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勘探开发成果

如题所述

1.全国探明储量1 023.08×104km2,年产能1.7×108m3

到2005年底,我国已登记煤层气勘探区块56个,总面积6.58×104km2。全国共施工地面煤层气钻井约600口,在绝大多数区块内进行了煤层气资源普查勘探,取得了相应的基础参数。通过钻探和试采评价,目前已确定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为两个重点勘探盆地,2001年在沁水盆地南部获得国家储委认定的、地面开采的探明储量754.44×108m3,与此同时,国家储委批准了铁法和阳泉矿务局提交的、井下抽采的探明储量268.64×108m3。沁水盆地南部枣园井组和潘河先导性试验项目、阜新盆地刘家井组及晋城煤业集团寺河井组已进入煤层气商业化试验生产,年产能约1.7×108m3

2.煤层气产量以煤矿井下抽采为主,地面钻井抽采处于勘探和小范围生产试验阶段

目前全国已有308 对矿井建立了矿井瓦斯抽放系统,2004年抽放总量为18.66×108m3,而全国2004年煤矿通风瓦斯的排放达到140×108m3,平均抽放率13.3%~26.5%。年抽放量超过1×108m3的矿区有7个,分别是阳泉、淮南、水城、盘江、松藻、晋城和抚顺,其中阳泉、淮南、抚顺3个高瓦斯矿区瓦斯抽放量占全国的1/3。

我国煤层气地面钻井抽采利用,仍处于勘探和小范围生产试验阶段,尚未进入规模开发。2005~2006年沁水南部地区将形成300~400口生产井,集煤层气开发与利用于一体,预计形成年产能2×108~3×108m3,形成我国首个先导性开发试验区。

3.煤层气基础地质理论研究取得较大进展

我国的含煤盆地经受了复杂的构造改造,大多数原型含煤盆地支离破碎,面目全非,煤层气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煤层气勘探领域的突破迫切需要基础理论的创新。近年来经过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我国在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地取得了生产试验的突破,这些突破给我国煤层气基础研究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国家“973”煤层气项目在此基础上,在煤层气成因类型及其判识、煤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煤层气形成动力场研究、煤层气成藏过程分析和吸附和解吸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一些新的认识。

4.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煤层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是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几年勘探试验,勘探开发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煤层气欠平衡钻井技术、多分支水平井技术、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等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煤层气压裂裂缝监测技术、煤层气测井技术、煤层气绳索取芯技术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煤矿井下抽放工艺技术研究中,在晋城建立了顺煤层水平长钻孔工艺技术,钻井长度达到1 000 m,煤层气抽放量得到极大提高,同时建立煤层气井下抽放与煤炭规模开采联合开发模式。在煤层气经济评价、废弃矿井煤层气抽放技术方面也做了探索性研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