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

如题所述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的概念在西欧广为流传,发展出不同分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发展出了他们的理论体系,亦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怎样建设:既要不断努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做大蛋糕,同时又必须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下决心分好蛋糕。一切从本国生产力实际出发,走中国人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什么叫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不要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按照本国的实际来办事,从本国的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搞社会主义建设。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只要我们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我们就一定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亦称“党的认识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和思想原则,是党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
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根本问题不止一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多个根本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七大报告最响亮的字眼, “报告”明确指出它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因此,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包括这样三层涵义:系统的理论体系、成功的道路探索和宝贵的实践经验凝成。这三层涵义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道路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式和样本,实践经验凝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和验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用一句话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践经验的总概括。
具体说来,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十七大报告鲜明地、全面地、经典地概括为十个结合。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和道路的起点。历史起点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体系、价值和地位的准确把握具有直接意义。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思考。从广义上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建立算起。从狭义上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般是指从这里开始。
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逻辑前提和思想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开拓者的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一刻也没有停步。以1956年为限,毛泽东对苏共20大上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评价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从此开启了我们党对自己的建设道路的思考和探索。
1978年末,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端正了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科学社会主义新理论内容的生长点,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勇气的主要来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逻辑前提和思想基础。
从邓小平同志1979年初首次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主张,到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党科学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线更加清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逐渐进入到了一个更加自觉的阶段。
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我国当前的意识形态格局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出现了节节上升的趋势。但同时根本不同于甚至明确地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各种思潮也逐渐浮出,归纳起来看:
第一,有一种观点在制造着“晚年马克思”与“早年马克思”、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对立。
第二,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出现了严重偏差,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必须把改革开放严格限定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抽象的形式规定之中。
第三,更有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就是转变方向,他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误以为是“打左灯、向右转”,进而提出“公开的私有化”,甚至荒唐地鼓吹私有化“本来就是物归原主的过程”。也有人认为“现代化就是美国化”。
第四,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政策都是属于民主社会主义的,甚至说什么中国已经踏上了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五、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定位和普世价值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的伟大实践在理论上的升华和最高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科学成果,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民主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民主社会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国情。改旗易帜、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放弃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29
社会主义”通常是指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即关于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般意义的社会主义,而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将建立起社会公有制,消灭一切专制的政治形式,建立完备彻底的民主制度;国家将失去暴力性质,成为单纯的管理机关和服务机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