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观察日记怎么写?

星座观察日记怎么写??
要按星座一点一点的变化来写
谁知道啊?快来不及了,要赶快告诉我
不然我会欠作业啊!!

你参考参考,既不会被冤枉成抄袭,也有好的质量,这有很多,随便变化一下,就是一分优秀的星座观察日记.

第一单元 植物与土壤
单元分析:
土壤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植物与土壤的关系。
本单元共分为四部分《土壤里有什么》、《土壤的种类》、《植物与土壤》、〈保护土壤〉。
学生认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由砂、粘土、水、空气、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让学生把知道关于土壤的事情、观察土壤的结果、想知道的问题都记录下来,认识土壤的种类及性质与植物的关。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引导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为生命提供了什么,了解人类的行为对土壤造成了什么危害。

1 土壤里有什么
认知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砂、粘土、水、空气和腐殖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从小使学生树立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拓展性目标:
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自制一份资料卡。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干土块、水、筷子。
演示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铁罐头盒、干土块、火柴。
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问:你是从哪里采集的土块?土块是什么样的?一般学生答,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土壤的知识。
二、新授
1、认识什么是土壤
(1)我们对土壤知道些什么?把我们知道的关于土壤的事情写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畅谈。
(3)学生交流后写活动记录。
(4)讲解:土壤分布在大地表层的土,比较疏松,含有养料,能够生长植物。简单说,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土壤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分布在大地表层,二是能生长植物。埋在地下很深的土,海滩上,沙漠中不能生长植物的沙子,都不能叫土壤。
2、挖点土来,观察一下土壤里有什么,认识土壤的成分
(1)学生观察土壤。
(2)学生汇报。
(3)对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A土壤中含有水分
实验名称:土壤成分的构成(水)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铁罐头盒、方座支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土块、水。
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成分。
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一:
1、将烧杯中加入五分之三容积的水。
2、把干土块放进烧杯中。
3、观察烧杯中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水中不断有气泡冒出来。
分组观察:用手摸有什么感觉?说明土壤含有什么?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土壤潮湿说明含有水分。不同环境中的土壤中潮湿程度不同,同一地区的土壤干湿程度也不相同。雨后土壤比较湿,长期干旱土壤就比较干。
B土壤中含有空气。
把干土块放进盛有水的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分组实验讨论。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C土壤中含有砂和粘土。
实验二:
1、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散,直到与水混合均匀为止。
2、把烧杯放在桌子上静置,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
3、待土沉淀后,从烧杯外仔细观察。
提出问题:
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拌,再用劲搅一搅,然后把烧杯放在桌上,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当大部分土沉下来之后,仔细观察沉下来的土是不是分层?分几层?不同层的土粒大小是不是相同?
学生实验汇报结果。
实验结果:水中的土沉淀后大致分为两层。下层的、颗粒比较大的是沙子,上层的、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
讨论:下层颗粒比较大的是什么?上层颗粒比较小的是什么?
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在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土粒,颗粒比较大的是砂,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不同的土壤,含有砂和粘土的多少是不同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 新授
D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教师演示讲解:用酒精灯加热土壤。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闻到了什么气味?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三:
1、安装好方座支架,然后放上一片石棉网。
1、 取少量土壤捣碎后放在铁罐头盒内,将盒放在石棉网上。
2、 点燃酒精灯,给盒内的土壤加热。
3、 观察加热后土壤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学生实验、讨论。
讲解:土壤加热后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说明了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这些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物残体腐烂以后变成的物质,叫做腐殖质。板书,腐殖质是黑褐色的,土壤中含的腐殖质越多,颜色就越黑。
E提问:谁能说一说,从以上的实验,你知道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呢?
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空气、砂、粘土、水、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师小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这些成分都与植物的生长有关系,水、空气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具备的条件,腐殖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砂和粘土是植物生长、固定的地方,水、空气、腐殖质都要贮存在砂和粘土中。土壤的这些成分搭配得合适,土壤才能肥沃,植物才能长得好。
学生填写书上的结论。
三、评价
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互相评一评。
四、小结
我们这节课通过实验认识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含有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物质。
拓展活动:
从不同地方取些土壤,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它们含有砂和粘土的量是不是相同。

2 土壤的种类
认知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并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
拓展性目标:
调查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知道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大类。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去底瓶(3个,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个)、杯子(3个)、三类土壤、水,图表。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动手。
(3)观察,汇报。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土壤的种类
(1)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特征。
①分组观察桌上三个纸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觉是不是不同?
②用放大镜看一看?
③用手握一握?
④在纸上涂一涂?
(2)学生实验。
(3)学生汇报。
(4)在各组的实验桌上有三个去底瓶子,瓶口用布蒙住,把这三个倒立在支架上,在每个瓶口下面放一个杯子,往三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然后往瓶内倒进同样多的水。
观察比较: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都停止渗水的时候,三个杯子的水量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积水情况有什么不同?分组实验汇报观察结果。
(5)讨论:为什么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不一样呢?
(6)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7)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来认识它们的特征?
2、把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记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二、 新授
1、实物展示三类不同的土壤。
土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的叫砂质土,含粘土多的叫做粘质土,砂和粘土的含量差不多叫壤土。
我们知道砂质土渗水快,粘质土渗水慢,壤土居中。砂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差,粘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好,壤土积水比砂质土多,比粘质土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居中。
板书。
2,调查我们家乡的土壤。
先制定出研究的计划,然后再做实验。
用图表来展示我们调查的结果。
观察方法 :
用放大镜看
用手捻
在纸上涂抹
放进水里搅动后
汇报观察的结果。
三、练习:
提问:土壤分为哪三种?它们有什么性质?
四、教师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土壤的种类,还了解了不同种类土壤的性质。
五、评价
自评或学生之间互评。
拓展性活动:
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不同种类土壤的分布情况。
2、调查红薯、花生、水稻分别适合种植在哪种土壤里?
3.我们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3 植物与土壤
认知目标:
1、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 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 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拓展性目标:
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4、 提出问题: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二: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1、 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
2、 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如,诗歌、手抄报、唱歌、演讲、绘画等等。也可以合作进行。
2
2、评价活动
自评与互评来进行评价,主要从搜集资料 ,方案设计、猜想与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
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

4 保护土壤
认知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2、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
拓展性目标:
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
教学准备:
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表格。
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
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
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拓展活动:
1、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
2、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土壤小报》。

第二单元 春天来了
本单元安排了《春天里的动植物》、《种子发芽了》、《春季星空》三课内容。在知识安排上,这三课内容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引导形式进一步了解季节的变换对动物、植物生长的影响,认识星空变化的规律。是约定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延续,后面的《夏天来了》单元构成了系列性的、持续一年时间的观察活动,体现学生亲历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在编排特点上,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入手,逐渐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广阔的生命世界。在科学探究上,伴随学生探究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入,带领学生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的观察到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探究过程,起到了总结、归纳和不断丰富、发展自己探究方法的作用。

1、春天里的动植物
认知目标:
1.能依据观察重点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学会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定量观察;亲历科学观察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意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注意保护植物,懂得珍爱生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观察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
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并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学会记观察记录。
拓展性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体验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
活动准备:
教科书将活动准备融入一幅学生野外观察的场景图中,借助“到野外观察植物需要准备什么呢?”引领学生进行课前思考、讨论,做好观察前的准备。目的一是引起学生野外观察的兴趣,产生外出观察的欲望;二是引发学生的思考,确定探究的主要方向。
活动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包括三个活动:
活动一:
1、提问:东去春来,校园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过交流,学生说说“动植物在从到冬天到春天发生的变化。”
3、根据学生日常的观察及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和猜想。
4、设计观察方案
方案要设计具体,如使用的工具要写上、怎样进行测量、观察,并设计上要观察注意的事项。
第二课时
活动二:出去观察。
提出观察要求:
观察前,教师还要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兴趣,自由组成观察小组,教师也可和学生共同组成观察小组。每个观察小组要事先做好分工,并依据不同分工,携带好相应的观察用具,以便野外观察时使用。同时要教育学生在野外观察时注意保护好植物,懂得要珍爱生命。
1、观察前,教师要慎重选择好观察地点,保证不同观察目的的学生找到合适的观察目标。2、观察过程中,当学生的观察兴趣发生变化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3、教师要适时的给予有困难的小组以帮助,。
4、教师要督促每个小组做好分工,记好观察记录。
5、观察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会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能自觉保护植物。

第三课时
活动三:
交流一下,看看我们有什么收获。
交流形式:观察日记、生长、对比图。
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观察结果。
1、 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 各组推选一名学生在班上进行汇报。
最后,结合搜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介绍与展示,使学生感受到直接的实际观察与间接的借鉴他人的经验都是获得知识的有效的途径。
自由活动:
1、 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赞美春天的方式进行小组内的交流。
2、 评价:学生根据自己课堂内外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
自我评价中设计的四项评价内容,可以结合课堂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拓展活动: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植物进行长期观察,还可以选择校园里的一株植物进行观察,重点记录下它身体各部分的变化情况,养成对自然事物进行中、长期观察的习惯。
2、种子发芽了
认知目标:
1.能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能设计简单的二维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拓展性目标:
记录种子发芽及生长过程,仔细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用水浸泡一天以后的植物种子、放大镜、刀片、镊子、瓷盘、纱布等。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让学生自己确定要准备的材料。相关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包括三个活动:
活动一: 认识种子的结构
1、 提出问题:种子什么会发芽?它有哪些结构特点?
2、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运用工具进行研究。
在观察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在教室里利用音像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提出问题:“春天来了,种子落在土壤里开始发芽,说明什么?”只是对探究方向的一种提示。组织活动是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积极动脑,通过观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并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
3、画出种子的结构,猜测种子哪一部分能发芽?
活动二:依据猜想制定实验方案。
1、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猜想提出问题: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办?
2、 引导学生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种子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芽?
3、 定研究计划,展开探究。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三:实验验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设计对比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指导学生掌握切割的方法,并提醒学生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从而充分展示学生的不同认识,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认识。
自由活动:
评价时,从“我对研究活动的兴趣”“我提出的研究问题”“我的观察、实验”三方面的内容反思自己的表现,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并讲出评价的理由。
拓展活动:
记录种子发芽及生长过程,仔细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记录。

7、春季星空
认知目标:
1、 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能应用已有经验对星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在长期的观察活动中培养记录、分析资料并对科学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
2、 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到尊重科学、尊重证据。
3、 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猎户座的具体位置及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星座变化是有规律的。
拓展性目标:
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星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观星记录表、搜集有关星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 有关四季星空的音像资料、图片。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谈话引出问题:四季星空中闪烁的星星有没有变化?
活动一:
1、 学生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谈谈自己观察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2、 引导学生将北斗七星的样子画下来。
要求: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用方向标进行标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者自由组合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整理。
3、 观察结果进行初步整理。
4、 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从东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内”和“从东到春”是怎样变化的?
5、 学生交流、表达。形式可以多样。
活动二:
1、 提出问题:无限的宇宙蕴藏着无数的奥妙,让我们继续将观察活动进行下去。在继续观察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2、 引导学生汇报实际情况。
3、 问题:你有兴趣研究一下别的星星吗?让我们选定新目标进行探索好吗?
请同学们预测:从春天到夏天,北斗七星会发生什么变化?春季其他星座会发生什么变化?将预测的结果画出来。
展示学生画的预测图案。
自由活动:
1、 让学生进行寻找北极星的活动 。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2、 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 一系列探索活动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
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

第三单元 光与镜子
单元分析:
本单元由《认识光》、《奇妙的镜子》两课组成,主要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等方面的相关内容。本单元以“光”为主线,主要探究光的直线的传播、各种镜子的反光特点,《认识光》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引领,认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奇妙的镜子》在了解光的传播路线后,进一步认识光的反射,各种镜子反光的特点。

8、认识光
认知目标: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做出假设性解释;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实验;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对光速的探究历程。
拓展性目标:
了解光速的知识,设计实验比较光和声音传播的速度。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蜡烛、激光器、硬纸板等。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单元小诗
2、 让学生猜想: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变的这样绚丽多彩?
3、 学生交流
二、 活动一:
三、 提出问题:哪些地方有光?
1、 引导学生交流活动。
2、对光的分类:自然光
人造光
生物光
……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选了这六种光?它们有什么代表性?
3、理解光源的概念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能发光,同学们刚才的举例很好。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类能发光的物体:天体发光,如太阳、星球;生物体发光,如萤火虫;还有靠电能发光的,如电灯等。我们将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小结:使学生知道自然光源、人造光源的区别;了解生物光源、热光源、冷光源的概念。
活动二:哪些地方用到光
1、 学生交流哪些地方用到光
2、 引导学生把交流的内容、归类、整理。
小结:灯光不仅仅能照明,还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要使用不同的光源。有的地方适合热的光源;有的地方需要采用冷光源等等。
活动三:光沿着什么路线传播
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沿着什么路线传播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
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如果要使手蜡烛的光穿过三块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
8、学生小组探究实验。
9、实验说明了什么?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
自由活动:
1、 做手影游戏。或观察一个物体的影子。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评价
引导学生自主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
通过资料卡了解光速的知识,设计实验比较光和声音传播的速度。

9、奇妙的镜子
认知目标:
1、 能够用图画、语言对不同种类镜子的成像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制作活动,了解镜子的应用。
2、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3、 知道平面镜等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多个平面镜会聚太阳光后,会使聚光出温度升高。
拓展性目标:
研究镜子在生活的物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活动准备:
搜集相关的事物和图文资料。不锈刚勺子、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
活动时间:2课时
相关的音像资料。
活动过程:
导入:生活中哪些物品中有镜子?你搜集了哪些与本课探究有关的材料?
学生交流、回答。
小结:
活动一:玩各种各样的镜子
讲述:镜面弯曲,就是凹面镜或者凸面镜。
1、 交流,
观察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你们有什么发现,设计观察方案。
2、 开展观察活动
以表格为引导观察三种镜子的成像的现象,并做好记录。
3、 交流、整理
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形成统一的认识。
结论:
凸透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
凹透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三种镜子所反射景物的范围不同,凸透镜反射的范围最大;凹透镜反射的范围最小;平面镜反射的范围居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之间;三种镜子所成的像与实际物体相比有较大变化。
活动二:我们一起做游戏
1、 提出问题:镜子反射的太阳会聚到一点,温度会怎样变化?
2、 分组活动
(1) 学生进行假设与预测。
(2) 实践活动进行探究,填实验表格。
(3) 讨论交流结果 。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小组比赛,分别将阳光反射到各自的温度计上,一段时间后,看哪组温度计升温的快。
结论:镜子反射的光会聚到一块后,温度会升高。
阅读P39的资料卡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 温习上节课内容
二、 授新的活动内容
活动三: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镜子
镜子的用途很广, 你能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吗?
1、 学生讨论交流。
2、 每组推选一名在班上说说。
小结:弯道反光镜、汽车后视镜起到了观察扩大范围的作用;平面镜具有可以成像的作用;室内装饰镜具有可以成像的特点,使

参考资料:http://zbsc.zbedu.net/file/blog/2006411164923.doc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03
你从天刚暗就开始观察,你从亮度,形状等方面写就对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1-01
你从天刚暗就开始观察,你从亮度,形状等方面写就对了
第3个回答  2012-10-21
kkki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