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的人物形象评估,越长越好

老师叫写1500字的人物形象评析,我自己会把大家的整合其来,但写得好的还是有分分给欧!!!!!!!!!!!!!!!
最好加上一些原创,因为老师现在也上网,我怕老师直接看到我的文章了,谢谢大家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广大读者最熟悉、最喜爱的人物形象之一。然而,令人感到希奇的是,半个多世纪来,在数以千计的《三国演义》研究论文中,关于张飞形象的专题论文却仅有十篇左右,不仅远远少于有关诸葛亮、曹操、关羽等“三绝”的论文,而且少于有关刘备、赵云的论文。是因为人们对张飞太熟悉所以没有多少话可说?是因为张飞性格不够丰富所以不易写出新意?似乎都不一定。我曾经写道:“《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一个带有较多民间色彩和市井气息的英雄,一个血肉丰满、虎虎有生气的艺术形象。”这里想就这一形象的形成和演化,作一番更加深人的探讨。一从《三国志·蜀书·张飞传》等有限的史料来看,历史上的张飞,主要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长期追随刘备,历经艰辛,忠心不二。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是年底始改为中平元年)二月,黄巾起义爆发。“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关)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在长达三十八年(184-221)的布满惊涛骇浪的岁月里,刘备曾屡遭挫败,丧师失地,最狼狈时甚至无立锥之地。但无论在何等艰难竭赚的情况下,张飞始终追随刘备,不弃不离,不懈不怠,耿耿忠心,可对天日。其二,雄壮威猛,英勇善战。在这方面,最突出、最有名的有两例。一是建安十三年(姗)“独据长阪桥”之事: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嗔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三国志·蜀书·张飞传》)面对乘胜而来、气势汹汹的大队曹军,手下仅有区区二十骑的张飞毫不畏缩,横眉怒视,以其凛凛威风展摄敌胆,竟使曹军“无敢近者”。在古代战争史上,这真是罕见的奇迹!另一例是建安二十年(215)“大破张邰”之事: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部守汉川。部别份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遨邻军交战,山道窄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邰。邰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张飞传》)张邰乃是曹操手下的一流大将,机警勇猛,屡建战功,在曹军中的实际声望高于深受曹操倚重的亲信大将夏侯渊,此役竟被张飞打得如此狼狈,仅与十余人逃回南郑。这既是张一生的奇耻大辱,也是张飞一生打得最漂亮的一仗。难怪陈寿评日:“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其三,尊贤爱士,敬慕君子。张飞出身,史无明文;但从《张飞传》中“少与关羽俱事先主”一语来看,显然门第不高。然而,这位刘备手下资格最老、功劳最大的元勋之一,这位戎马一生、威名赫赫的勇将,却并不满足于做一个赳赳武夫,对那些博学儒雅、英毅耿介之士,他非常敬重,总愿与之交友,颇有礼贤下士之风。最脍炙人口的自然是“义释严颜”之事: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张飞传》)面对铁骨铮铮的严颜张飞转怒为喜,将这位阶下囚变成了座上客。这不是一般莽夫能够做到的。严颜甘作“断头将军”固然可敬,张飞“壮而释之”也十分难能可贵,这正是此事成为千古美谈的原因。此外,还有一件很少被人提到的事:张飞尝就(刘)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三国志·蜀书·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此事发生于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夺取益州,刘巴归附刘备之后不久。那位出身名门、才智过人而又颇为自负的刘巴,一时瞧不起武夫出身的张飞,并不希奇。而张飞不以胜利者自居,更不因刘巴曾经一再反对刘备而憎恶之,却因其高名而主动表示亲近,“就巴宿”,这显然表现了张飞倾心于高雅之士的作风;尽管由于刘巴“不与语”这种很不礼貌的态度,他曾一度“忿恚”,但经过诸葛亮的劝解,非凡是刘巴自己变高傲自负为“恭默守静”以后,二人想来是言归于好了的。后世记载张飞善书法,懂绘画,当非空穴来风,大概是他与才士们长期交往,耳濡目染的结果吧。其四,性格急躁,遇下寡恩。身为勇将,历经波折,性格急躁甚至急躁一点,本不足怪;但驰骋疆场数十年,与士卒一起出生入死,甘苦与共,至少应该懂得善待部属这个起码的道理。然而,张飞却偏偏不懂这一点,对士卒极其粗暴,动辄鞭挞致死。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刘备就曾多次告诫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张飞传》)但张飞却依然故我。还是动不动就拿部下出气,这当然要激起某些部下的不满甚至报复。果然,章武元年(221)六月,正当他预备从阆中出兵,到江州与刘备会合,一起伐吴之时,却被部将张达、范杀害。一代虎将,壮志未酬,竟死于非命,令人痛惜,但这却是他自己粗暴性格酿成的可怕后果!陈寿评张飞云:“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这实在没有冤枉他。综上所述,历史上的张飞,不愧为一代名将,刘蜀栋梁,其个性也非常鲜明;但在待人接物上,他最突出的特点却是“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在思想感情上,他与普通百姓有着相当大的距离,难以让后代的市井小民们感到亲切可爱。二从宋元时期起,随着市民阶层的壮大和通俗文艺的发展,三国历史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在讲说三国英雄的故事时,往往按照市民自身的历史观、道德观和审美观,改造历史,改塑人物。在“尊刘贬曹”的主导倾向下,张飞成为一个最具知名度的人物。在今所知见的数十出元杂剧三国戏中,以张飞为主角的就有《莽张飞大闹府院》、《张翼德大破杏林庄》、《张翼德单战吕布》、《张翼德三出小沛》、《摔袁样》、《莽张飞大闹石榴园》等十余出,数量位居前茅。而在元代刊刻的《三国志平话》中,《张飞见黄巾》、<张飞杀太守》、《张飞鞭督邮》、《张飞独战吕布》、《张飞摔袁襄》、《张飞三出小沛》、《张飞捉吕布》等关目,颇为引人注目,使张飞成为此书前半部中最有活力的人物。这些以张飞为主角或重要角色的通俗文艺作品,按照市民阶层的意识,将历史人物张飞“勇而暴”的性格特色,改造为“勇而莽”的性格特色。这是一个轻易被人忽略、实则非常重要的变化。“暴”的精神指向是“残暴”,意味着不讲道理,暴虐好杀,它只能减弱人们对刘蜀集团和张飞本人政治上的好感,而绝不会让小民百姓喜欢。“莽”则意味着鲁莽、粗心,也意味着无城府、少心计。它虽然经常导致误事,却没有那股令人害怕的杀气;它是许多平民百姓也会有的毛病,是可以容忍、可以接受的缺点。所以,此时的“莽张飞”,已经向市民的艺术口味大大地靠拢了一步。不过,此时的张飞形象,由于作品的粗陈梗概而显得不够丰满,还由于某些情节夸张过分而明显失真(如《三国志平话》写他在长坂桥头“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曹军倒退三十里”),他的“可爱”度还不高,还期待着天才作家的进一步塑造。元末明初杰出的通俗文艺作家罗贯中,一面充分熟悉汉末三国史料,一面选择吸收通俗文艺的养料,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全新的张飞形象。罗贯中在塑造《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形象时,除了保持历史人物张飞忠于刘蜀集团、勇猛善战的基本特点之外,主要按照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和审美观,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其一,斌予张飞一个接近市民的出身。我在前面已经说过:“张飞出身,史无明文。”《三国志平话》卷上称他“家豪大富”,却没说明他以何为业。而在《三国演义》第1回中,张飞首次出场,便自称“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英雄。”所谓“颇有庄田”,当然算得上富裕;而“卖酒屠猪”(尽管他本人不一定亲自操刀杀猪)则是普通市民们相当熟悉、相当接近的行当。这样的出身,很自然地赋予了张飞较多的民间色彩和市井气息。有意思的是,刘关张三人的实际出身都不算高:历史上的刘备,虽然说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早已家道中落,不得不以“贩屦织席为业”(《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三国演义》据史叙述云:“家寒,贩屦织席为业”(嘉靖元年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第1回,毛本《三国演义》第1回作“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历史上的关羽,出身不明,《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开篇便说他“亡命奔涿郡”,想来应该是出身于下层;《三国演义》亦未明言关羽的出身,而第一次写他出场的动作则是“推一辆小车”(嘉靖元年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第1回,毛本《三国演义》第1回作“推着一辆车子”),显然是下层劳动者模样;民间传说便干脆说他是卖豆腐(或卖黄豆)出身。相近的出身,给了他们彼此接近的机会,成为他们顺利结拜为兄弟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刘备后来成为蜀汉的开国之君,谥“昭烈”,关羽早在北宋即已追封为王,元代已习称“关大王”,在普通民众心目中,他们已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和神祗。因此,尽管刘关张原本都有市井气息,张飞的家境还好于刘备、关羽,却只有张飞最能使芸芸众生感到亲切。其二,充分突出张飞爱僧分明、嫉恶如仇的道德品格。历史上的张飞,对刘蜀集团确实忠心不二,但那主要是群雄纷争中各事其主的政治立场,说不上有多少高于他人的道德色彩(夏累之忠于刘璋,均不亚于张飞)。在《三国志平话》中,张飞杀死定州太守,是因太守斥责刘备就任安喜县尉时“违限半月有余”,“是拖酒慢功,嫌官小,故意违慢”,差一点要杖责刘备;他鞭打督邮,则是因为督邮奉命前来调查杀太守之事,由于刘备涉嫌而下令将其拿下。这里虽有一点反抗暴政的因素,但主要是出于不愿刘备受气、而要为之撑腰的坚强性格,因此“善”与“恶”的界限还不够鲜明。而在《三国演义》中,张飞的许多行动都带有正义的色彩:军阀董卓兵败时曾被刘关张所救,却因三人是“白身”而傲慢无礼。张飞为其忘恩负义而大怒道:“我等亲赴血战,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若不杀之,难消我气。”提刀便要杀掉董卓(第1回)。这是英雄好汉对势利小人的怒斥。刘备任安喜县尉不到四个月,督邮前来巡视,索要贿赂不成,竟拷打县吏,逼其诬陷刘备。对这个贪财害民的家伙,张飞抓住就是一顿痛打(第2回)。这是清白自守者对贪官污吏的惩罚。虎牢关前,当八面威风的吕布打败公孙瓒,纵马追击之时,张飞挺矛飞马加以拦截,大喝道:“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第5回)这是具有人格尊严者对见利忘义者的极大蔑视。这些言行,足见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表现了正义对邪恶、高尚者对卑鄙者的道义优势,可使那些长期遭受压迫欺凌、满腹怨愤、经常敢怒而不敢言的市井小民们拍手称快。其三,大力凸显张飞“鲁莽”的性格特色。在《三国志平话》初步形成的“勇而莽”的性格基础上,《三国演义》进一步强化了张飞“莽”的一面。刘备、关羽出征袁术时,他主动承担留守徐州的重任,却因醉酒使性,责打曹豹,使吕布乘机袭取徐州,害得刘备顿失依据,进退两难(第14回)。刘备依附吕布吕布前来围攻,迫使刘备放弃小沛,投奔曹操(第16回)。这类情节虽然不多,却使“莽张飞”的形象深人人心,与关羽的“刚而自矜”、赵云的稳重精细、马超的好勇斗狠、黄忠的老当益壮判然有别,表现出独特的风采。其四,一再渲染张飞真诚坦率,心直口快的个性。刘备一顾茅庐,他不以为然;二顾茅庐,他很不耐烦;三顾茅庐,他见诸葛亮高卧不起,气得要到屋后放火;诸葛亮出山之初,他很不服气,但火烧博望一战成功,他马上与关羽交口赞扬:“孔明真英杰也!”从此心悦诚服,恭听指挥,再不扯皮(第37一39回)。庞统刚投奔刘备时,刘备以貌取人,仅任其为来阳县令,庞统怀才不遇,每日饮酒,不理政事;他听说后大怒,想抓住庞统问罪;而当亲眼看到庞统的真才实学,便立即赔礼道歉,并向刘备极力举荐(第57回)。当他率兵人蜀支援刘备时,被严颜挡住去路,还被一箭射中头盔,恨得咬牙切齿;而捉住严颜后,却被这位“断头将军”的慷慨不屈所感动,马上来了个“义释严颜”(第63回)。这些情趣盎然的故事,与历史上的张飞“爱敬君子”的举止在内涵上已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了张飞坦白豪爽、服膺善类、胸无城府的个性,从而为小说中的“莽张飞”增添了许多可爱之处。其五,不时表现张飞的粗中有细。在凸显张飞“莽”的性格特色的同时,《演义》又设计若干情节,描写他往往粗中有细,偶然也会想出几条妙计。当刘备重新占据徐州后,曹操命刘岱、王忠前去攻打。张飞迎战刘岱,刘岱不敢出战;张飞声称要去劫寨,故意走漏消息,等刘岱设下埋伏等待时,却来个反包抄,一举生擒刘岱(第22回)。当阳长阪之役,手下仅有二十余骑的张飞为了阻挡曹军,为兵败势危的刘备赢得喘息之机,先是灵机一动,心生一计:“教所从二十余骑,都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内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他本人则独据长阪桥,故布疑阵。等大队曹军赶来,他倒竖虎须,圆睁环眼,紧握蛇矛,稳稳地立马于长坂桥头,既不前冲,也不后退,有意在精神上威慑敌军。经过三次大喝,竟然吓退了害怕“又中孔明之计”的曹军(第42回)。曹操夺取汉中后。其大将张部率兵进攻巴西。镇守巴西的张飞与之对垒,一次又一次地用计,几度战胜张部,后又智取瓦口关,使曾夸下海口“必擒张飞”的张都一败涂地,仅剩十余人,步行逃回南郑(第70回)。这些生动的情节,或超越史书记载,或出自小说的虚构,既反映了人物性格的变展,更表现了张飞性格的丰富性。其六,让张飞的语言带上较强的市井色彩。《三国演义》全书用半文半白的语言写成,庸愚子(蒋大器)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中称赞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既不象正史那样“理微义奥”,“不通乎众人”,又不象《三国志平话》之类讲史那样“言辞鄙谬,又失之于野”,而是雅俗共赏,“人人得而知之”。这种半文半白的语言风格,与书中人物多是统治阶级的上、中层人士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在众多的人物中,唯有张飞的语言带有较多的白话成分和市井色彩。如他冲进馆驿擒拿督邮时那一声怒吼:“害民贼!认得我么?”(第2回)关羽斩华雄后,他不顾身份卑微,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人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第5回)陶谦二让徐州,刘备再次推辞,张飞劝道:“又不是我强要他的州郡;他好意相让,何必苦苦推辞!”(第n回)吕布到徐州投奔刘备,曹操致书刘备,教杀吕布;刘备尚在盘算对策,张飞却径直拔出宝剑,对吕布大叫:“曹操道你是无义之人,教我哥哥杀你!”(第14回)留守徐州时,他宴请众官,强迫曹豹喝酒道:“厮杀汉如何不饮酒?我要你吃一盏。”(第14回)这些话,浑然出自市井人物之口,不仅表现了张飞粗豪的性格,而且使普通民众感到亲切。更有趣的是第16回写张飞抢了吕布部将买的三百匹好马,吕布怒而率兵攻打小沛,二人有这样几句对话:张飞挺枪出马曰:“是我夺了你好马!你今待怎么?”布骂曰:“环眼贼!你累次渺视我!”飞曰:“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说了!”张飞的两句话,均为通俗的口语,直率天真,较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读者看了,不禁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总之,尽管《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性如烈火,脾气急躁,不止一次因好酒而误事,最后竟因此而被害;但总的说来,他粗犷的气质、豪爽的举止、通俗而愉快的语言都比较适合广大民众的审美心理,因而深受读者喜爱。三《三国演义》对张飞形象的成功塑造,为我们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首先,绝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的张飞,从“豹头环眼,燕额虎须”的外貌到“卖酒屠猪”的出身,从鲁莽豪爽的举止到坦率愉快的语言,早已不是历史人物张飞,而是经过《三国演义》改造和重塑的形象。他既以历史上的张飞为原型,又有很大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的动力,主要来自市民阶层塑造自己所喜爱、所向往的英雄人物的精神需要。这种精神需要,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通俗文学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其次,张飞形象的塑造在通俗文艺的发展中,伟大的作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真正杰出的作家,既是市民意识的优秀代表,但又不是所有市民意识的简单复制者和大杂烩式的展示者。封建社会后期的市民,成分十分复杂:既有直接从事物质生产、代表着新的生产力萌芽的手工业工人,又有大大小小的行商坐贾,还有七十二行的匠人和没有固定职业的闲汉游民。在某些方面,他们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和精神需要;但因实际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差异,由于文化教养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的爱好和欣赏习惯是千差万别的,其中还有若干粗糙的、庸俗的、消极的成分。杰出的作家,总是深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同时又站在时代精神的制高点上,决不当庸俗文化的传声筒,而是市民意识优秀成分的提炼者和引导者。罗贯中正是这样的杰出作家。他塑造的张飞形象,以“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为政治目标和道德旗帜,不仅是普通市民喜爱的豪杰,而且是符合中华民族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英雄,因而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再次,由于《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长期以来,许多人已经习惯于将历史人物张飞和艺术形象张飞混为一谈。在非学术性的场合,这并无大碍;但一些学术性著作也动辄有“张飞豹头环眼、卖酒屠猪”之类的不准确叙述,就不大合适了。二者原无高下之分,但性质究竟有所不同;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宜混淆不清。笔者作为《三国演义》研究者,仍然认为,当学者们从事严厉的教学和研究时,还是应该将历史人物张飞和艺术形象张飞的联系和区别分辨清楚;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加准确地熟悉《三国演义》的杰出成就和深远影响。《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形象,不仅在《演义》写到的上千个人物中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开启了明清小说中以“粗犷鲁莽”为特征的英雄人物系列。他们当中有李逵、程咬金、牛皋、孟良、焦赞……而张飞,却是这个形象系列中任何人也无法取代的、影晌最为深远的“这一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20
用市民意识改造的英雄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广大读者最熟悉、最喜爱的人物形象之一。然而,令人感到希奇的是,半个多世纪来,在数以千计的《三国演义》研究论文中,关于张飞形象的专题论文却仅有十篇左右,不仅远远少于有关诸葛亮、曹操、关羽等“三绝”的论文,而且少于有关刘备、赵云的论文。是因为人们对张飞太熟悉所以没有多少话可说?是因为张飞性格不够丰富所以不易写出新意?似乎都不一定。我曾经写道:“《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一个带有较多民间色彩和市井气息的英雄,一个血肉丰满、虎虎有生气的艺术形象。”这里想就这一形象的形成和演化,作一番更加深人的探讨。一从《三国志·蜀书·张飞传》等有限的史料来看,历史上的张飞,主要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长期追随刘备,历经艰辛,忠心不二。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是年底始改为中平元年)二月,黄巾起义爆发。“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关)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在长达三十八年(184-221)的布满惊涛骇浪的岁月里,刘备曾屡遭挫败,丧师失地,最狼狈时甚至无立锥之地。但无论在何等艰难竭赚的情况下,张飞始终追随刘备,不弃不离,不懈不怠,耿耿忠心,可对天日。其二,雄壮威猛,英勇善战。在这方面,最突出、最有名的有两例。一是建安十三年(姗)“独据长阪桥”之事: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嗔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三国志·蜀书·张飞传》)面对乘胜而来、气势汹汹的大队曹军,手下仅有区区二十骑的张飞毫不畏缩,横眉怒视,以其凛凛威风展摄敌胆,竟使曹军“无敢近者”。在古代战争史上,这真是罕见的奇迹!另一例是建安二十年(215)“大破张邰”之事: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部守汉川。部别份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遨邻军交战,山道窄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邰。邰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张飞传》)张邰乃是曹操手下的一流大将,机警勇猛,屡建战功,在曹军中的实际声望高于深受曹操倚重的亲信大将夏侯渊,此役竟被张飞打得如此狼狈,仅与十余人逃回南郑。这既是张一生的奇耻大辱,也是张飞一生打得最漂亮的一仗。难怪陈寿评日:“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其三,尊贤爱士,敬慕君子。张飞出身,史无明文;但从《张飞传》中“少与关羽俱事先主”一语来看,显然门第不高。然而,这位刘备手下资格最老、功劳最大的元勋之一,这位戎马一生、威名赫赫的勇将,却并不满足于做一个赳赳武夫,对那些博学儒雅、英毅耿介之士,他非常敬重,总愿与之交友,颇有礼贤下士之风。最脍炙人口的自然是“义释严颜”之事: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张飞传》)面对铁骨铮铮的严颜张飞转怒为喜,将这位阶下囚变成了座上客。这不是一般莽夫能够做到的。严颜甘作“断头将军”固然可敬,张飞“壮而释之”也十分难能可贵,这正是此事成为千古美谈的原因。此外,还有一件很少被人提到的事:张飞尝就(刘)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三国志·蜀书·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此事发生于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夺取益州,刘巴归附刘备之后不久。那位出身名门、才智过人而又颇为自负的刘巴,一时瞧不起武夫出身的张飞,并不希奇。而张飞不以胜利者自居,更不因刘巴曾经一再反对刘备而憎恶之,却因其高名而主动表示亲近,“就巴宿”,这显然表现了张飞倾心于高雅之士的作风;尽管由于刘巴“不与语”这种很不礼貌的态度,他曾一度“忿恚”,但经过诸葛亮的劝解,非凡是刘巴自己变高傲自负为“恭默守静”以后,二人想来是言归于好了的。后世记载张飞善书法,懂绘画,当非空穴来风,大概是他与才士们长期交往,耳濡目染的结果吧。其四,性格急躁,遇下寡恩。身为勇将,历经波折,性格急躁甚至急躁一点,本不足怪;但驰骋疆场数十年,与士卒一起出生入死,甘苦与共,至少应该懂得善待部属这个起码的道理。然而,张飞却偏偏不懂这一点,对士卒极其粗暴,动辄鞭挞致死。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刘备就曾多次告诫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张飞传》)但张飞却依然故我。还是动不动就拿部下出气,这当然要激起某些部下的不满甚至报复。果然,章武元年(221)六月,正当他预备从阆中出兵,到江州与刘备会合,一起伐吴之时,却被部将张达、范杀害。一代虎将,壮志未酬,竟死于非命,令人痛惜,但这却是他自己粗暴性格酿成的可怕后果!陈寿评张飞云:“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这实在没有冤枉他。综上所述,历史上的张飞,不愧为一代名将,刘蜀栋梁,其个性也非常鲜明;但在待人接物上,他最突出的特点却是“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在思想感情上,他与普通百姓有着相当大的距离,难以让后代的市井小民们感到亲切可爱。二从宋元时期起,随着市民阶层的壮大和通俗文艺的发展,三国历史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在讲说三国英雄的故事时,往往按照市民自身的历史观、道德观和审美观,改造历史,改塑人物。在“尊刘贬曹”的主导倾向下,张飞成为一个最具知名度的人物。在今所知见的数十出元杂剧三国戏中,以张飞为主角的就有《莽张飞大闹府院》、《张翼德大破杏林庄》、《张翼德单战吕布》、《张翼德三出小沛》、《摔袁样》、《莽张飞大闹石榴园》等十余出,数量位居前茅。而在元代刊刻的《三国志平话》中,《张飞见黄巾》、<张飞杀太守》、《张飞鞭督邮》、《张飞独战吕布》、《张飞摔袁襄》、《张飞三出小沛》、《张飞捉吕布》等关目,颇为引人注目,使张飞成为此书前半部中最有活力的人物。这些以张飞为主角或重要角色的通俗文艺作品,按照市民阶层的意识,将历史人物张飞“勇而暴”的性格特色,改造为“勇而莽”的性格特色。这是一个轻易被人忽略、实则非常重要的变化。“暴”的精神指向是“残暴”,意味着不讲道理,暴虐好杀,它只能减弱人们对刘蜀集团和张飞本人政治上的好感,而绝不会让小民百姓喜欢。“莽”则意味着鲁莽、粗心,也意味着无城府、少心计。它虽然经常导致误事,却没有那股令人害怕的杀气;它是许多平民百姓也会有的毛病,是可以容忍、可以接受的缺点。所以,此时的“莽张飞”,已经向市民的艺术口味大大地靠拢了一步。不过,此时的张飞形象,由于作品的粗陈梗概而显得不够丰满,还由于某些情节夸张过分而明显失真(如《三国志平话》写他在长坂桥头“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曹军倒退三十里”),他的“可爱”度还不高,还期待着天才作家的进一步塑造。元末明初杰出的通俗文艺作家罗贯中,一面充分熟悉汉末三国史料,一面选择吸收通俗文艺的养料,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全新的张飞形象。罗贯中在塑造《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形象时,除了保持历史人物张飞忠于刘蜀集团、勇猛善战的基本特点之外,主要按照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和审美观,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其一,斌予张飞一个接近市民的出身。我在前面已经说过:“张飞出身,史无明文。”《三国志平话》卷上称他“家豪大富”,却没说明他以何为业。而在《三国演义》第1回中,张飞首次出场,便自称“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英雄。”所谓“颇有庄田”,当然算得上富裕;而“卖酒屠猪”(尽管他本人不一定亲自操刀杀猪)则是普通市民们相当熟悉、相当接近的行当。这样的出身,很自然地赋予了张飞较多的民间色彩和市井气息。有意思的是,刘关张三人的实际出身都不算高:历史上的刘备,虽然说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早已家道中落,不得不以“贩屦织席为业”(《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三国演义》据史叙述云:“家寒,贩屦织席为业”(嘉靖元年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第1回,毛本《三国演义》第1回作“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历史上的关羽,出身不明,《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开篇便说他“亡命奔涿郡”,想来应该是出身于下层;《三国演义》亦未明言关羽的出身,而第一次写他出场的动作则是“推一辆小车”(嘉靖元年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第1回,毛本《三国演义》第1回作“推着一辆车子”),显然是下层劳动者模样;民间传说便干脆说他是卖豆腐(或卖黄豆)出身。相近的出身,给了他们彼此接近的机会,成为他们顺利结拜为兄弟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刘备后来成为蜀汉的开国之君,谥“昭烈”,关羽早在北宋即已追封为王,元代已习称“关大王”,在普通民众心目中,他们已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和神祗。因此,尽管刘关张原本都有市井气息,张飞的家境还好于刘备、关羽,却只有张飞最能使芸芸众生感到亲切。其二,充分突出张飞爱僧分明、嫉恶如仇的道德品格。历史上的张飞,对刘蜀集团确实忠心不二,但那主要是群雄纷争中各事其主的政治立场,说不上有多少高于他人的道德色彩(夏累之忠于刘璋,均不亚于张飞)。在《三国志平话》中,张飞杀死定州太守,是因太守斥责刘备就任安喜县尉时“违限半月有余”,“是拖酒慢功,嫌官小,故意违慢”,差一点要杖责刘备;他鞭打督邮,则是因为督邮奉命前来调查杀太守之事,由于刘备涉嫌而下令将其拿下。这里虽有一点反抗暴政的因素,但主要是出于不愿刘备受气、而要为之撑腰的坚强性格,因此“善”与“恶”的界限还不够鲜明。而在《三国演义》中,张飞的许多行动都带有正义的色彩:军阀董卓兵败时曾被刘关张所救,却因三人是“白身”而傲慢无礼。张飞为其忘恩负义而大怒道:“我等亲赴血战,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若不杀之,难消我气。”提刀便要杀掉董卓(第1回)。这是英雄好汉对势利小人的怒斥。刘备任安喜县尉不到四个月,督邮前来巡视,索要贿赂不成,竟拷打县吏,逼其诬陷刘备。对这个贪财害民的家伙,张飞抓住就是一顿痛打(第2回)。这是清白自守者对贪官污吏的惩罚。虎牢关前,当八面威风的吕布打败公孙瓒,纵马追击之时,张飞挺矛飞马加以拦截,大喝道:“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第5回)这是具有人格尊严者对见利忘义者的极大蔑视。这些言行,足见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表现了正义对邪恶、高尚者对卑鄙者的道义优势,可使那些长期遭受压迫欺凌、满腹怨愤、经常敢怒而不敢言的市井小民们拍手称快。其三,大力凸显张飞“鲁莽”的性格特色。在《三国志平话》初步形成的“勇而莽”的性格基础上,《三国演义》进一步强化了张飞“莽”的一面。刘备、关羽出征袁术时,他主动承担留守徐州的重任,却因醉酒使性,责打曹豹,使吕布乘机袭取徐州,害得刘备顿失依据,进退两难(第14回)。刘备依附吕布吕布前来围攻,迫使刘备放弃小沛,投奔曹操(第16回)。这类情节虽然不多,却使“莽张飞”的形象深人人心,与关羽的“刚而自矜”、赵云的稳重精细、马超的好勇斗狠、黄忠的老当益壮判然有别,表现出独特的风采。其四,一再渲染张飞真诚坦率,心直口快的个性。刘备一顾茅庐,他不以为然;二顾茅庐,他很不耐烦;三顾茅庐,他见诸葛亮高卧不起,气得要到屋后放火;诸葛亮出山之初,他很不服气,但火烧博望一战成功,他马上与关羽交口赞扬:“孔明真英杰也!”从此心悦诚服,恭听指挥,再不扯皮(第37一39回)。庞统刚投奔刘备时,刘备以貌取人,仅任其为来阳县令,庞统怀才不遇,每日饮酒,不理政事;他听说后大怒,想抓住庞统问罪;而当亲眼看到庞统的真才实学,便立即赔礼道歉,并向刘备极力举荐(第57回)。当他率兵人蜀支援刘备时,被严颜挡住去路,还被一箭射中头盔,恨得咬牙切齿;而捉住严颜后,却被这位“断头将军”的慷慨不屈所感动,马上来了个“义释严颜”(第63回)。这些情趣盎然的故事,与历史上的张飞“爱敬君子”的举止在内涵上已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了张飞坦白豪爽、服膺善类、胸无城府的个性,从而为小说中的“莽张飞”增添了许多可爱之处。其五,不时表现张飞的粗中有细。在凸显张飞“莽”的性格特色的同时,《演义》又设计若干情节,描写他往往粗中有细,偶然也会想出几条妙计。当刘备重新占据徐州后,曹操命刘岱、王忠前去攻打。张飞迎战刘岱,刘岱不敢出战;张飞声称要去劫寨,故意走漏消息,等刘岱设下埋伏等待时,却来个反包抄,一举生擒刘岱(第22回)。当阳长阪之役,手下仅有二十余骑的张飞为了阻挡曹军,为兵败势危的刘备赢得喘息之机,先是灵机一动,心生一计:“教所从二十余骑,都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内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他本人则独据长阪桥,故布疑阵。等大队曹军赶来,他倒竖虎须,圆睁环眼,紧握蛇矛,稳稳地立马于长坂桥头,既不前冲,也不后退,有意在精神上威慑敌军。经过三次大喝,竟然吓退了害怕“又中孔明之计”的曹军(第42回)。曹操夺取汉中后。其大将张部率兵进攻巴西。镇守巴西的张飞与之对垒,一次又一次地用计,几度战胜张部,后又智取瓦口关,使曾夸下海口“必擒张飞”的张都一败涂地,仅剩十余人,步行逃回南郑(第70回)。这些生动的情节,或超越史书记载,或出自小说的虚构,既反映了人物性格的变展,更表现了张飞性格的丰富性。其六,让张飞的语言带上较强的市井色彩。《三国演义》全书用半文半白的语言写成,庸愚子(蒋大器)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中称赞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既不象正史那样“理微义奥”,“不通乎众人”,又不象《三国志平话》之类讲史那样“言辞鄙谬,又失之于野”,而是雅俗共赏,“人人得而知之”。这种半文半白的语言风格,与书中人物多是统治阶级的上、中层人士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在众多的人物中,唯有张飞的语言带有较多的白话成分和市井色彩。如他冲进馆驿擒拿督邮时那一声怒吼:“害民贼!认得我么?”(第2回)关羽斩华雄后,他不顾身份卑微,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人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第5回)陶谦二让徐州,刘备再次推辞,张飞劝道:“又不是我强要他的州郡;他好意相让,何必苦苦推辞!”(第n回)吕布到徐州投奔刘备,曹操致书刘备,教杀吕布;刘备尚在盘算对策,张飞却径直拔出宝剑,对吕布大叫:“曹操道你是无义之人,教我哥哥杀你!”(第14回)留守徐州时,他宴请众官,强迫曹豹喝酒道:“厮杀汉如何不饮酒?我要你吃一盏。”(第14回)这些话,浑然出自市井人物之口,不仅表现了张飞粗豪的性格,而且使普通民众感到亲切。更有趣的是第16回写张飞抢了吕布部将买的三百匹好马,吕布怒而率兵攻打小沛,二人有这样几句对话:张飞挺枪出马曰:“是我夺了你好马!你今待怎么?”布骂曰:“环眼贼!你累次渺视我!”飞曰:“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说了!”张飞的两句话,均为通俗的口语,直率天真,较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读者看了,不禁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总之,尽管《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性如烈火,脾气急躁,不止一次因好酒而误事,最后竟因此而被害;但总的说来,他粗犷的气质、豪爽的举止、通俗而愉快的语言都比较适合广大民众的审美心理,因而深受读者喜爱。三《三国演义》对张飞形象的成功塑造,为我们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首先,绝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的张飞,从“豹头环眼,燕额虎须”的外貌到“卖酒屠猪”的出身,从鲁莽豪爽的举止到坦率愉快的语言,早已不是历史人物张飞,而是经过《三国演义》改造和重塑的形象。他既以历史上的张飞为原型,又有很大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的动力,主要来自市民阶层塑造自己所喜爱、所向往的英雄人物的精神需要。这种精神需要,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通俗文学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其次,张飞形象的塑造在通俗文艺的发展中,伟大的作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真正杰出的作家,既是市民意识的优秀代表,但又不是所有市民意识的简单复制者和大杂烩式的展示者。封建社会后期的市民,成分十分复杂:既有直接从事物质生产、代表着新的生产力萌芽的手工业工人,又有大大小小的行商坐贾,还有七十二行的匠人和没有固定职业的闲汉游民。在某些方面,他们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和精神需要;但因实际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差异,由于文化教养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的爱好和欣赏习惯是千差万别的,其中还有若干粗糙的、庸俗的、消极的成分。杰出的作家,总是深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同时又站在时代精神的制高点上,决不当庸俗文化的传声筒,而是市民意识优秀成分的提炼者和引导者。罗贯中正是这样的杰出作家。他塑造的张飞形象,以“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为政治目标和道德旗帜,不仅是普通市民喜爱的豪杰,而且是符合中华民族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英雄,因而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再次,由于《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长期以来,许多人已经习惯于将历史人物张飞和艺术形象张飞混为一谈。在非学术性的场合,这并无大碍;但一些学术性著作也动辄有“张飞豹头环眼、卖酒屠猪”之类的不准确叙述,就不大合适了。二者原无高下之分,但性质究竟有所不同;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宜混淆不清。笔者作为《三国演义》研究者,仍然认为,当学者们从事严厉的教学和研究时,还是应该将历史人物张飞和艺术形象张飞的联系和区别分辨清楚;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加准确地熟悉《三国演义》的杰出成就和深远影响。《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形象,不仅在《演义》写到的上千个人物中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开启了明清小说中以“粗犷鲁莽”为特征的英雄人物系列。他们当中有李逵、程咬金、牛皋、孟良、焦赞……而张飞,却是这个形象系列中任何人也无法取代的、影晌最为深远的“这一个”。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http://lw.china-b.com/wxwh/20090213/79724_1.html

第2个回答  2009-08-20
张飞(?—221年六月),汉族。字益德(《三国演义》、《华阳国志》中字翼德,错误!),涿郡涿县人(今河北省涿州市),身高八尺。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是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老三。章武元年(221年)六月,张飞被部将范强(《三国演义》中误写作范疆,之所以会写错是因为强的异体字写作强,强与疆很像)、张达刺杀。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李靖飞饰)张飞的专用兵器:丈八蛇矛
五虎上将之一,被封为右将军、车骑将军。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五千精骑,入川义释严颜,分定州县,率精兵击败张郃大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拜为右将军,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夺回荆州,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被部将范强、张达刺杀。
[编辑本段]《三国演义中》赞诗
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郃定中州。
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初战就获胜,崭露头脚。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三人情同兄弟,刘备坐下时,二人常不辞辛劳随身守护,有时一站就是大半天。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刘备被封为平原相,时关羽、张飞任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张飞庙“新家”建安元年(196年),袁术攻打刘备,争夺徐州。刘备派张飞守下邳,自己则将兵在盱眙、淮阴抵抗袁术,双方僵持了月余,互有胜负。下邳相曹豹是陶谦的旧部,与张飞不和,为张飞所杀,于是城中人人自危,颇为混乱。时袁术给吕布写信,劝其乘机袭下邳,答应事成后,援助吕布粮草。吕布很高兴,率军而至。刘备中郎将许耽开门投降,张飞败走。吕布俘刘备妻小和诸将家属。由于形势所迫,刘备、张飞只好暂时依附吕布,驻军小沛。吕布还刘备妻小。 刘备驻小沛,发展较快,不久便聚众万余人,吕布不安,又率来攻,刘备只得携张飞等投奔曹操,并与曹操联合,打败吕布。
197年6月,曹操击败吕布,被任命为中郎将。后来刘备再依袁绍、刘表 ,最后屯兵于新野。几年后,刘表死,曹操南下,刘备弃新野行陆路南逃,曹操派出精骑兵追了一日一夜,在当阳桥上,刘备弃妻先逃,张飞带领二十骑拒后,张飞断桥、立于河边,大叫:“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赤壁之战后,刘备夺下荆州四郡,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到南郡。
立马勒铭后来刘备入益州,不久与刘璋反目。建安十八年(213年),张飞、诸葛亮、赵云等领荆州兵入蜀增援。到达江州,遇上刘璋大将严颜,严颜被张飞生擒,严颜拒降的豪气感动了张飞,被张飞引为上宾。大军继续分定诸郡县,于次年(214年)五月推进至成都,与刘备会合。刘备成为蜀主,赐张飞黄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缎千匹。
218年,曹操击败张鲁后,曹营名将张郃率军进入益州东北部,此地虽属益州但向来为张鲁的领地。刘备遂任张飞为巴西太守,出兵争夺,两军对持五十多日。后来,张飞率精兵万多人,邀张郃军交战,因山道狭窄,前后不能相救,张郃大败,弃马与十余人爬山退还南郑,张飞此战不仅拓增刘备方领土,更使保住蜀地门户,使益州转危为安。张飞随即参与攻打汉中的战事。219年,刘备据有汉中,称汉中王,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十二月,关羽被孙权所杀。
221年,刘备称帝,张飞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同年六月,刘备为夺回荆州,东征东吴,张飞在阆中准备出兵会师江州。临近出发时,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演义中误写作范疆)谋杀,更带同其首级奔赴孙权,刘备闻得张飞都督有表,大叫:“噫!飞死矣。”蜀汉怀帝刘禅于景耀三年(260年)追谥张飞为桓侯。
其尸体躯干被埋葬在阆中,头颅埋葬在云阳,并分别建有张桓侯祠和张桓侯庙。
[编辑本段]人物特征
KOEI三国志11中张飞形象
张飞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而且书法不错,擅画美人,现今仍有其墨宝、画像留下。张飞对有学问的人很礼遇,如刘巴初降,张飞立即到其家拜访,但刘巴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张飞虽然气愤,但没有抱怨说一句。张飞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严颜时,严颜宁死不屈,张飞敬重其为人,将严颜收为将领。
可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时常劝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但张飞不听。果然张飞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
[编辑本段]张飞家庭



夏侯氏,夏侯霸从妹。建安五年:十四岁时,“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
夏侯渊在定军山战死,夏侯氏请求安葬夏侯渊。

子女

张苞,张飞长子。早夭。
张绍,张飞次子。官至侍中尚书仆射。
敬哀皇后,张飞长女,刘禅之妻。先被纳为刘禅之妃。后立为皇后,号敬哀皇后。238年卒,葬南陵。
张皇后,张飞次女,刘禅之妻。其姊敬哀皇后死后,于238年正月立为皇后。蜀汉灭亡后,随刘禅到洛阳。



张遵,张苞之子,为尚书。魏灭蜀之战时,随诸葛瞻守于绵竹关,与邓艾交战,战死。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郭嘉、程昱称关羽、张飞:“万人敌”
刘晔称关羽、张飞:“勇冠三军”
周瑜称关羽、张飞:“熊虎之将”
傅干:“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
关羽和张飞在当时在后世都成为勇猛善战的代名词:
《晋书·刘遐传》:“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
《魏书·崔延伯传》:“崔公,古之关张也。”
可参考赵翼著《廿二史札记》卷七关张之勇的部份,详细整理了古人以关羽、或关张用作勇将代名词的资料。
【三国志平话】中庙赞:勇气凌云,实曰虎臣;勇如一国,敌号万人。 蜀吴其翼,吴折麟麟;惜乎英勇,前后绝伦。
"长坂坡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此诗称赞得是张飞,他的性格特点是:勇武过人,粗中有细,重情义。
汉车骑将军——张飞
力斩邓茂黄巾散 , 鞭挞督邮虎威显。
虎牢关前三百合 , 无敌温侯心胆寒。
大破徐州占古城 , 招兵集粮佐炎汉。
当阳巧用疑兵计 , 曹骑五千皆丧胆。
征虏将军兵入川 , 江州义释老严颜。
智至成都见兄长 , 大军安定诸郡县。
计败张郃定汉中 , 阆中开辟兵屯田。
大汉未兴身先死 , 车骑千古留遗憾。
[编辑本段]戏剧张飞
中国传统戏曲中张飞的角色,脸谱勾成黑十字门蝴蝶脸,蝴蝶有飞的意思,有张“飞”之意,而不同场合,张飞面谱可以勾画出笑面,或是怒面。同时张飞面谱有豹头环眼之态,表现其凶猛、骁勇之相。
[编辑本段]《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计,曹公拜飞为中郎将。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馀颁赐各有差,以飞领巴西太守。
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馀日。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问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先主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策曰:“朕承天序,嗣奉洪业,除残靖乱,未烛厥理。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以君忠毅,侔踪召、虎,名宣遐迩,故特显命,高墉进爵,兼司于京。其诞将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称朕意焉。诗不云乎,‘匪疚匪棘,王国来极。肇敏戎功,用锡尔祉’。可不勉欤!”
初,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追谥飞曰桓侯。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於绵竹,与邓艾战,死。
[编辑本段]文学张飞
张飞,善草书。画美人。
有关张飞书法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代梁陶宏影的《刀剑录》。他写道:“张飞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炼赤山铁,为一刀。铭曰:新亭侯,蜀大将也。后被范疆杀之,将此刀入于吴。”但是可惜的是现在原物已经失传。到了明代,《丹铅总录》记载:“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方案甚工,飞所书也。张士环诗云:‘天下英雄只豫州,阿瞒不共戴天仇。山河割据三分国,宇庙威名丈八矛。江山祠堂严剑佩,人间刁斗见银钩。空余诸葛秦川表,左袒何人复为刘!’”
大约也在明代,四川流江县又发现了一个摩崖石刻。这便是《张飞立马铭》,又叫做《八蒙摩崖》,明代陈继儒的《太平清话》、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清代赵一清所写的《稿本三国志注补》中关于张飞传补注引自《方舆纪要》所述等书皆有记载。《三国志》载,建安二十三年(218年)秋,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曹操命张郃领兵三万进犯巴州。刘备令张飞率卒万人迎击于蒙头(即八蒙山,在今四川渠县)。张飞以少胜多,把名将张郃打得大败而逃。当时他非常高兴,便以石代纸以矛作笔,在八蒙山石壁上,刺凿下与这通“立马铭”正文相同的两行隶体大字,以示纪功勉士并兼羞曹军。此方汉代摩崖石刻,惜因年代久远,山石裂崩,刻文损毁。
据说张飞还会写诗作赋,在打败张合后,他率部巡游真多山,他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真多山游记》:“王方平采药此山,重子歌玉泸山涧。雪,住宿方行。”十九字的游经,情景交融,言简意深,体现了张飞的个性。
[编辑本段]张飞庙

云阳张飞庙

又名张桓侯庙,位于云阳县盘石镇龙宝村狮子岩下,始建于蜀汉末期,后经历代修葺扩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原址位于飞凤山麓,庙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字画碑刻,稀世文物200余件,被誉为“巴蜀胜景、文藻胜地”。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御笔亲题:“雄赳赳吓碎老曹肝胆,眼睁睁看定汉室江山。”千百年来拜谒者络绎不绝。
云阳张飞庙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是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之一。张飞庙作为库区唯一一个远距离整体搬迁的文物单位,于2002年10月8日闭馆拆迁,溯江而上30公里,从原云阳老县城对岸的飞凤山搬迁至盘石镇龙安村,2003年7月19日“搬旧如旧”的新张飞庙正式开馆。
迁建后的张飞庙与云阳新县城隔江相望,相映增辉,张飞庙整体西移了32公里,庙内主要建筑有正殿、旁殿、结义楼、助风阁、杜鹃亭等,构成一组宏伟壮观、独具一格的古建筑群。庙内现存石碑和摩崖石刻及木刻书画多达数百幅,书画作品远自汉唐近至明清各代,名家荟萃,实为罕见。其中以木刻颜真卿书《争座位帖》;石刻苏轼作前、后《赤壁赋》大字长卷;石刻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黄庭坚书《唐韩伯庸幽兰赋》;郑板桥书写的诗文和竹石、兰石绘画等最为著名。此外还有刘墉、张船山、竹禅、彭聚星龚睛碑、赵熙、郭尚元、张潮庸、刘贞安等人的木刻字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相传勇毅刚直的张飞急于为义兄关羽报仇,被部将张达、范疆所害,其头颅被抛于江中。有渔人夜得张飞托梦,到江中打捞张飞头颅,意外捞到一罐金子,于是用此金造了张飞庙。

阆中张飞庙

四川阆中古城张飞墓,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桓侯祠,又称张飞庙,位于中国四大古城——阆中古城西街西端。与因为三峡工程而名声大振的云阳张飞庙齐名。
公元214年,刘备任张飞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公元221年,张飞为部下所害,葬于阆中,后主刘禅追封为“桓侯”。现在的张飞庙为一组四合庭明清建筑群,占地500平方米。
大殿后有廊道与后殿,墓亭相连,两侧百年丹桂、鱼池与后殿室内书画相映,宁静幽雅,墓亭前两根浮雕云龙石柱,工艺精湛,亭内起一石券,内塑雄壮威猛的张飞武官像。像后有桓侯神道碑与张飞墓相接。
之所以有两个张飞庙,是因为张飞身在阆中,头在云阳,故两个地方的百姓都纪念张飞。
[编辑本段]张飞的相貌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张飞是个燕颔虎须,豹头环眼的彪形大汉,戏曲中更是给了他黑脸的形象。但根据现在的最新调查,特别是在四川一带出土的文物显示,张飞很可能是个面如美玉,神采飞扬的美男子。比如一些三国时期雕像中的张飞竟然连一根胡子都没有,而且面如满月,神态温柔,绝不是演义中那个猛张飞的形象。而且历史上的张飞也算是河北的一个小小名流,又有很高的文化素养,生有两女均为蜀汉后主皇后,相貌必然不差。
[编辑本段]有关张飞的歇后语
1.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2.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3.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4.张飞卖针——人强货扎手
5.张飞的妈妈——无事生非(吴氏生飞)
6.张飞吃称陀——铁了心了
7.张飞绣花——不对劲
8.张飞吃豆腐——小菜一碟
9.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10.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11.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12.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13.张飞战关公——不念旧情
14.张飞遇李逵——黑对黑
15.张飞绣花 ——粗中有细
16.张飞讨债——气势汹汹
17.张飞耍扛子 ——轻而易举
18.张飞上阵—— 横冲直撞
19.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20.张飞骑老虎——人强马壮
21.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22.张飞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3.张飞剔牙--炮换鸟枪
24.张飞接吻--有两把刷子
25.张飞靠墙喝稀饭----卑鄙下流
26.曹操张飞打哑谜——你猜你的,我猜我的
27.张飞卖针——一刀切
28.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29.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30.张飞战关公——不念旧情
第3个回答  2009-08-20
张飞(167?—221),字益德(《三国演义》中字翼德),涿郡涿县人(今河北涿州)。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是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老三。166年出生,221年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

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吓死夏侯杰。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后人有诗叹道:

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飞定中州。
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张飞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而且书法不错,擅画美人,现今仍有其墨宝、画像留下。张飞对有学问的人很礼遇,如刘巴初降,张飞立即到其家拜访,但刘巴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张飞虽然气愤,但没有抱怨说一句。张飞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严颜时,严颜宁死不屈,张飞敬重其为人,将严颜收为将领。

可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时常劝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但张飞不听。果然张飞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

三国人物——张飞

张飞,字翼德,冀州涿郡涿县人氏,蜀汉名将。张飞与刘备、关羽在桃园结义,张飞排行第三,随刘备征讨黄巾贼,立下大功,使刘备受封平原相。徐州城破,张飞占据古城,自任县令,让无家可归的刘备有了安身之处。曹操平定荆州,张飞引二十余骑,立马于长阪桥,三声喝退曹军百万雄兵,保刘备于平安无恙。刘备入蜀后,张飞率军沿江而上,攻略城池无数,并且义释大将严颜。后被封为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关羽死后,张飞悲痛万分,每日饮酒鞭打部下,为其帐下张达、范疆趁睡觉时杀死。

张飞是一名猛将,“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就是他最好的写照。他一脸的大胡子,看起来凶神恶煞般,而他的性格也和他的相貌一样,粗犷有余,细腻不足。所以他才会在长阪坡喝退曹军后,还自作主张地拆掉当阳桥。但张飞绝对是一个重义气的人,而且他判断事情也是以“义气”为前提。自从“桃园结义”后,他就一直把刘备和关羽作为两位大哥,无论是什么事情,水里来,火里去,只要为大哥做的,他眉头都不会皱一下。总的来说,张飞性格很直,直的有些可爱。但是张飞的性格实在是太暴躁了一些,又嗜酒如命,而这两个致命的弱点最终害死了他.
第4个回答  2009-08-20
我知不知道这对你有没有用
在三国演义中 对张飞看似写的很多 但一般都是轻描淡写
张飞一身只能说是胆气过人 和“奸绝”曹操比起来,在智慧上就天壤之别
和“义绝”的关羽比起来 在义气方面也是多多少少的逊色一点 和“忠绝”的诸葛孔明比起来 看似勇猛的张飞 也显然被人们所抛弃
张飞这个人物 在我心里 罗贯中只是给刘备一个“工具”罢了 他有着震天动地的喉咙 和一双虎豹豺狼的眼睛 我国古代有人曾说过“人世间没有苦劳 只有功劳”所以说 张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孩子”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羡慕 去追捧他。
全是自己写的 里面有的你可以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