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的地理环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根据1988年12月~1992年3月土地详查,当时双流土地面积165.5320万亩,其中耕地89.5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4%;园地4.218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林地10.7770万亩,占总面积的6.5%;牧草地7551亩,占0.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1.1669万亩,占12.8%;交通用地3.0685万亩,占1.9%;水域用地11.0531万亩,占6.7%;未利用地24.9129万亩,占15.1%。
到2005年,双流土地总面积为160.1737万亩。其中农业用地125.628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8.4%;建设用地29.643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8.54%;未利用地面积4.901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06%。 双流共有宜农土地82.6416万亩,占双流土地总面积51.6%。 2012年末,双流户籍人口96万人,比2011年末增长1.7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27万人,农业人口34.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323人,死亡人口499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9‰,双流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4.06%。
2014年末,双流(不含托管区2个街道、12个镇)户籍人口53.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49万人,农业人口9.77万人;2014年常住人口75.41万人,城镇化率78.03%;全年出生人口5887人,死亡人口296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4‰,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5.27%。 (1)铁路站点布局
结合高铁走廊在天府中心区域布局建设一座国家铁路枢纽站——成都天府站,与成都市的其他铁路枢纽一起总体按照“内客外货”进行铁路客货运组织。
(2)铁路交通网,北向通道:以西成客运专线(接成绵乐城际铁路)、宝成铁路、达成铁路、成兰铁路、兰渝铁路、川青铁路等连接陕西、甘肃、青海。
东向通道:以成渝高铁、达成(成遂渝)铁路、成渝铁路等连接重庆。
南向通道:以成贵客运专线、成昆铁路、成渝—内昆铁路等连接贵州、云南。
西向通道:以川藏铁路连接西藏的。
(3)新建铁路线
成西客专:经成都东站,终点设于成都天府站。
成贵客专、成资泸城际、成乐绵城际:经天府新客站终到成都东站。
东西向新增渝雅联络线:成渝客专资阳站-天府新客站-新津站-雅安(通向拉萨);近期连通重庆、雅安,远期向东西方向上延伸,通达拉萨和国家中东部地区。
货运外绕线:成都市规划的新货车外绕线(在双流区范围外),现有货运外绕线承担客运功能,成为成渝客专和成绵乐客专之间的联络线。 成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链接东西,交通十分方便。
以成都至乐山、雅安高速公路、川藏路、德阳至乐山大件路、机场路、成都市人民南路延线等10余条高等级公路为骨干,构建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截至2013年双流行政区域公路里程2506.8公里(不含城市区间)。
高速公路规划为“七高十二快”的高快速路网。七高:绕城高速、第二绕城高速、机场高速、机场第二高速、成雅高速、成自泸高速与成简高速;十二快:成温邛快速路、成新蒲快速路、双楠大道、环机场快速路、双华路、大件路、牧华路(成环快速)、元华路、正公路、红星路快速路、三岔湖快速路与新邛雅快速路东延线。 2012年,双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9.07亿元,比2011年增长13.3%;固定资产投资652.88亿元,比2011年增长3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1.85亿元,比2011年增长16.3%;全口径财政收入180.68亿元,比2011年增长7.9%,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9.9亿元,比2011年增长3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78亿元,比2011年增长12.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8605元,比2011年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12262元,比2011年增长13.4%;三次产业结构为4.9:52.8:42.3。2012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36.59亿元,比2011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亿元,比2011年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292.53亿元,比2011年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136.55亿元,比2011年增长16.8%,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3%。
2014年,双流(不含托管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9.19亿元,比2013年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445.83亿元,比2013年增长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全口径财政收入159.95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1.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95亿元,比2013年增长1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37元,比2013年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15511元,比2013年增长11.2%;三次产业比为2.4:60.4:37.2,非农产业比重为97.6%。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25.37亿元,比2013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亿元,比2013年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233.60亿元,比2013年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89.00亿元,比2013年增长21.0%,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7.2%。 2012年,双流实现农业总产值60.20亿元,比2011年增长3.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31亿元,比2011年增长3.5%。粮食总产量24.42万吨,蔬菜总产量44.57万吨,水果总产量18.69万吨,出栏生猪87.6万头,肉类总产量10.19万吨。
2014年,双流(不含托管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4.15亿元,比2013年增长3.3%;实现农业增加值13.68亿元,比2013年增长3.5%。粮食总产量9.8万吨,蔬菜总产量22.78万吨,水果总产量1.59万吨,出栏生猪22.75万头,肉类总产量2.36万吨。 2012年,双流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305.01亿元,比2011年增长1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91.85亿元,比2011年增长16.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7.97亿元,比2011年增长18%。利润总额82.65亿元,利税总额129.79亿元。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3.33亿元,比2011年增长10.8%。2012年底,拥有三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92户,其中一级企业4户,建筑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2014年,双流(不含托管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24.12亿元,比2013年增长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5.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7.51亿元,比2013年增长4.3%;利润总额38.01亿元,比2013年增长8.1%;利税总额75.03亿元,比2013年增长16.0%。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55.9%,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51.79亿元,比2013年增长15.8%(其中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完成460.71亿元,比2013年增长23.0%;实现工业增加值101.81亿元,比2013年增长23.3%;主营业务收入448.61亿元,比2013年增长19.9%),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3.0%,较上年下降了11.3个百分点;2014年末,全区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0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10.5%;全区年销售收入上5亿元以上企业31户,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10户。工业集中度88.2%,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4年,双流区被确定为四川省第一批工业强县示范县(市); 截止2014年底,拥有三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167家,其中一级企业36家,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9.56亿元。 2012年,双流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78亿元,比2011年增长12.3%,其中批发及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31.67亿元,比2011年增长23.9%;住宿及餐饮实现零售额35.11亿元。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10.6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53亿元,比2011年增长27.5%,旅游外汇收入(折算后)647.35万美元,比2011年增长25.9%。
2014年,双流(不含托管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95亿元,比2013年增长11.0%,其中批发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14.95亿元,住宿及餐饮实现营业额28.00亿元。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30.6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5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399.18万美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