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网络常见词语如:沙发、板凳、(打、买、卖、喝)酱油,是什么意思?

还有,杯具是什么意思?

沙发指的是第一个回帖的人

现在很多人第一个回帖就大呼坐是“沙发”,真是... ...

甚至还有很多MM也在那喊“沙发” ,”还有说表跟偶抢沙发”....
而板凳是指第二个回帖的人。
打酱油网络上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用此话回帖而已,相当于"路过"
一种在天涯十分流行的对现实无奈的术语,道义上强烈关注某事,行为上明哲保身,受压抑的轻微呼喊,朝野都能接受的行为,属于"非暴力不合作"幼稚阶段的行为。
来源一
来自来自于贾平凹文章《笑口常开》,原文如下:
有了妻子便有了孩子,仍住在那不足十平方米的单间里。出差马上就要走了,一走又是一月,夫妻想亲热一下,孩子偏死不离家。妻说小宝,爸爸要走了,你去商店打些酱油,给你爸爸做一顿好吃的吧!"孩子提了酱油瓶出门,我说:"拿这个去,给了一个大口浅底盘子,"别洒了阿!"孩子走了,关门立即行动。毕,赶忙去车站,于巷口远远看见孩子双手捧盘,一步一小心地回来,不禁乐而开笑。
可见,来这里打酱油的就是父母学了贾平凹的做法,把小孩子打发出来的,因为端的是"大口浅底"的盘子,所以一时半会回不了家,小孩子嘛,可能手里还有几个买酱油剩下的余钱,于是又跑去了网吧,上q吧了,又不知老爸老妈让打酱油的真实动机,童言无忌,老老实实向各位坦白,
“我是来打酱油的,管我什么事!”
来源二
广州电视台采访一位市民,问他对于很黄很暴力XX门的看法,这位市民说: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话也因此流传开来 ,各种PS和改编风靡一时。由此“酱油男”一词在网路成为笑谈,甚至派生出了酱油族等网络用语。现在喻指网络上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就用此话回帖而已。
来源三
打酱油最开始流行是抵制家乐福事件。
你想不想打酱油?不想打就可以不打。(详情不得而知)
来源四
武汉人说的打酱油,一般是说,"伢都会打酱油了"。80年代以前,家庭都是拿空酱油瓶去附近国营付食店买散装酱油,武汉称为“打酱油”,意思是说小孩都很大了,都能自己一个人去买酱油了,通常都是说自己已经老了或是不年轻了。
来源五
东北人也说打酱油,一般是指一种预期的结果或时光飞逝。
如:我上大学时,我的初中同学结婚了,他就对我说:"你结婚时,我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所谓“酱油党”的宣言
打酱油是一个态度,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
打酱油是一个生活,既不是简单的路过,也不是单纯的看热闹;
打酱油是一种娱乐,冷眼旁观他人的喧嚣,静静品味自己的沉默。
再议“打酱油”
“打酱油”这个词语便在网络上迅速窜红,成为一种幽默的托辞。后来,网友用“打酱油”回帖,相当于“路过”的意思。
“打酱油”成为流行网络术语,对其语义试做阐释——虽在道义上确实关注某事,对此也有明确看法,但或明哲保身,或不屑回应,遂以“打酱油”为托辞敷衍塞责。表面上无可奉告,其实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正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专心一意打酱油。”
杯具就是悲剧的意思了。
还有一些词语比如说灌水的意思是原指在论坛发表的没什么阅读价值的帖子,现在习惯上会把绝大多数发帖、回帖统称为“灌水”,不含贬义。
网络语言——雷
起源于日本动漫人物受到强烈感情冲击的“雷”在2008年开始流行。
点评: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现象。昔日风光无限的晕如今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雷开始跃然网上,不过网络时代从不缺少新鲜的词汇,相信它未来也会被更雷的词所取代。
雷电图片源起:“雷到”原是出自日本动漫,动漫人物被电波打到“受到强烈电波冲击”, 漫迷看到惊讶的事物时发出此类“强烈电波冲击”的言语,后经简化翻译成“被雷到”,例如:某天南朝鲜某教授发明了他国文明,网友纷纷表示被雷到。
“雷”不仅是一种网络用语,更成了年轻人的世界观。当“晕”已经无法表达对他们的滔滔崇敬之心情和嗷嗷反胃之感觉。“雷”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战斗在了网络第一线。
释义:雷: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看到某种令人惊讶的事物,感觉犹如“被雷击中”一样。在现代的网络语言中,“雷”就是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意中看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会感觉不舒服。其中还以受惊吓得程度分轻伤,中伤,重伤,对某种事物表示奇怪。
另:某些时候雷也可以解释成因为事物的某些属性而使看到的人产生无限热爱的一种情况,类似于“一萌必中”。
据说是“雷”字的古体分类:
①.轻伤:脑子里轰一声(怎么会有这样的文字这样的人捏?)
②.中伤:后脑勺一阵发麻,毛孔忽然张开(小米掉一地,这个夏天简直不需要空调)
③.重伤:莫明的暴躁(想代表全宇宙消灭作者)
④.脑残:此脑残非彼脑残(被雷的只会Orz)
⑤.金刚不坏之身,不用戴避雷针就可以纵横各个雷文
靁或靐:当一个雷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惊讶程度时,可以出动三个。当代网络文化将该词理解为比“雷”还“雷”,即非常“雷”。
劳资:老子(粗鲁的口语词)
吐糟:就是说你的短处,痛处,糗事
和谐:这是论坛词,意思就是删了。
百合:我理解的是女同志。详细的还是在网上查询。
尴尬不叫尴尬,叫汗

我不叫我,叫——偶

看不懂不叫看不懂,叫——晕

见面不叫见面,叫——聚会

大哥不叫大哥,叫——兄台

看法不叫看法,叫——愚见

有钱人不叫有钱人,叫——VIP

提意见不叫提意见,叫——拍砖

支持不叫支持,叫——顶

吃不叫吃,叫——撮

姐姐不叫姐姐,叫——JJ

哥哥不叫哥哥,叫——GG

网名不叫网名,叫——ID

人不叫人,叫——银

年轻人不叫年轻人,叫——小P孩

蟑螂不叫蟑螂,叫——小强

什么不叫什么,叫——虾米

不要不叫不要,叫——表

喜欢不叫喜欢,叫——稀饭

这样子不叫这样子,叫——酱紫

好不叫好,叫——强

歌迷不叫歌迷,叫——粉丝

羡慕不叫羡慕,叫——流口水

高兴一下不叫高兴一下,叫——Happy

尴尬不叫尴尬,叫——汗

不喜欢不叫不喜欢,叫——吐

我爱你不叫我爱你,叫——你去死

变态不叫变态,叫——BT

佩服不叫佩服,叫——PF

看美女不叫看美女,叫——鉴定

好看不叫好看,叫——养眼

吃喝不叫吃喝,叫——腐败

请人吃饭不叫请客,叫——反腐败

兴奋不叫兴奋,叫——High

有本事不叫有本事,叫——有料

我吐不叫我吐,叫——METOO

昏倒不叫昏倒,叫——FT

再见不叫再见,叫——3166

就是不叫就是,叫——9494

原谅我不叫原谅我,叫——165

我爱你不叫我爱你,叫——520

倒霉不叫倒霉,叫——衰

工薪阶层不叫工薪阶层,叫——上班一族

总经理不叫总经理,叫——CEO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29
杯具:“悲剧”的谐音,可以作为名词(让人感觉可怜的事情),也可以作为动词(卷入一场可怜的事情),与此相对的还有“洗具(喜剧)”“餐具(惨剧)”等
沙发目前一般有以下几种解析:
1、有人发了sq图片,回帖的人认为好,可以用来在沙发上打飞机之用,第二个回帖的就坐板凳打,第三个就坐地板打。故以沙发一词以示鼓励.后来,许多思想高尚的人不理解沙发这个词然后就认为沙发指的是第一个回帖的人,现在很多人第一个回帖就说坐是沙发。
2.沙发”这个属于后现代的形容词,音译自英文“SO FAST”以网络用语出现,常用于跟博客贴出的第一条迅速响应的帖子,表示速度快,响应的敏捷,表示抢先一步占领 NO.1的位子。“抢沙发”是一个鲜明的动词感词,抢先一步占领飞快地陷于沙发之中,再舒服地呼朋唤友,召集众网友,看人来过往,很过瘾。
3、在论坛里面,一般都会有很多人参加,楼主发出主贴表示发出论坛的主题,然后邀请各位友友进来谈论,主人--楼主要招待各位客人,家里当然会有沙发,板凳等招待客人,但是客人太多,而且要平等对待各位客人,所以只能以先到为尊,第一个先到者(第一个回帖)就可以坐沙发,而第二个只能坐板凳了,第三个就是地板了,为了安慰自己或者不嫌弃楼主的招待,可以把地板当真皮地板,呵呵,有意思吧!
4、第一个回复帖子一般认为是最快的,但是有些人,其实是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认真看主贴,只是为了抢第一个“支持者--顶”才发贴,所以叫“瞎发”音似“沙发”!但是越来越多的网友真的认为第一个回帖就是“沙发”所以更抢着去坐或躺,然后在慢慢的欣赏主贴的内容。
5、第一个回复的人,一般都称为首发,说着说着,就说成沙发了
还有一种解释是:second floor即指论坛回帖的第二楼,取两个单词首字母为sf,再演变成sofa即“沙发”
沙发应该是来自mop的,mop论坛有个功能:可以查看自己发过的帖子,所有有时候一些人看到一些很长的有趣的帖子,或者是很有“潜力”(会有很长很有意思的回复但是现在回复还很少的)的帖子,就会在后面回个帖,这样以后要再找这个很容易(mop当时流量非常大,只有一个版面,默认显示当前30分钟有回复的帖子,这样还有上千帖。所以找老贴很困难)。当然发帖总要说句话,起初就是说“发个帖子留个记号”,后来碰到长帖(首贴很长,或者回复很多很长——比如吵架帖),就说“搬个沙发来慢慢看”或者“搬个沙发坐着看戏”。
而当时正好在mop兴起了“抢楼”风,起初是抢百楼等,抢楼的时候因为也需要随便说句什么,也有用“搬个沙发”等等这种词来抢楼的。后来其中兴起了一种“抢1楼”的风气,就是第一个回复(主要原因是mop当时的页面是不会刷新的,所以除非自己手动刷新正好看到一个新帖,不然有了新帖不会被马上看到,所以能抢到第一个回复会被认为“运气很好”)。抢楼的时候如果说的太多,楼就会给别人抢走,所以往往抢1楼就只用1、2个字,所以慢慢“搬个沙发”等等的话就被简写为“沙发”,甚至被简写为“SF”(沙发的首字母拼音)。而把抢到第一楼的行为称为“沙发被我坐了”简称“坐沙发”。2楼就是“板凳”3楼就是“地板”
无论是那种说法,现在在论坛上这个词都已经被滥用了,而且也成为灌水的一种方式,估计今后论坛也要封掉这个词。一论坛上网友云:“用得太多简直泛滥,也间接导致帖子回复质量的急剧下降。这流俗的东西简直让我想到刀郎大哥那第一场雪! ”而且现在还引申出了第三楼的是坐板凳,使用第一个说法很容易解释,抢不到沙发坐,板凳也将就。如果使用第二种说法就完全不能解释板凳是什么了?那么像这么算的话,第四楼就是坐地板、第五楼就是坐地下室、第六楼是坐到什么地方的呢?
很多词都可以进化的,特别是网络热门词汇。可能沙发开始真的是那个意思,不过这么多年来大家坐惯了,就渐渐忘了它的本意,现在就拿来说明是抢到了第一位坐着沙发看贴
板凳:
指在论坛一主题里没有抢到一楼,没有沙发了,没有椅子了,只有板凳了。
没有板凳了,只有地板了。。。
在论坛里面,一般都会有很多人参加,楼主发出主贴表示发出论坛的主题,然后邀请各位友友进来谈论,主人--楼主要招待各位客人,家里当然会有沙发,板凳等招待客人,但是客人太多,而且要平等对待各位客人,所以只能以先到为尊,第一个先到者(第一个回帖)就可以坐沙发,而第二个只能坐板凳了,第三个就是地板了,为了安慰自己或者不嫌弃楼主的招待,可以把地板当真皮地板,呵呵,有意思吧
酱油:
酱油男
原义:皮肤较黑的人,热带地区说法。酱油男一词意在调侃那些对新事物漠不关心,甚至无知的人。也表达对楼主发的主题表示不关心没兴趣、不参与话题讨论的意思。网络使酱油有了新含义
酱油族
在中华网军事论坛里,网友经常展示“我出来买酱油的……”的贴图,而且经过网友们不断的修改,他的对白和说辞越来越搞笑。不过也令众多网友不满,因此将那些乐此不疲地PS那张图片的网友归为“酱油族”。
酱油了
酱油了,与“抽”或‘囧’同意。例句:看了这部小说后,我酱油(抽了)了……
类似的表达方式还有:满地都是酱油啊!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酱油啊!
打酱油
有路过之意。
第2个回答  2010-04-27
杯具:就是悲剧的谐音,成为网络流行语,词性多变:可作形容词,名词等等。不少年轻人在网络上甚至生活中都常常用“杯具”来代替“悲剧”,形容人、事、物。随着网络语言的流传,更出现了“人生是张茶几,上面放满了杯具”等“箴言”。
第3个回答  2010-04-26
沙发就是论坛里第一个回复主题的位置,第二个叫板凳,酱油就是对lz发的主题表示不关心没兴趣,只是过来看看,不参与讨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