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什么意思?

这个话,原出《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是什么意思呢?希望对文学有研究的朋友帮助解答一下。
不胜感激。
蘧伯玉是春秋时卫国人。
有一次,蘧伯玉派人到鲁国来看望自己的朋友孔子。孔子请来人坐,问他:“伯玉还好吗?”那人说:“伯玉想减少自己的过错,却做不到。”那人走后。孔子说:“伯玉派了个很称职的人来。”
蘧伯玉谦虚谨慎,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淮南子》上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伯玉知非” 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意思是:活到五十岁的时候,就觉得前面四十九年都过错了。说明时刻自省自己的所作所为。

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是说卫国蘧伯玉活到五十岁,觉得前四十九年都做得不对。

节选原文:

凡人中寿七十岁,然而趋害指凑,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何者?先者难为知,而后者易为攻也。先者上高,则后者攀之;先者逾下,则后者蹶之;先者聩陷,则后者以谋;先者败绩,则后者违之。

译文:

大凡人中等寿命是七十岁,可是人们对自己的追求取舍、所作所为,每天都在自我悔恨,以至到死都是这样。所以卫国蘧伯玉活到五十岁,觉得前四十九年都做得不对。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先行者难以做得明智,后继者则容易取得成效;先行者爬上高处,后继者则可以跟着攀登而上,先行者越过低处,后继者则可以跟着踩踏前进,先行者跌进陷阱,后继者则可以考虑避免陷阱,先行者遭受失败,后继者则可以免蹈覆辙。

扩展资料

《原道训》是《淮南子》的首篇,探讨了“道”的基本特性、作用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等,提出了“循道”、“无为”、“持后”、“贵柔”、“守静”、“重生”、“养性”等一系列观点,可以说是全书的总纲。

“原”,即推究之意。“道”,是《淮南子》一书最根本、也是最高的一个概念,但其基本含义,实际上就是指治国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另外,“道”也指宇宙万物(包括自然与社会)运动、发展的最普遍、最根本的规律性。

“道”作为中国哲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古代文献中随处可见,但不同时代其含义是不同的,当区别对待。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相传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刘安的父亲刘长是汉高祖的庶子,封为淮南王,刘安作为长子,承袭父爵,故亦称淮南王。刘安撰作《淮南子》的目的,是针对初登基帝位的汉武帝刘彻,反对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

《淮南子》原书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现今出版版本,大多对内篇进行删减后再出版。

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淮南子·原道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