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党的领导

如何认识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内涵和主要区别

  “领导”一词的本来含义是率领、引导的意思。所谓党的领导方式,是指政党率领、引导人民群众和各类社会组织实现特定目标的形式、方法、途径的总称。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领导一词含义甚广,涉及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对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领导,还有对党组织内部的领导等等。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在各方面都是适用的,但实现党的领导的方式因各个部门、领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宏观和微观上也有所不同。甚至同样是党的基层组织,在国有企业和农村的领导作用的实现方式也不同。这就产生了党的领导方式问题。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不同的国家,政党的“领导”所涉及的范围有很大不同。有的国家,政党可以领导党内的成员,在选举中可以有引导作用,但不能说这个党就是领导全体人民的党,更不能说在国家政权中起引导作用。在西方,即使是执政党,可以对国家生活有引导作用,例如可以通过自己的政纲引导国家的发展,但所谓领导作用受到政治体制和法律制约,如党不能领导军队、司法,国家公务员中立等。二是在现代领导观念中,“领导”更多的是通过反映党所代表的特定群体的利益和意志的政策并由此而赢得的一定的威望来实现。只有得到被领导者的认可,才能形成良性互动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党的领导作用可以和权力结合在一起实现,也可以不和权力结合在一起实现。这在中国外国都有无数的例证,如中国共产党在掌握国家权力前就对中国人民有巨大的引导作用。

  所谓党的执政方式,是指政党掌握、运用国家政权实现党的特定目标的方法、形式的总称。执政方式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包含:政党介入国家权力系统的方法、途径;党政运作机制等。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政党介入政权的方式不应包含在执政方式之内。这里所说的党与政,对“政”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广义上的“政”包括了立法与行政的全部国家权力机构,狭义的“政”是指行政权力,即一般所说的政府。本文所用的是广义上的国家政权的概念。执政方式,归根结底,就是执政党在国家权力系统内怎样运作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党政关系或党政运作机制。这一问题,中国与西方也有很大不同。在西方,党的执政方式并不是一个特别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在各个国家内部,特定的政治体制延续多年,无论哪个政党上台,都会按照固有的模式运转,执政方式大同小异,本质上是一样的。在中国,现时通行的党政运作机制是在战争年代萌芽、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过程中形成的,而现在党赖以执政的经济基础正在发生重大变动,政治体制也在改革过程中,党政运作机制能否顺应新的形势的需要,就需要认真研究。

  由此可以看出,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特定语境来讲,党的领导方式就其内涵而言大于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领导方式中包含有执政方式。但是,二者的显著区别在于:领导方式并不一定与国家权力联系在一起,而执政方式必定与国家权力联系在一起,不介入政权不掌握政权,就谈不上执政方式。

  在当前的研究中,人们习惯于把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并列起来,一方面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突显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方式与党对社会的领导方式的不同。对于有着几千年的国家与社会一体化传统的中国来说,过去并不存在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严格区分。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政府职能发生了转变,执政党可以行使的行政权力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缩减了,并且,在基层社会自治日益广泛的态势下,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公民社会正在孕育过程中,这意味着执政党不可能再像过去管理政府那样用权力来直接干预社会事务。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实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不是一个全新的考验。因此,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讲,目前学术界在谈到领导方式的时候,重心强调的是对社会、特别是对人民群众的领导,而执政方式主要指的是党政关系或党政运作机制。

  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最终都是由一定的体制来保障的。所以,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质上也是政治体制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