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产生与发展

如题所述

企业资源计划概念起源于库存管理,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人们所接受,ERP是在专业应用软件公司研究、由工程师们建立起来的概念,1998年后在国外进入学校。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由美国Garter Group Inc.在1990年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 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伴随Internet的发展,ERP又相继融合进人力资源管理、敏捷制造、精益生产方式、业务流程再造、全面质量管理、约束理论、电子数据交换等相关理论,也就是说ERP已把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都融入于其中,并逐渐向上、下游企业间的关系管理进行整合。

1.1.2.1 订货点法

订货点法是最初始的生产存储管理方法。订货点法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是一种以统计方式来控制库存,即当实际库存降低到订货点或低于安全库存时,按规定的订货数量提出订货的一种库存控制法。这种方法实质是补充库存,“补充”的含义是把库存量增至到原来的状态要求,不低于安全库存量,保证库存中有一定数量的存货,以备需要时随时使用。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物料均有一个实际库存量和安全库存量问题,随着日复一日的生产库存量被逐渐领用消耗,当库存量下降到某个时刻、剩余的库存量可供消耗的时间,恰好等于订货所需的时间即订货提前期。这时,就开始下达生产制造与采购订单,及时补充库存量,这个时间的库存量称为订货点。

订货点法也称为定量订货方式。在稳定消耗的情况下,订货点是一个固定值;若消耗不稳定,则可按消耗速度来补充库存量。订货点法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按照物料真正需要的时间来确定订货日期,尤其是不能保证消耗多变的情况下及时补充库存。况且即使有了库存,也不一定能保证不出现短缺,因为物料需求是随着需求变动而变化的。

1.1.2.2 物料需求计划(MRP)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MRP)是在订货点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库存计划与控制方法。MRP改变了过去产品生产的方式,提出了可以把任何一种产品的各种物料需求分为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独立需求是指最终产品需求或备品备件即维修件,它的数量是由市场与客户需求所决定的;相关需求是指与最终产品需求直接相关的,它的需求量是由其最终产品的需求所决定的。由于希望任何一个库存物料是在“恰好”需要它时才有库存,从而引入了“时间分段”概念,即把未来的需求、供给、库存、订货等的时间分段,用天或周的方式来表达。这个愿望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约瑟夫·奥列基(Joseph A.O rlicky)博士为首的美国几位生产与库存管理专家,成功地开发了一套物料需求计划系统而得以实现。

MRP是一个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系统,在需要的时间里得到恰好需要的物料数量,并及时地制造或采购数量不多也不少的物料。MRP系统以产品结构即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所构成的每个产品的零部件与零件之间结构关系上的信息为基础,按照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Planning,MPS)的每一最终产品的数量和所必须要完成的日期即产品交货期为基准,由MRP正确地逐层分解计算出每一个物料的需求量,再与库存控制的库存记录的库存状态数据匹配,计算出物料的净需求,并以最终产品交货期为时间基准倒推计算出物料需求期,即决定了物料“需要什么(what)、需要多少(how many)、何时需要(when)”。

为了使物料管理运用于整个企业生产管理中,又在MRP基础上扩充了优先顺序计划、能力计划、优先顺序控制与能力控制等四个基本功能,即把能力需求计划(Capacity Requirements Planning,CRP)、采购计划和车间作业等纳入,从而使计划更加切实可行,成为闭环MRP。闭环MRP是指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将来自车间、供应商和计划的信息进行平衡与调整,使之尽可能满足物料的需求,从而使主生产计划得到协调与统一,这种有效执行,形成了一个闭环系统;同时通过计划的执行与计划信息的反馈,利用反馈信息进行平衡与调整,连成一个自我调节的闭环系统。

1.1.2.3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MRP存在着主生产计划仅考虑粗能力计划平衡,经营决策计划无法对生产计划控制层的变化作出相应调整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MRP由局部性的物料需求计划扩展成以整个企业生产能力和制造资源的需求,形成制造资源计划。相对于早期的物料需求计划MRP,人们把后面的制造资源计划MRP称作MRP Ⅱ,以示区别于前者。

MRP Ⅱ的基本思想是围绕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及时生产。制造资源包括生产资源(物料、人力、设备)、市场资源(销售、供应)、财务资源(资金来源和支出)和工程设计资源(产品结构和工艺过程设计与工程设计更改)等。MRPⅡ仍沿用MRP计划逻辑处理生产计划、分配和财务计划,其功能实现:①能力平衡下的主生产计划:根据计划的需求量和企业中生产的基本信息计算出设备和人力的需求量、各种设备的负荷量,以便判断是否具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如果发现能力不足,就需要进行设备负荷调整和人力补充;如果能力根本无法平衡,就需调整生产计划。②采购和物料管理计划:根据MRP的输出和库存管理策略编制物料采购计划,进行采购和库存管理。③企业财务管理:将企业各类活动与财务数据结合起来,作出各种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帮助企业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④生产活动控制:以调整后的物料需求计划的输出作为输入,根据各种优先准则,自动编制车间作业计划。

1.1.2.4 企业资源计划(ERP)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的国际化、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商品流通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竞争空间与商业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国际化的客户竞争与产品销售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采购市场亦超越了国界。正是在这一面向社会化生产越来越现实的全球市场背景下,MRP Ⅱ才逐渐形成包括面向供需链的新一代的企业资源计划(ERP)。

ERP是MRP Ⅱ系统的扩充形态,它是站在全球市场环境下,从全局角度对经营与生产进行的计划方式和企业集成的经营管理系统。ERP的核心功能是MRP,即通过物料单(BO M)的分解,将客户对产品的需求转化为制造系统对物料和制造的需求,从而实行对生产和存储的有效管理和控制。ERP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和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①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管理的思想;②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③体现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如图1.1所示,显示了典型的ERP结构。

图1.1 ERP的结构示意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