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喆--太美丽中都那首歌好听

如题所述

都好听!!以下是转贴的《太美丽》中歌曲的乐评,边看边听,终极享受!
1.首先出现在专辑中的<太美丽广播电台>就向大家昭示,这张专辑将带给听众的是最心底的浪漫,其炒豆子效果将听众带入了三,四十年代.
2 <忘不了>
紧接着的<忘不了>仍然延续使用炒豆子效果.虽然是有老歌的形,实际上是现代R&B的神.开场就以HIP-HOP的形式颠覆整首歌的意境.在这首歌中,我觉得最让人玩味的是主题那几句,即” 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你的错,忘不了你的好,忘不了雨中的散步,也忘不了那风里的拥抱”,唱这几句时,R&B风格带来的那种句子与句子的粘连感就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陶喆喜欢使用如YEAH,MY MIND等过度句的原因.这种粘连性也是R&B技巧需要表达的一种,即需要随意发挥但不是连贯性.这点陶喆已经做得如火纯青了.典型的代表作<摇篮曲>,是钢琴师伴奏,陶喆随着伴奏即兴演唱而创作出来的歌,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超强实力!!!
曾经在帖子中看见有人说<忘不了>的钢琴伴奏太笨拙,我仔细听了一下,原来那位老兄说的是在副歌前的部分那段单指弹奏的钢琴伴奏.其实那根本不是什么旋律伴奏,那只是为了节奏的跳跃感,也是R&B中的一种手法.在这首歌中,陶喆还是用了很多和声,而且也在和声中很巧妙地使用了半音,虽然这次的老歌跟他以前的翻唱形式不一样,但最本质的东西是一样的.很多人不理解陶喆为什么在最后一段使用RAP.我分析了一下不是因为他想证明他的RAP很牛,这简直是多此一举.而是为了整首歌的层次度.<忘不了>跟以前他翻唱的<望春风>,<夜来香>所诠释的方式不一样.早期那两首用多人和声无伴奏的方式演绎的.这种方式难度极大,对歌手的要求非常大:首先是音准,其次是对和声部分的要求更是达到了苛刻的地步.所以在看了DAVID的SOUL POWER的现场演唱<望春风+夜来香>,更是对他们佩服至极!正市由于和声的巧妙组合,使得这两首歌非常有层次度,而且极易引起听者共鸣.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个感受.而<忘不了>不一样,它的那种抑扬感不强.各位朋友认真听听就会发现,<忘不了>向高潮递进时,那种冲击感并不是特别强,都感觉是那种轻轻吟唱,若即若离的感觉.就像马上要达到歌曲带给你神经的最兴奋点,却始终达不到那种感觉.不知道我这样形容朋友们理不理解,如果不太清楚,请原谅我才疏学浅.所以后面那段RAP正是点睛之鼻,把那种找不到兴奋点的压抑感用RAP的形式一吐而快!!!建议大家听这首歌的时候打3着响指跟着唱,到最后RAP的时候大声跟着一起念.相信你会有新的发现和体会.甚至拍案叫绝!!! 而陶喆的RAP也是非常讲究平衡感的,他要求RAP跟整首歌的层次感和曲风达到最大的融合,而不是为了追求快或者够劲什么的,你们可以发现,后面那段RAP没有一点突兀和抢风的感觉.
3 <太美丽>
第三首,也是一首主打歌---<太美丽>.由于这张专辑的风格偏柔偏软,所以作为主打,也要起到平衡的作用,必须让这张专辑在力度上增添一些笔墨,所以<太美丽>要达到大气的效果. 如果仅从演奏方式来演绎出音乐的大气,一般可以用到摇滚,民族音乐和交响弦乐.而太美丽正是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开场就是用了一段交响式的弦乐.其实这不仅是平衡性的需要,也是对这首歌诠释的需要,老大自己也讲了,太美丽是写的伟大的爱,不是一般男女的情歌.所以这首歌的弦乐也是非常必要的.以弦乐达到大气效果的歌举不胜举,如王力宏的<唯一>,如果没有其中的弦乐伴奏,就不可能达到那种荡气回肠的效果!
很多朋友可能听惯了软绵绵的情歌,乍听<太美丽>会觉得其中并没有哪一句会带来那种强烈的冲动感.但如果多听几遍,你会发现其气势磅礴的伴奏和完美的和声使这首歌颇有层次感,如果说像<童话>这种歌是速热的话,<太美丽>便是慢热,而且可以保持衡热.他所带来的冲击感不是一处,而是置全身于感动中.所以希望大家在听的时候不要把这首歌当做单纯的情歌,这首歌可以献给任何你爱的人或爱你的人,是描述伟大的爱.其次,这首歌的过度段也是一大亮点,如果没有过度段,整首歌在感情处理上就偏弱,而过度段就起到了把那段积蓄在心中的真挚感情推至高潮的作用.
但唯一的遗憾是其第一句的旋律有点像<I BELIEVE>,不过无论是节奏型还是风格两者都有很大差异,所以有说两首歌是如出一辙的朋友实际上言过其辞了.
总体来说,这首歌达到了陶喆预期的效果,在整张专辑中其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音乐角度出发,它也是一首相当出色的作品.
4 <追>
个人来说我很喜欢这种风格的曲子.<追>主题部分融入了爵士和节奏布鲁斯的混合风格.结果进入副歌(此首歌的副歌就是高潮)后,风格陡然一转,又带有像<二十二>一样的民谣风格.可能没听习惯时给人有种断裂感.这实际上又是陶喆大胆玩音乐的杰作.的确,在现在流行音乐界好象很少有人冒险地在两种不同音乐风格之间不加入任何过度和缓冲的修饰而直接将其衔接在一起.
如果仔细体会这种突然的转变,会发现很有扬抑感,当你跟着一起哼唱时,你可能会觉得这种转变不仅没有那种唐突的感觉,甚至很上口和自然,就像<SUSAN说>那段<苏三起解>一样来得那么自然.
对这种现象我也觉得很奇怪,可能陶喆在处理这种转变时用了一些乐理上的技巧,具体是什么我肯定是说不上来了.
这首歌总的感觉是清新新颖和优雅.特别是穿插在其中用古典吉他的布鲁斯风格伴奏让人心旷神怡!!!
5 <那一瞬间>
这首歌的广告版其实早就跟大家见面了,但说实话在<太美丽>出来之前我从没有听过.这个广告我更没有见过.我的想法是如果陶喆不把他收在专辑里我在下着听,如果提前听了会影响我对这首歌的客观评价,.
我听一张新专辑的习惯是前几遍脱词听,好笑的是,我拿到这张专辑听了一遍后,居然还不知道这就是那个广告歌(我以人格担保绝对是实话.)!听了一遍后,觉得这首歌很有陶喆的以前的味道,但又有新的味道.直到我反映过来专辑里好象少了一首广告歌,才恍然大悟…
所以,我对这首歌的评价是绝对优秀!
首先,歌一开始就是陶喆惯用的过度句”HEY YEAH”,我仿佛又听到了第一张专辑的他.主题部分只有三句,即” 感觉夜风像你温柔的缠绵,虽然想你还是越走越远,轰隆的速度的我向前.”这三句仿佛是一个铺垫,自然悦耳但不惊艳.令我惊讶的是这三句一完马上进入副歌,即高潮.这种谱曲方式在陶喆的歌里很少出现.当”那一瞬间”唱起时,本来单击的鼓点马上改成单双结合,当唱到这个”间”时,陶喆将它在嘴中玩味,就像对着群山高唱,而鼓点在这里仿佛就是余音反弹,在”间”字品完后,貌似跟后面的”AI~YA~”是分开的,但这里你又可以体会那种粘连性,就像迫不及待地想饮酌那一句.恰恰这一句”AI~YA~”又是带着浓厚的R&B风格,虽然就两个字,但你可以感觉到它不露痕迹的转音.欣赏完这句后,我禁不住拍掌叫绝!最令我惊讶的是在高潮过后,悠然传来一段笛声,那种清新感觉令人仿佛又置身湖畔边,清风拂面,杨柳依依…
我根本无法将它和广告歌联系起来,从来没听过谁把广告歌做得这么清新脱俗的.如果真要把这首歌和本田汽车联系起来,我只能想象陶喆坐着这辆车穿梭在无人仙境.对于那些一见是广告歌就把它PASS的朋友,我实在为他们感到惋惜.我也不得不再一次对陶喆佩服得五体投地.6 <WALK ON>
这首歌我一看名字就知道是那首索爱的广告歌.我从网上看过这个广告,知道是首快歌.说实话我很害怕陶喆把这首歌演义的商业味十足.
歌曲一开始,就是陶喆惯用的人声伴奏---“嘟嘟嘟嘟”.陶很擅长用这种手法,最典型的就是<爱很简单>过度段那几句”呼啦啦啦”.如果没注意过的朋友可以再去听听.人声伴奏的好处就是使整首歌有立体感且与歌手声线产生和谐(废话,自己和自己的声音还会不和谐).这种手法发展到极端就是无伴奏纯和声伴奏.如陶喆翻唱的<望春风>,<夜来香>.正式进入主题后,一听这几句---” 既然我们伸来两只脚,别不舍得迈开步,自由自在到哪里都好,不用别人的地图”,就知道是先抑后扬的手法.大家仔细听这个”步”字,音阶上它是往上升的.但还没达到高潮所要求的那个情绪.然后马上两句”你知道你要,往前面奔跑,不需要说明自己就是流行;你知道你要,到未来寻找,没有人拦得住你跳跃放肆的想象”.这两句在整首歌当中起激活的作用.其中的”要”字,升得更高,而把这两个激活的句子和前面的两句结合起来,就显得非常自然,本来主题那两句单独拿出来不是特别出众,但跟激活的句子一衔接,就相当悦耳和流畅.紧接着的高潮马上就脱口而出.让我非常意外的是陶喆居然在高潮中用上了管弦乐.而且还是用在这种FUNK的风格上.这样一来,整个高潮显得非常有序和紧凑,而且又是清新的感觉.怎么体验快歌的清新感?我一般是用这个方法:你们可以听着一段快歌的高潮,试想自己在蓝天下的一条无人的公路上奔跑(当然怎么跟着节奏,跑出怎样的姿势来就靠自己想象),口中唱着这首歌,公路两边是一往无垠的大草原.如果你想象得出来,并且觉得很合情理的话,那这首歌在你心里自然是很清新的了.如果你听到一首快歌,无论怎样都想不出这个场面,反而想到酒吧啊,高楼啊,来往车辆啊,纷扰人群啊.不用说,这首歌肯定就是单纯的快歌了.
让我更意外的是最后一段高潮那段电吉他的强烈切分音,居然没有那种喧嚣的感觉.难道电吉他和管弦乐再配上和声伴奏就有催化和优化作用?!!能把广告歌,而且是快歌,唱出清新感来实在是难能可贵!说实话,我很害怕听那种快歌.就是你听了之后,感觉无论是它用的乐器,或者伴奏,或者歌手本身,都是很用心地去”快”,想方设法调动你的情绪.你也很想跟着”快”一把,但就是”快”不起来的尴尬局面,像这种快歌引不起听者共鸣,是我最怕听的东西.现在有很多歌手也陷入了这种误区,一说到快歌,OK,马上就是电子音乐伴奏,或者打碟,或者干脆电脑编程音乐,搞得个极其复杂,乌烟瘴气,到最后你仿佛就是在听伴奏,只知道这首歌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很快乐,很欢快,而真正的灵魂呢?听者什么也不知道.
这首歌还有一大亮点,你们仔细听高潮部分,陶喆在尽情地玩弄着和声技巧,让人感觉他纯粹是在玩音乐.什么浑音,咽音都被他运用自如,假声就不用说了.如果你只跟着唱和声,而且唱得比较自如的话,会发现这种玩味得乐趣就,无法用言语形容.当然,如果真能把陶喆的和声唱得很好的话,你的唱功也相当了得了.其实在这张专辑中,演唱的难度也正是偏向了和声.而且在这首歌当中,陶喆也用到了八度和声.在我记忆中陶喆的八度和声用得最惊艳的是<心乱飞>里面那几句”嘟啊啊”(现在想起来还后怕),还有<讨厌红楼梦>高潮部分也有用到八度和声.7 自导自演的悲剧
<自导自演的悲剧>首先就以口琴开场,陶喆对口琴的使用相当到位.因为口琴这种乐器在不同场合其表达的已经不一样.如果在很热闹的环境中使用,它产生的意境就是欢快,愉悦.如果在一个很安静的,很开阔的环境下演奏口琴,其音效就产生一种辽远,寂静的意境.如果在一个很忧伤的环境下使用,其产生的意境就是凄凉,哀寂.显然, <自导自演的悲剧 >用的是后者的意境.而有的朋友一听到口琴,居然说是<流沙>的翻版,简直吓了我一跳.两首歌无论是节奏型还是风格都不一样.<流沙>是典型的R&B加蓝调风格.而<自>是R&B加民谣摇滚风格.如果非要扯到一起的话,就只能说他们都是R&B风格(废话).如果非要它说像首歌的话,<自>更偏向于<无缘>,都带有民谣风格,演奏手法也有几分相似.而且在高潮中,两首歌都巧妙地用到了半音.让人觉得很有顿挫感.其实中国人的耳朵是不习惯听半音的.在中国古代,只使用了今天七个音阶中的五个音阶,所以在古典音乐中,使用最频繁的音阶是今天的1 3 5 6,而西方,就连日本,都是习惯使用半音的,即4 7.所以有很多朋友在初听陶喆的歌时觉得不上耳也有这个原因.
在整首歌的乐器伴奏中,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其中精湛的切弦技术,稳而不躁.不过歌词上写的木吉他是DEAN PARKS演奏的.不知道陶喆自己来演奏会不会达到这种效果.
如果翻开陶喆所有专辑,你会发现基本每张专辑都有不插电演奏的歌曲.第一张的<流沙>,第二张的<普通朋友>,<黑柳>中的<二十二>和<摇篮曲>,<乐之路>中的<寂寞的季节>和<我喜欢(芭乐情歌版)>,<太平>中的< catherine >和<无缘>.而在这张专辑中,就是<自导自演的悲剧>和< olia>.我个人来讲非常喜欢这些不插电演奏歌曲.也是很多吉他爱好者的必练宝典.8 祝你幸福
由于我买的是大陆版的,所以这首歌没听多少遍,不敢随便评价.不过基本不会偏太远.这首歌的风格是爵士和FUNK结合.在这首歌又可以听到陶喆玩音乐的影子.这首歌也用到了管弦乐,更显出其滑稽和戏谑的一面.
但必须要说的一点是:这首歌在整张专辑中也有平衡的作用.大家可以看看,专辑的开始由<忘不了>抬了气氛后,又由<太美丽>打造大气之势,然后就是两首偏软的歌.直到<WALK ON>出现.但<WALK ON>虽是快歌,在整体上风格还是偏软.所以<祝你幸福>出现在专辑的中间,将整个感觉往硬的方向调整.
这首歌在专辑平衡方面的重要性不亚于<太平盛世>中的鬼.本来在<太平>中,要表达的是那种尖锐的批判和呐喊的感觉,结果被一刀砍了头,大陆版的一听就先是<Catherine>和<就是爱你>两首软歌,完全失去平衡感.结果今天<太美丽>也遭到同样的待遇(真是服了文化局那帮人了,老砍这种重要的歌),所以有的朋友第一次听<太美丽>有想睡觉的感觉也是情有可原的.
9 似曾相识
<似曾相识 >的开场相对前几首歌来说是很中规中矩的.主题部分那几句也是很平淡的.直到激活句出现” 该怎么做才能把回忆都删除”,整首歌情绪立刻就起来了.这句让我联想到了<流沙>当中的激活的句子:”我以为我早想清楚”.,也是耐人寻味的一句.这种激活句一般出现在副歌中,但在高潮之前.其实很多优秀作品的激活句质量都相当高.因为它担当着把前面平淡的主题部分和高潮部分自然地,恰倒好处的衔接和贯穿.所以对其一般要精雕细琢.在” 该怎么做才能把回忆都删除”这句中,那个做字用假声唱出来的,感觉相当深沉和动情.这就是神来之笔.
这首歌另一个亮点就是在最后一段响起的电吉他.在电吉他的伴奏下,整首歌的悲寂感慢慢渗出,那种电吉他特有的喧闹感却消失了.在歌词附页中写的电吉他是陶喆演奏的.所以陶喆的吉他功力是无庸置疑的.9 今天你要嫁给我
在听这首歌之前,看到很多人在帖子上说这首歌怎么怎么俗,怎么怎么口水了.所以我在听这首之前是作好了心理准备的.听了这首歌后,我终于放下心中的石头.我起初还以为这首歌真的是俗不可耐,哗众取宠的料,或者是像我上面说的那种让人”快”不起来的快歌.
首先,从伴奏上,优美的弦乐和欢快的口琴就说明这至少不是一首花哨的歌.而这首歌的曲风也是格外的中规中矩.是典型的R&B加现代民谣.而且就连R&B的痕迹都不那么明显.如果不是后面那段RAP,简直就应该归为现代民谣.
在声线上,陶喆是那种偏薄型的.而蔡的声线仿佛还要浑厚些.在听主题部分,我仿佛又感觉到<二十二>那种温馨和饶味.相比副歌部分,我更喜欢主题这几句.虽然副歌在旋律上比主题抢耳.在这首歌中,蔡应该也体会到了R&B带来的那种浓而不腻的味道,就像嘴里含着一块低脂巧克力.
整首歌中,老大的主要任务是在帮蔡和音.从音乐角度上讲,我觉得他们完全可以再高一个调来演绎这首歌,这样一来,不仅老大可以更显唱功,蔡在这个音域的发挥上也更游刃有余.不过这首歌本来就是给情侣唱的.如果再高一个调,可能KTV里就只剩女生唱这首歌了.
总的来讲,这首歌也不失为一首好歌,蔡对这首歌的把握也很到位.不过说经典的话这首歌还谈不上.
10 每一面都美
这首歌的开场也是典型的陶喆式风格.整体感觉还是那两个字”清新”
其实如果你真的听透了这张专辑,你会发现”清新”是这张专辑的基调.如果歌迷们都听出来了,陶喆要阐述的思想基本也达到了.
这首歌也是典型的耐听整首歌在节奏上相当紧凑,给人感觉就是舒服和内敛.
所以不要以”是广告歌”的借口来打发这首歌.
对于有的朋友说这张专辑有很多口水歌,我只想说:你可以把这些口水歌中的任何一首完完整整,游刃有余的唱下来吗?”和声就不说了,那个难度大,就像<今天你要嫁给我>这种”口水歌”的高潮部分你都唱不好,那种低三度和音不是说唱好就唱好的,把握不好的话很容易跟主旋律飘走.
12 不爱
这首歌无疑是在给那些怀疑陶喆能力的人透露这样一个信息:陶喆的唱功深不见底.
这首歌首先从调子上就比以前的歌高.这就为难了有些功底不深但假音练得还行的朋友.他们在演唱陶喆以前的难度偏低的歌时觉得自己还可以拿下一二,假音虽用得不纯但还可以勉强过关.但在这首歌面前根本不行.从音调上,就把一些音域不宽的朋友拒之门外,而且假音用得极少,整首歌仿佛都要硬唱上去.
其次,在我印象中,这首歌是陶喆唯一的没用一句和声的歌.而且伴奏都极其简单.这对于有些唱卡拉OK喜欢调大伴音掩盖自己声音而弥补缺点的朋友,就丝毫不留偷工减料的机会.
再次,这首歌不是陶喆自己写的,这无论对陶喆自己还是对他的歌迷都是一个考验.无疑从另一个角度增大了演绎这首歌的难度.如果说要演绎好一首歌,唱功都有,但没有感情,抓不到细节,也是纸上谈兵.要演绎好这首歌,需要陶喆用心去体会其中的感情的控制和细节的处理..而这首歌是R&B加朋克风格.对于朋克这种风格可能我们大陆的歌迷接触的比较少, 所以,对我们难度就更大了.
再看看陶喆是如何处理这首歌当中的难点的.
难点1 整首歌调子偏高,感情起伏较大.
这就需要一定的天生条件和扎实的基本功.为什么还要天生条件?因为这首歌要求演唱者有较宽的音域,而音域这个东西是天生的,当然经过后天的训练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歌曲中感情起伏大,意味着演唱者要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气息.如果控制不好,或者不精准,就会出现走调的现象.或者是在高音和低音的交替中转换不过来甚至唱破音.而正因为陶喆具备这两点,所以这个难点就被PASS掉了.
难点2 高潮中真音和假音的转换
这首歌调子高,所以更加大了假音的难度.但真音和假音转换是陶喆的拿手好戏,所以又被PASS掉.
难点 3 最后一段高潮再升调.
唱到最后一段高潮时,陶喆居然又升了半调.如果气息不足的话,可能也就唱不上去了.还是那句话:超强功底!!!
难点 4 怒音的使用
听见有朋友说陶喆的那句”一个人,要学会忍耐”处理得不好,有的人干脆说唱破了音.我感到无奈和可笑.那些人就是听录音棚处理歌听惯了的.所谓的”破音”其实叫怒音,也有叫咆哮音的.它是R&B的常用技巧.主要是为了达到宣泄感情的目的.R&B中用得较多的技巧有:咽音,转音和怒音.其实陶喆吧里有的朋友虽说不知道”怒音”这个名词,但对使用这种技巧的目的都分析得头头是道.说明吧里很多朋友对音乐都是相当有悟性的,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大胆地把自己对音乐的想法和评价说出来,这样陶喆吧的氛围才会更好.
回到怒音上来,其实欧美R&B的天王天后们,如Mariah Carey, 布莱恩.麦肯耐特, Grammy Awards等,也很钟情于对怒音的使用.但不是没个天王天后都能轻松问鼎这个技巧.因为怒音对气息的控制要求很高,特别是咽喉部分对气流的处理.稍有差错就会破音,走调.而<不爱>中怒音是和转音一起使用的,这就更增加了演唱的难度.
当我听完陶喆这首歌时,感觉只有两个字----震撼!!!
然而,这也是首绝对也是一首很耐听的歌,相信很多朋友也有这个感触.

13 olia
这首歌很多朋友都说像<ANGEL>,确实是这样.不过<ANGEL>的R&B风格更重,这首歌更偏重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但经过陶喆的演绎,却在质朴上又添加了梦幻的色彩.这可能是因为歌曲中木吉他的完美演奏.而且这首歌的乐器相对于<ANGEL>更简单,所以在听觉上< olia>显得更加清纯和透明.如果多听几遍,你会发现这首歌可以悄悄地感动里你,不是因为煽情,也不是因为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潜藏在内心最深处的那种淡淡的哀愁.
这首歌彻底被陶喆诠释成了简单的感动,所以在这首歌中他也没有使用过多的技巧.而正是这种朴华,更使这首歌披上了圣洁的外纱.
所以这首歌作为结尾是非常合适的,也可堪之为经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18
顶楼上。
我也最喜欢不爱
老大把那歌唱的撕心裂肺的。。。。
还有Olia.....
实话说这张专辑太流行了一点。。。。
哎。。。老大要筹钱拍电影了嘛。。原谅他一小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1-16
3楼的 虽然是转的东西
但是东西真的很好
呵呵我最喜欢的是 不爱``我手机就用这个领音
第3个回答  2006-11-14
似曾相识不错
第4个回答  2006-11-06
今天你要嫁给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