黄蜂当伙伴,那就送他们一只大黄蜂做萌宠。这样的设定对于普通观众十分友好,也十分讨巧,就像《毒液》中将毒液塑造成埃迪的朋友一样,普通观众对此会十分受用。虽然对于专业的电影评论人来说,这样的剧情有故意讨好观众的嫌疑,不过能够得到大多数观众的认可已经算是成功。

    孰强孰弱?

综合来看,《大黄蜂》的口碑远低于《变形金刚1》和《变形金刚2》,和《变形金刚3》持平,比《变形金刚4》和《变形金刚5》高出不少。虽然算不上一部经典之作,但是《大黄蜂》亮眼的票房成绩,足以让派拉蒙公司再次意识到《变形金刚》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以及数量庞大的全球粉丝群。

第2个回答  2019-03-29

这是两类导演风格、侧重点、投资成本完全不同的电影。

相对于有着热辣美女和肾上腺素飙升爆炸场面的变形金刚系列,《大黄蜂》更清新治愈,面向的群体也更倾向于女性。

尤其是,将夕阳下趴在机车上,蛮腰翘臀的梅根福克斯↓

换成了带着青春隐痛的倔强少女的时候↓

虽然无论是豆瓣、烂番茄还是网友口碑上,都是《大黄蜂》更胜一筹。

但是从玩具售卖的经济效益、以及热衷于变形金刚“蒸汽朋克”与“机械精密感”的影迷来说,很难真正去下定论:大黄蜂优于变形金刚系列。

变形金刚系列目前有五部,从制作顺序来看,分数和口碑是一个从高到低的变化过程。

《大黄蜂》在时间线上属于变形金刚系列的前传。

《大黄蜂》从派拉蒙影业的内容规划上,又属于“变形金刚系列”重启之作。

它的整体投资不到1亿美元,远低于前几部,是为了挽救评分跌到低谷的《变形金刚5》而进行市场投放的小成本“试水”。

2007年,《变形金刚》首部真人电影在中国上映。

这部《变形金刚》进入中国市场时,炫目的特效、精细的机械结构和仿真的齿轮声让中国观众“惊为天人”。

变3上映时,电影院的imax场一度出现一票难求,黄牛加价的情况。

“迈克尔·贝式”视觉奇观让观众心悦诚服的献出钱包。

但是,导演虽然充分展示了自己对特效场面的驾驭能力以及对于超高投资电影的掌控力,奠定了该系列“极尽燃爆”的风格。

但是缺少逻辑与情感支撑的电影,只靠视觉特效是很难长期吸引住观众的。

因此,迈克尔贝从变形金刚第二部起就接连被提名“金酸梅最差导演奖”。

八年之间,四次提名两次获奖,从没间断过。

擅长创造“爆燃炸裂”场面的这位导演,这位好莱坞首屈一指的视觉艺术家,慢慢变成了影迷口中戏谑的“爆炸贝”。

《大黄蜂》在三天内破了4亿票房,《变5》在上映第三天票房早已经高达9亿,

但是《大黄蜂》的烂番茄新鲜度,却比变形金刚系列的二到五部加起来都好↓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也很定论:

走温情成长路线的《大黄蜂》,一定优于视效炸裂的变形金刚系列。

无论《变形金刚5》评分走低到什么程度,每次有该系列电影上映,孩之宝(美国著名玩具公司)的变形金刚玩具都会在一段时间内卖的一个不剩。

毕竟变形金刚系列前身,就是“孩之宝”为了带动玩具销量而诞生的动画作品。

用一句话能够形容这两类电影最本质的区别:

“控制世界并不需要狂轰滥炸,一个爱抚你就会拥有它”。

这是两种不同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

并不是所有人都想看到爱抚,总有人更喜欢看到狂轰滥炸。

第3个回答  2019-03-30

《大黄蜂》本是派拉蒙影业为了挽救变形金刚颓势,希望能够以此剧为基础重新打进青少年市场,培养新一代的受众群体但是与变形金刚四部曲的辉煌相比,效果差强人意。虽然这部电影处处寻求突破,甚至愿意讨好市场,但是也让诸多观众看到它的力不从心,甚至觉得有相当多“敷衍”的味道。

    “打斗特效”逊于变形金刚

从2007年《变形金刚》上映开始,虽然一直有一个屌丝英雄山姆在机器人中间穿插,甚至给予其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整部电影里,最终战场还是机器人之间的争夺“打斗特效”让观众耳目一新,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正因如此,变形金刚很快培育了一个无人能及的庞大受众市场,尤其是其强大的“视觉效果”更是屡次冲击奥斯卡金像奖

《大黄蜂》虽然在影片开头展现了一场塞坦星内战的宏大场面,相对于整部电影来说,这部分简直就是一闪而过。等到高潮部分,虽然大黄蜂恢复了战斗力,但是并没有一个有力度的“变形金刚”出现,擎天柱也成了一闪而过的记忆,熟悉的“打斗特效”并没有出现,从而让整部电影逊色不少。

    “讨好市场”表现不尽如意

也许是世界大趋势,欧美电影中开始不断的推出“女性角色”,大黄蜂也不例外。相对于变形金刚针对的“男性观众”市场,他们推出了“山姆”这个屌丝英雄形象。但是随着变形刚走过了将近十年的历程,男主角迅速替换,从山姆转变为一个屌丝中年大叔,再到变形金刚5里面特失败的“嘴碎大叔”。观众对于看了十年的特效已经没有太多新鲜感了,而中年大叔和机器人的组合,也打破了太多人的少年梦想。只能说变形金刚为了“讨好”市场观众,步子迈的太大了点。并不是人长大了就喜欢看一个“油腻中年大叔”,更不想讨论什么“父女代沟”问题。

《大黄蜂》这次主打“治愈系”,主角更是依据世界大趋势换了一个“青春期经历丧父之痛的屌丝少女”。以大黄蜂的失忆来陪伴失意的少女,最终陪伴着她走出青春伤痛的故事,其对“女性观众”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为了“讨好观众”,特拉维·奈特(导演)回归变形金刚素材,赋予了大黄蜂更具有“萌态”的甲壳虫形象,尤其是CGI特效的运用,让大黄蜂的“萌态”表情更加丰富。但是“失意少女”的故事,太老生常谈了,失意少女和失忆机器人的故事,并没有引起观众太多的共鸣与追崇。正因如此,大黄蜂电影沦为了贩卖“萌宠”周边的宣传大电影。

    “生凹高潮”令人吐槽不断

大黄蜂整部电影可以概括为:失忆要萌,打斗要猛。但是差距如此巨大的两者如何和谐统一,估计导演自己想破了头也没想出更好的办法,只能祭出讲故事的杀手锏“失忆”。该卖萌的时候,绝对让你失忆成六岁孩童。但是要打斗了,绝对让你立马恢复战斗力。正因为这种能够随时为高潮服务的“人为切换”功能,让走进影院的观众感觉到处都是满满的“敷衍”感

《大黄蜂》虽然是派拉蒙的市场开拓之作,但其取得的效果差强人意,至少是没有满足他们制作的初衷和野心,相比变形金刚四部曲成功收获受众市场十年的成绩,真是太遗憾了。

第4个回答  2019-03-28

这里先纠正一下,电影《变形金刚》系列一共有五部曲。可是这个炙手可热的大ip高开低走,到第五部《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时,观众似乎已经觉得“索然无味”了。于是《变形金刚》开始转型,拿起了人气比较高的“大黄蜂”拍独立电影,“耐克公子” 特拉维斯·奈特临危受命,承担起了《大黄蜂》这个艰巨任务。

相信看过电影的朋友们都明白,《大黄蜂》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作品。电影在开始的那一段CG过场实在是炸裂至极!不同于迈克尔贝的《变形金刚》系列,在《大黄蜂》这段CG里,人物形象全部采用了1984年初代模型。最有印象的地方就是威震天与擎天柱的对峙,当威震天胸口弹射出机械狗的时候,全场都沸腾了,这才我们心目中的《变形金刚》啊!

然而之后的剧情让我有些不太满意,堂堂一代大黄蜂被人当宠物养了起来,看似温馨可爱的画面,但你是非会觉得有些熟悉?没错啊,这和斯皮尔伯格《E.T.》的比起来不就是换汤不换药吗?自然,《大黄蜂》与《变形金刚》的画风有如此大的差异也无可厚非,毕竟当初导演 特拉维斯·奈特就很明确地表示过,《大黄蜂》绝对不会走《变形金刚》的路子。

毋庸置疑,《大黄蜂》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成功了。《变形金刚》系列的最后两部,虽然特效做到了顶尖,倒是特效上观众早已审美疲劳,远没有了第一部带给我们的刺激。《大黄蜂》里把变形金刚当宠物养,把科幻电影拍摄成了少女养成类,也算收割了一大波粉丝。《大黄蜂》的预算比任何《变形金刚》系列的作品都要少许多。可预算虽然少,但是也可以说每一分钱都花到了正确的地方,无疑电影最开始的地方就是最“烧钱”的地方,CG动画很逼真,也很吸引人,更是《大黄蜂》最大的加分项之一。

《大黄蜂》在豆瓣的评分为7.1,虽然远远不及《变形金刚》第一部的8.2,但是相比于最近的两部《变形金刚》来说,算是巨大进步了。总的来说,虽然《大黄蜂》有些差强人意,但是也算是拯救了变形金刚这个IP,《大黄蜂》也算完成了它的使命,导演特拉维斯·奈特也不用回家继承他的耐克帝国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