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信什么?

日本人信什么?

  日本人的祖先和氏族神

  在日本人的信仰生活中,祭祀祖先占有很大的比例。日本的宗教活动都间接或直接地与崇拜祖先有关,而氏神信仰又是其中的典型。佛教寺院与日本人的联系多半是通过供养祖先的途径建立的。祭祀的对象包括一族的始祖、祖先以及已去世的近亲。但是最近几年去世的近亲已不包括在内。
  日本每年都要对死者进行年忌。年忌持续的时间各不相同,有十七年、三十三年、四十九年、五十年。日本全国各地都根据本地的风俗习惯,在某年、某月中止对死者的年忌。尽管在信奉净土宗的村子里,名义上一百年乃至一百五十年仍以个人为对象进行年忌,但能够真正施实的并不多。
  按照日本人的风俗,在为死者举行最后一个年忌之后,家人要为他建一座塔。在日本的四国、中国地区一般使用四角形的木棒代替塔。在日本东部地区,塔上还要插一根活树枝,这种塔被称为“付叶塔”。日本人认为,以最后的年忌为界限,被供养的故人,已洗净污垢,成为神或祖先。日本东北地区的人们在这一天往往要举行仪式,将故人的牌位投入河中,让它漂走。日本南部的大分县人这一天要把故人的墓石打破。冲绳人则将故人牌位上的名字刮掉,将牌位改送御神棚内供奉。由于这时了解故人的人已为数不多,个人的灵魂已失去个性,变成祖先之灵,汇入世代相传的祖先灵体之中。这种祖先的融合体往往以一对男女的形象出现,称“祖灵”,人们相信他们永远保卫着自己的子孙和乡土。
  日本人相信成为“祖灵”的祖先之灵,每年定时访问后代的家庭。盂兰盆节就是最好的证明。日本人真诚地认为祖先之灵化为大山保护子孙。与此同时,祖神也是农耕之神。正月里的年神也是祖先的化身。卯月八日送田神、新年挂门松迎神以及举行许多与山有关的祭祀活动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日本人祖先信仰的特点。此外,大多数日本人不同意日本佛教关于西方净土的教诲,他们不承认死者在遥远的天国,而坚信祖先就在身边保护自己。以前日本家中的佛坛或者灵庙摆放祖先的灵位、牌位,平日随机供养,每逢“御灵祭祀”时还要举行隆重的仪式。除平日的供养之外,日本人还袄举行迎送祖先之灵的活动。每年阴历7月1日至7日,人们从村子附近的山顶上开始割草开路,一直开到村子里,俗称“开盆道”、“开灵路”,为的是迎接祖先进村。每年7月1日至13日,日本人还要举行“迎盆花”的仪式,人们采摘野花、桔梗、千屈菜、栗花等装饰神棚,传说祖先之灵这时随花来子孙家访问。人们主要采摘字家附近的野花,但也有个别人采摘山上难得野花。有关祖先之灵寄宿在植物之中的信仰还表现在卯月八日的仪式之中。7月13日夜晚,日本全国各地都举行“迎火会”,欢迎祖先回家访问。人们首先扫墓,然后在墓边燃烧麻杆、麦秆。桦树皮。这天晚上人们在河边、土丘、山上到处焚火,一起参加仪式。这种活动是全国性的,俗称“大火祭”(还有由寺院、神社组织的,不定期的“小火祭”,目的是为了照亮祭场)。7月4日、15日两天,祖先之灵接受后代供养。7月15日夜晚至16日举行“送盆”仪式,这时各家门口焚起“送火”,人们将供品、装饰品带到海边、河边,让它们与放着神灵的船和灯笼一道随流而去。尽管从表面看上去从山上迎来的祖先之灵,从海上、河上送走似乎有些矛盾。然而,在日本人看来,海与山是相通的。
  日本的正月仪式与盂兰盆仪式有许多相似之处。盂兰盆时,除佛坛外,各家还要另建一处“年棚”。按照传统,年棚必须面对本年吉庆的方角(惠方)。“迎松”仪式一般在前一年的12月28日举行。松树是从山上采来的,是祖先附身之物。如今日本人过年时挂在大门口的门松,过去是立在屋内的。直到今天,日本中部地区农村还保留着在松树底下摆放供品的习惯。日本东北地区长野县、静冈县一带三十晚上要做“御灵饭团子”供在佛坛上,每只圆形的饭团子都插着一根筷子,这与盂兰盆的形式基本相同。大年三十夜晚,日本人还要烹制正月年饭,参加正月祭神活动,祭祀活动结束后,全家人坐在一起分食正月年饭。过去,日本人还要举行“年祭”、“开门红”仪式。元旦早晨,各家主人到本家去,本家主人开门时,各家主人说些“天亮了”、“开门红”之类的吉利话。古时候,庆祝正月的仪式一般在1月15日满月之时举行,随着历法改革及信仰变化,正月祭先祖的感觉逐渐淡薄化。尽管如此,每年1月16日日本不少地区仍要举行“正月佛”仪式,供养祖先。

  2 日本人的信仰
  除盂兰盆、正月以外,每年春分、秋分之际,日本全国各地也要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活动一般在春分、秋分前后七天间举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和印度都没有春分、秋分参诣寺院、墓地,祭祀祖先的风俗习惯。日本人的根据是:春分、秋分时节日本从正西处落下,这时太阳便与极乐净土结合在一起。这种根据出自日本人的净土信仰。
  日本的氏神是指守护氏族之神。然而今天日本人所持氏神概念则与古时不尽相同。根据柳田国男的理论大致可分为三类:村氏神、宅地氏神、族氏神。
  柳田国男在他的《氏神与氏子》中从七个方面介绍了村氏神。一、祭祀均在统一的季节你举行,如春季的二月至四月。秋季的九月至十一月。这就是说,日本民族的季节感很强,每年两次种稻都必须祭神。二、各家选的祭场或在山口、或在地边,彼此比较接近,没有固定的神社、神殿。三,参加祭祀活动的人越多,人们越感到自豪。如果本家、亲戚不参加,人们便感到脸上无光。四,原来应该由村内长者主持的仪式,随着时代的变化,改为由神职人员主持。五、对祭神认识上的变化。过去人们认为,人辞世若干年以后,其灵魂变为神。后来由于佛教的影响,日本人家内设立了佛坛,以另一种形式供佛。因此,氏神与氏子(祭氏神的人)之间的关系逐渐淡薄。加之社会行普及从大神社请佛来本地的习惯,村氏神的地位不但退化。六、为了使人们分享祭祀的快乐,招集知己好友,进行社交活动。共同祭祀可节约一笔费用。七,痛切地感到村子的统一,村民的团结必须通过祭祀活动才能达到。
  一般来说,村氏神就是土地之神和镇守之神。它除了作为守护自己和自己所属的乡土、社会的神以外,既使这里的人迁移到别处,也仍然相信村氏神保护着自己。日本人称在土地神保佑之下出生的婴儿为“产生”。孩子生下30日至100日之间,必须去神社参拜。随着时代的变化。氏族结合已经崩溃,所以今天的日本人实际上已把氏神与镇守神完全混同起来了。
  日本人祭神时,神体往往由一根插入地中的活树桩代替。有关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及。除了这种形式以外,日本人还有立柱祭神的习惯。长野县取放大社每隔七年举行一次“御柱祭”便是其中的代表。举行祭祀的那一天,神殿四周均竖起从山上弄来的高木桩。传说伊势神宫正殿正中地下埋着一根呈垂直状的,人腰粗的木桩,埋木桩的地面上祭着一面神镜。另外,出云大社、群马县贯前神社正殿中心竖立的忌柱受到人们特别的重视。在日本人看来,这些木桩就是神灵附身之物。除立柱、立桩祭神以外,日本人还有插种植物祭神的习惯。大分县宇佑八幡宫每年农历2月、11月的初卯之日都要举行大祭,在大祭前七天的酉日早上二时,举行“插柴”仪式。斋柴共四十二根,分别插在正殿和其他殿堂的入口处。和歌山县那贺郡岩出大宫每逢8月,每日清晨在神域境内种植杨桐。喜界岛、奄美大岛、加计吕麻岛每逢农历8月祭祀祖先之日,人们总要在家门、墓地插上芒草。冲绳中部每年8月、11月也要举行同样的仪式。可见将桑枝、芒草插在家门口和房屋四周、每逢传统节日在家门口插佟树(刺叶桂花)、榧树枝、五月节在屋顶铺菖蒲,都同日本的氏神信仰有一定的关系。
  日本人举行村祭时广泛使用长条旗。每当举行仪式时,村内及氏子(祭氏神的人)区域内歌主要地点均挂起这种旗子。除了挂长条旗以外,有时旗杆上还挂杨桐枝。在这里,长条旗绝不是一般的装饰,而是迎神的标志。长野县的男神山神社每年7月10日都广插长条旗直至山顶,以便迎神入神社。山口县下关市忌宫神社组织的“数万庭”神事,要求许多举着长条旗和灯笼的人踩着鼓点跳舞。攀登秋田县太平山、保吕羽山、关东的富士山、大山的游山拜佛团体,参拜登山时必带大型的长条旗。除以上介绍的迎神方式以外,日本人还有手持杖、弓、剑、侔、竹、鱼漂迎神的习惯。
  祭氏神时的斋戒属于祭祀的准备阶段。也就是说,在举行祭祀前的几天内,神职人员和信徒尽量使自己从精神上、肉体上达到能与神接触的最佳状态。脱离世俗社会,回避与外界的接触,过一种清雅的生活。从日本律令时代开始,回避守斋就已出现。当时分“散斋”(一般的守斋)和“致斋”(举行祭祀前必须严格遵守的斋戒)两种形式。根据祭祀规模大小,斋戒的天数也各不相同。例如天皇即位仪式“大尝祭”就规定散斋一月,致斋三天。可以说,斋戒除了作为一种为祭祀而进行的身心准备以外,同时,斋戒本身也是一种祭祀活动。日本古时的祭祀方式是:早晨举行迎神意识,同神一道进食,然后守在神的身旁,为神服务。晚上点上灯,小心谨慎地守夜。由于古代日本人守夜时点灯笼,所以日语称斋戒为“(灯)笼”。现在,日本人的神社仍袭用斋戒的方式举行祭祀。过去日本人称前一天日落至第二天日落为一天,今天日本仍然称祭祀的第一天为“宵宫”。秋天收获季节的斋戒称“感恩祭”、“雨斋戒”则是由神社出面组织的祈雨仪式。房总半岛的出海斋戒是为求神保佑出海打渔的男子而举行的仪式。

  3 日本人的信仰
  除斋戒以外,日本还有不少地区有禁忌的习俗。隐歧岛的都万村每年3月、11月的巳日都要举办年祭祀仪式。这一天禁止人们大声说话,并尽量避免器物互相碰撞发出的声响。出云大社和佐太神社的禁忌在农历10月11日至17日进行。佐太神社的禁忌在公历11月20日至25日举行。传说禁忌期间,两神社的神及全国的神都云集于此,所以禁止民间搞音乐、建筑、裁缝、理发、剪指甲、读经等活动,人们必须在肃静之中度过这几天。禁忌的最后一天,人们要举行送神仪式。
  日本京都南部地区的禁忌最为有名。山城町的禁忌从正月第二个午日开始执行,连办三日。人们白天睡觉、夜晚起身,尽量避免发出任何声响。过去,人们这几天不打水,不穿鞋。祭典在禁忌的最后一日举行。兵库县播磨东部家古郡一带,每年从一月的亥日亥刻开始至巳日巳刻为止,尽量避免干日常工作,安安静静地过日子。过去,这几天禁止人们洗澡、梳头、不许拿刃物,如果破斋戒,深夜遇到神时要受到惩罚。
  日本人斋戒、素食的时候十分重视或、食物与水。他们认为,祭神时必须使用洁净之火。根据传统,日本人非常忌讳将死尸或带血之物带进神圣之地——祭场。妇人月经及产后是严禁接近祭场的。依照严格的规定,神职人员和头人不能与家人、俗人同时食用用普通的火烹制出的事物。他们在举行禁忌的前一天或者前几天必须进入称“斋馆”或者“素食屋”的场所守斋,使用特殊的水烧制的食物。为了烹制供品和调制甜酒(供酒),以伊势神宫为首的不少神社可提供净火。京都的八坂神社、滋贺县的多贺神社大年三十夜晚向人们赠送新的火种。人们用草绳将圣火引回家中,用它引燃灶火做年夜饭,点燃神棚上的供火。
  佛教禁止肉食。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人几乎没有食肉的习惯,特别是不食用家畜。吃猪肉、熊肉必须在屋外进行。斋戒期间日本人慎食包括鱼类在内的所有肉食,同时禁食诸如教头、大蒜等气味很重的食物。佛教将香作为洁净之物,而日本人却以水为洁净之物。今天日本人入神社拜神前用水冲洗身体的习惯的延长。从日本的濑户内海到九州地区许多地区都有用海水洁身的习惯。每天早晨或者每月1日、15日、28日涨潮之际,人们有先在海水中净身,然后再去神社参拜的习惯,这时还需将室内、室外彻底打扫干净。
  祭神时摆供品(神馔)是东亚及东南亚地区人民的传统习惯。日本自然毫无例外。古时日本人将烹调好的熟馔,插上筷子,由参加祭祀的人捧至神前,然后在同一场合与神同时吃同样的食物,据说这样作可以触动神灵,受到神的保护。直到今天一些旧式神社和传统观念较强的人家祭神时,仍使用熟食。然而今天大多数日本神社却改为生食供佛,随着这种微妙的变化,提高神馔由原来应酬神灵改为感谢神灵保佑一家人吃饭不愁而向神表示谢意的一种方式。每逢神社大祭时提供的正式神馔有和稻(糙米)、原稻(谷)、酒、粘糕、河鱼、海鱼、野鸟、水鸟、海菜(海藻)、蔬菜、水果、盐、水共13种。一般来说,神社忌讳将兽偶作为神馔供品。这种习惯一部分出于佛教的影响,同时更多地出于日本人的民族感情,即十分忌讳将带血之物带入神圣的地方。只有一个十分例外的例子,长野县取访大社和奈良春日大社举行若宫祭时,向神献上鹿、兔、猪等祭品,但这些与其说是神馔,倒不如说是从事狩猎职业的人为感谢神灵献上的币帛。
  神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稻米。古时日本人习惯将初生的稻穗剪下来供神或者将它们悬挂在神桓上。用米粉作成卵形生粘糕,这很可能是古时日本人食稻米的一种方法。上供用的米饭称为“高盛碗”,将米饭盛得多多的让其冒尖,然后经调整使其呈三角状。粘糕是日本人的传统食品,上供用的粘糕称“镜粘糕”,以示神圣之意。上供酒为传统的白酒、黑酒。日本平安时代初期,日本人称“甜酒”(一夜酒)为白酒,称加入草木灰的酒为黑酒。除神社为举行祭祀而制的供品以外,日本人为家庭祭祀准备的祭品食物种类繁多,只要看一看祭祀名称便可知其一二,如“田螺祭”、“棒鳕祭”、“丰祭”、“芋磨糕祭”、“煮芋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04
神道文化(神道教)

神道文化应是起源于氏族社会的自然崇拜和祖宗崇拜。古代日本人以为日本是天下唯一的神国,国民是神民,太阳神是祖神。天皇是太阳神(天照大神)的嫡系子孙,是现世神,皇统即“万世一系”的神统。尽管历史上的神权崇拜从朝廷到民间分有许多派别,但以天皇为中心偶像是神道文化的主要特征。日本人对神、天皇和国家这“三位一体”的崇拜已积淀成根深蒂固的民族情感,民主和宪政的理性也不能矫正它。成书于八世纪的《古事记》,就是一部神造日本的“创世纪”。编辑于八世纪的和歌集《万叶集》中写道“天皇本是神,何物不能改。群树立荒山,化为山上海”,还有“吾皇现世神,掌管大八洲”(大八洲指日本)。天皇竟如此神通广大。《五部书说辩》卷二中说:“神道者,王国也;国史者,神书也。”(转引自刘梅琴《山鹿素行》136页,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0)其实中日朝及整个东亚,自原始时代起就在人种和文化上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
由于神道教在日本社会中处于精神统治地位,每一个日本人都对神道宣扬的日本始祖天照大神必恭必敬,而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因此天皇是万世一系的,也就是有神的色彩,这是连幕府将军也不具备的。因此,历代幕府开府都要尊天皇来稳定政权。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1946年1月1日,根据美国占领当局授意,裕仁天皇发表《人间宣言》(又译为“非神宣言”),宣布日本坚持和平主义,并强调天皇与国民间的纽带既非产生于神话和传统,也非来源于天皇是“现御神”、日本民族优越于其他民族等虚构观念,从而否定了天皇的神格,宣称自己是人,天皇的地位从“国家元首”变成“国家象征”。
从这时起,日本人才从神道的思想控制中解放出来,解除了对于天皇的神话迷信。
第2个回答  2006-11-04
信徐福(日本传说中的开国天皇神武天皇)。因为神武天皇与徐福所处的时代比较相近,而且它建国处有平原和琵琶海,远泽海两个大湖,在他的遗物中据说还发现了铜镜。日本人民相信徐福将秦代的文明传入了日本,促进了日本经济和文化的飞跃发展,对徐福怀着很深的敬意。在日本徐福别尊为农耕神,蚕桑神和医药神,纪念徐福的祭祀活动历千年而不衰。
第3个回答  2006-11-12
入侵中国的日本人到底什么样子?看了青墨《奶奶眼中的“日本鬼子”》,忽然想起了这个久违的话题。

我小的时候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不仅是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在作祟,主要的还因为周围总是有些与此相干的真实故事吸引着我。

我父亲的腿肚上有一块铜钱大的瘢痕,喝了酒略微有些紫。有一次我问他怎么搞得?父亲回答说:日本人扫荡打的。当时我太小没在意这事。后来上学了,想起这事有些不对头,父亲是四二年生人,日本人四五年投降,怎么可能打到他一个小孩?去问奶奶,奶奶说:“日本鬼子来了,村里的人逃难,鬼子在后面追,你爸爸坐在驴背上的筐子里,挨了一枪。”

跟母亲谈父亲枪伤的事,母亲说:“这有什么稀奇的?你姥爷被拉去修炮楼,走得慢了些,一个小日本过来抬手就是一刺刀,捅在你姥爷的屁股上,然后一脚把你姥爷揣进路边的沟里。”

“后来呢?”我问母亲。

“其他的人看小日本这样凶,吓得都一溜小跑,你姥爷等他们走远了,从沟里爬上来想办法回家了。”

发生在我家的这两件事都还幸运,我一个伙伴的姥爷就没这么好运气了。

四平,小我一岁的伙伴。日本时期他姥爷是村里的地主,做着村里的村长,日本人来了应付日本人,八路军来了照顾八路军。日本人知道了这事来抓他,他在前面跑,日本人在后面追,跑到沙沟的时候被日本人撵上了,用刺刀活活捅死了。日本人走了以后,乡亲们把他抬回来,数了数一共被捅了三十九刺刀。

沙沟是地名,离我们村大约三四里的样子,因为那儿有一条沟,多沙,故得名。麦假,秋假在生产队劳动,年长的人还把四平姥爷死的地方指给我门看。

读高中的时候,大约是八三年,学校请来一个人作报告。在礼堂等了好办天,来了一个干瘦的老头,老头上台的开场白还可以,文绉绉的,说自己是南菊寺的,给大家讲一下日本时期发生在他们村的惨案。可没说几句话老人就开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又哭又骂,弄得我们当时听得稀里糊涂,只大约的知道日本人屠了他们村,他的亲人全被日本人祸害了,他是整个村子里几个幸存者之一。

听完报告,正巧班里的卢从波是南菊寺的,经他解释才搞清楚原委:日本人扫荡到南菊寺,有一个日本鬼子要糟蹋当村的一个媳妇,将那女的按在天井的地上,他家的男人本来躲在草垛里,看见这情形,从草垛里出来,拿铁锨把那日本人砍死了,扔在栏里(栏:见后注。)。日本人扫荡回去发现少了一个人,就回来找。也巧了,正好碰上下雨,积了一栏的水,日本人的尸体被水一泡发了,漂了上来,被日本人看见了,日本人先用计策稳住村子里的人,后来就把村围了,把当时村子里所有的人都残杀了,房子也全给点了。

发生在莱州的还有一桩车栾庄惨案,日本人扫荡到车栾庄,被八路军打了伏击,死了几个日本人,日本人恼羞成怒,趁一个黑夜围了车栾庄,屠了整个村子。

南菊寺惨案和车栾庄惨案都可以在莱州县志里查到的。

日本人侵入中国的几年,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对日本人的认识肯定不一样,我想汪精卫、周佛海之流对日本人的认识肯定与南菊寺和车栾庄的人们的感觉不一样;还会有一部分人因着自己当时在中国的阶层不同,由于日本人的入侵对他们个人利益的影响不同,对日本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的,有些人的看法是介入汪精卫和南菊寺、车栾庄人之间的,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也有根本没见过日本人什么样的。

就我现在的济南就有日本人践踏国际外交法则,公然杀害我外交人员的五三惨案,这事件的纪念碑就在趵突泉东门北边,护城河畔。

历史就是历史,南京被屠的几十万人是国际法庭认可的,界定日本甲级战犯二级战犯所依据的事实主要是其在中国犯下的反人类的罪行。

国难当头,是不能以个人或小团体来衡量某些事的。

现将我所知的几件事情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注:栏,在我们那儿指厕所,村人说上栏就是上厕所,但我们那儿的栏一般还兼有猪圈功能的,在猪圈里面有砖砌的约二米深、二米见方的坑,猪粪直接铲了扔坑里,人方便的时候就蹲了坑边上,农家的锅底灰什么的也往里倒,满了一栏就把里面积蓄的秽物用铁锹铲着扔出来,作农家肥,这个活叫“扔粪”,我在家的时候干过几次这样的活计。
第4个回答  2006-11-04
日本人、信的是实力,谁有实力他们就信谁,就像现在的美国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