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急救七大基本技术是什么

如题所述

现场急救七大基本技术,具体包括两大类基本操作技能,涉及到心肺复苏有3项,涉及到创伤急救有4项,分别是:

一、基础生命支持(BLS),有关现场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技能共有3项技术,

1、徒手心肺复苏CAB

2、电击除颤D(及心电图识别)

3、复苏药物(及气管插管

二、基础创伤急救(BTLS),有关创伤的现场急救基本操作技能共有 4项,称之为外伤的四大急救基本技,

1、止血

2、包扎

3、固定

4、搬运

扩展资料:

内伤骨折后注意事项

1、使患者平卧,不要盲目搬动患者,颈椎受伤的患者更不能随意搬动及对受伤部位进行拉拽、按摩。

2、检查受伤部位,对受伤的上肢可以用手帕、布条等悬吊并固定在其胸前,下肢可以与未受伤的另一下肢捆绑固定在一起。

3、开放性骨折,要注意保持伤处清洁,防止感染。

4、做完应急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要注意运送途中不可碰撞受伤部位,避免人为加重伤情。

 伤者搬运的注意事项:

1、移动患者前,先检查头、颈、胸、腹和四肢是否有损伤,如果有,应先作急救处理,如止血、固定后再搬运。

2、搬运脊柱骨折的患者,要保持患者身体的固定,颈椎骨折的患者除了身体固定外,还要有专人牵引固定头部,避免移动。

3、用担架搬运患者,一般头略高于脚,但休克患者则脚略高于头,行进时,患者的脚在前,头在后,以便于观察患者的情况;有脑脊液耳漏、鼻漏,头部抬高30度,昏迷患者头偏于一侧。

4、用汽车运送时,床位要固定,防止颠簸,避免刹车是使患者再度受伤、疼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危急重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现场急救总的任务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病员的疾苦,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为医院抢救打好基础。经过现场急救能存活的伤病员优先抢救。这是总的原则。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光荣艰巨的任务,还必须遵守以下6条原则。。
  (一)先复后固的原则是指遇有心跳呼吸骤停又有骨折者,应首先用口对口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技术使心肺脑复苏,直到心跳呼吸恢复后,再进行固定骨折的原则。
  (二)先止后包的原则是指遇到大出血又有创口者,首先立即用指压,止血带或药物等方法止血,接着再消毒创口进行包扎的原则。
  (三)先重后轻的原则是指遇的垂危的和较轻的伤病员时,就优先抢救危重者,后抢救较轻的伤病员。
  (四)先救后者的原则过去遇到伤病员,多数是先送后救,这样常担误了抢救时机,致使不应死亡者丧失了性命。现在应把它颠倒过来,先救后送。在送伤病员到医院途中,不要停顿抢救措施,继续观察病伤变化,少颠簸,注意保暖,平安到达目的地。
  (五)急救与呼救并重的原则在遇到成批伤病员时,又有多人在现的情况下,以较快地争取到急救外援。
  (六)搬运与医护的一致原则过去在搬运危重伤病员时,搬运与医护、监护工作从思想和行动上的分家现象。搬运是由交通部门负责,途中医护是卫生部门来协助,好似只有协助之责。
  在许多情况下,协调配合不好,途中应该继续抢救却没有得到保障,加之车辆严重颠簸等情况,结果增加了伤病员不应有的痛苦和死亡。这种情况在国内外屡见不鲜。医护和抢救应在任务要求一致、协调步调一致、完成任务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在运送危重伤病员时,就能减少痛苦,减少死亡,安全到达目的地。
  过去急救是”抬起来就跑”的办法,这一概念在国际范围内已基本上被”“暂等并稳定伤情”这样一种思想所代替。这一稳定方针已经表明可以的效地降低战争与和平时期急救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暂等并稳定伤情”时,并不是把伤病员搁置不管,而是急救人员在紧张地为马上转送伤病员做应做的打通气道、心肺脑复苏、控制大出血、制动骨折,少搬运中,未经训练者更应该注意。
  目前,各先进国家大加强了院外急救和运送工作,如美国目前伤员的运送,从接到呼救信号到送往医院所需只有37分钟左右,大大减少了死亡率,充分说明时间就是生命。
  三.急救时间的标准
  根据大量急救实践,急救者越早接近伤病员,受伤后急救时间越会缩短,伤病员的存活率就越高。
  最佳急救期:伤后12小时内。
  较佳急救期:伤后24小时内。
  延期急救期:伤后24小时以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1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