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说“富而不骄易,贫而无怨难。”?

如题所述

这句话出自《论语》,“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2、译文

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贵而不骄矜至很容易。”

3、出处

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语》

扩展资料

1、赏析

孔子认为富足了而不骄傲容易,贫穷时保持心态平和就难了。人在解决生活温饱问题后,再去追求礼乐文明是不难做到的;但倘若总是生活在艰辛贫苦之中,就很难继续保持平和的心态了,必然不堪其忧。

2、《论语》简介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1
《论语》中有一章,叫做“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贫穷而不生怨恨很难,富有而不骄傲还更容易些.”孔子的这句话放到目前来衡量,仍然是正确的.
“富而无骄”,说的是一个人有财富、有地位了,成为社会的显达、明流,却并不骄傲。本来这个修养也是很难的,但是与贫而无怨比较起来还是容易做到些。请注意,在这里,孔子是对二者进行比较之后而言,并不是说富而无骄就容易做到,这一点其实从历史从现实来看,也是难以做到的.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和体会,有许多人想不骄傲,其实很难做到。发财了,富有了,升官了,地位高了,年龄大了,这时自己本想不骄傲,可是,却会有许多人来拍你的马屁,捧你,如果不是真正有修养有品德的人,不由自主的就会骄傲起来了,何况有些人处在这个时候自己本身就有优越感呢?
“贫而无怨”的贫,主要是指经济上的贫穷,另一方面,人生不得志也是贫,道穷不得通,知识少,其实也是贫.人一旦贫了,往往就会生怨,为什么?他不能不与周围的人进行比较,别人都比自己好,或者有些人比自己强很多,再加上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现象,怨在觉间已由心生,所谓怨天尤人,牢骚也就来了,人穷气大,积久了就会生事.所以儒家教育人要“安贫乐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做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基本大原则。但是真正的贫而能安,太不容易了。
现在有人拿“安贫乐道、知足常乐”这两句话批评中国文化,说中国人的不进步,不敢向不公平事物进行斗争就受了这种思想的影响。这种批评对不对?不对,为什么?因为这是以偏概全了!孔子教育人“安贫乐道”与“知足常乐”,只是个人修养的一方面.不要忘记了,孔子同时还教育人要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富贵可得则得之,只是要以其道得之,还要当仁不让,君子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等鼓舞人奋进的名言、道理.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并践行这个观念时,一定要全面、正确,要融会贯通;不可只抓到一点,不及其余,否则就会走到错误的道路上去.
第2个回答  2019-04-03
首先你要明白他的含义。然后你就自然懂了。这里面有个误解,易和难并非容易和困难。这都是现代汉语的解释。然而现在汉语和古代汉语易经面目全非了。易,在古语中时赐予的意思,或者指自己的天赋努力交换而来的,因而产生轻视,怠慢最终对立在社会上蔓延,都包含在易里。怨,在古代就包含了埋怨 ,怨恨,仇人等意思。而因怨就会生 难 。这个难,是去声,是敌对,造反,灾难的意思。因怨而有仇而敌对,甚至造反。这不就成了灾难了吗。所以他的意思时,富人(财富,权利,权力,知识,内涵等)不要认为是自己的上天赐给的或自己的努力天赋交换来的。而穷人(同前)不要总是怨恨而仇视,敌对,进而带来灾难。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富了,就不愁吃穿了,生命有滋有味了,心情就好了,如果有文化了,自然不骄就简单了;但贫就不一样了,吃穿都不舒服了,生活就是受罪,心情自然极差,一般贫困了,就没钱接受教育了,于是心态就不好了,为了使内心的压力缓解,只能通过抱怨,所以要让他不怨,难。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4-29
贫苦的时候做什么都不容易不顺,生活处处精打细算。打个比方,连买菜都只能买便宜的,自然容易抱怨。。。

而有钱人之后,他见识面会很广,会看到更多更有钱有权的,会看到社会各界精英,自然就懂得谦虚和谨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