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 王彦美

如题所述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苏教版教材编委、特级教师孙景华就曾这样认为:课堂教学目标愈简明的课愈是好课,结构愈简单的课愈是好课,教法愈朴实的课愈是好课,老师愈省力学生愈卖力的课愈是好课。从孙老师的好课观中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重要,孙老师长期从事研究教学,并一直强调课堂教学的务实。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下面我就多年的工作经历谈谈一些浮浅的认识。
一、正确理解“三维”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落实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作为小学数学的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的价值取向,从而使学科教育的中心由学科向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整合“三维教学目标”,造就具有良好素质的学生。
1、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
2、认真制定符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的课时教学目标。课时目标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目标是行为的导向,要简要、明确、具体。
二、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学习过程走实
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有必要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面貌,使其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数学趋于一致。学习数学的目的就不仅仅是获得计算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对客观事实尊重的理性精神和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态度。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设置,提供必要的材料、工具和设备,让儿童自由操作、摆弄、实验、观察和思考,自己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并得出答案。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描述、画图、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归纳,猜测,然后再逐步找到规律,将意义一般化,概念化。
2、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好的教学的标志是能够促进有效学习。而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教学过程中,应当致力“多样化”、“合理化”,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例如:计算:6+8=?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计算办法和想法,教师以直观图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他们不同的计算过程。当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也就是思维从直观动作中分化出来的过程。教师帮助这一分化的实现,并创造条件(记录在黑板上),让他们以表象的形式再认自己的行为。进一步,以数字符号的形式表达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分别相应写在直观图形的下边,便于对照。如:
8+1+1+1+1+1+1;
6+8=6+(4+4)=(6+4)+4=10+4;
6+8=(4+2)+8=4+(2+8)=4+10
肯定每种办法都获得了成功,再引导学生利用表象比较和评价不同途径(想法)的数学特征。
3、数学学习是富有个性的、多样化的学习
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的同时,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促进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反思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为此,《标准》把学生的一般发展视为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并且极为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个别差异,指出教科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素材,使他们在对内容的处理过程中获得发展。重要的数学观念,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应当成为教科书的主线,并且尽可能早地,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地出现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呈现出一种螺旋式。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机会逐步建构对同一知识的不同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和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方式相适应。
三、融合适合学生多种教学方法,学习形式朴实
课改专家特别强调和呼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适应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传统教学注重若干个结论,现代教学取其过程。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从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运用学生的视觉感知,让学生去看、去想。
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孩子更喜欢生动直观、色彩缤纷的图画、图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刻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以图增趣,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画资料,将看图和学习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要合理地运用这些图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鼓励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提出数学问题。
2、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去说、去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去看、去想,还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大胆地去说、去问;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从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提炼出对数学模型的认识,通过学生的口头语言,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例如,教学比较“高矮”,先呈现两位小孩帮助一位盲人叔叔过街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谁高、谁矮;接着让同学间彼此“比一比”身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观察并领悟到比身高的要领和规则,再进行实践体验;最后“做一做”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绳子或路线的长短、书的厚薄等进行推理、判断。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索或小组合作的成果都需要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又如:在教学《分苹果》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10的分解与组成,实验老师根据学生的语言积累自编了一首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然后让学生边读儿歌边表演,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去玩、去动。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来设计教学,将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智慧老人”、“淘气”、“笑笑”、“机灵狗”引进课堂,以学生喜欢的“打靶开花”、“击鼓传花”、“找朋友”等游戏展示活动内容,或以闯关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
4、活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去听、去悟。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实验教师要立足于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发、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课件。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静的变成动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学习结果扎实
1、魅力激趣
有效的数学情景能赋予数学学习新的情趣,它既能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能将学生引入一种渴求参与的状态,使学习毫无外部强加或强迫的痕迹。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要侧重于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景,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2、体验激趣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处在不断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景中它们被重新建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所以我们力求创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困惑、矛盾情绪体验的情景,架构起新旧知识的桥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新知。
3、推进激趣
数学教学中,数学和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但同时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以其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于现实生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所以,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情景使数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有机的结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能使凝结在生活情景中的丰富的数学内涵、数学思想、数学的精神和美随着教学的展开尽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较好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最重要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做到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教学氛围,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有积极参与的兴趣。同时,做到真正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扩大参与度,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学生就会永远处于积极乐观的发展状态,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言以蔽之,我们应从以人为本角度来认识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使学生自主发展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