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问题:父母做的坏事,报应在孩子身上,公平吗?

如题。请详细赐教其中的道理。
谢谢 不过 我注重的是 这样的因果报应合理性的解释。因为这不是本人做坏事直接导致的,是否会不公平?

“远在儿孙,近在身”,这是说因果报应的。
祖辈行善积德,子孙往往发达;祖辈造恶做坏事,往往会央及子孙。
这看起来是祖辈的因果报在了儿孙身上。但实际上因果报应永远是由自己承受不会由他人代替。

《地藏经》云:“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无量寿经》云:“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父母做善事或恶事的确会让子孙受到相应的善报或恶报。但这是子孙自己的业力。只是因为祖辈造恶,把子孙的业报提前了,也就是说子孙也是有相应的因果,才会受相应的报应。
那为什么子孙一定要和祖辈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呢?这就是“共业”。“共业”就是有紧密联系的众生,他们之间的业因果报也是有紧密联系的。子孙为什么可以无条件享用父母的资财、房舍等等呢?也是个原因。

其实这就是因果报应的一种彰显。

祖辈行善,感召来的就是福报大业障浅的子孙来投胎;
祖辈作恶,感召来的就是福报小业障大的子孙来投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22
近期经常听佛经以及学习佛学,收获不少,体悟更多。
佛学,有时比科学更接近真理。
以前,在我没有接受佛学的时候,对佛学有很多偏见,对于报应之说更是视为迷信。
随着学医更加深入,对医理更深的理解,接触更多的病人,发现,原来,佛家所说的东西更接近真理,比现代科学更科学。
如果我没有心理学以及现代医学和中医知识,可能仍然对于佛学所说的报应之说会嗤之以鼻,而当我将这些知识综合来思考的时候,发现佛学所阐释的东西就是真理。
一个偶然机会,我开玩笑的对一个从小月经不调的患者说,她的病可能是上一代的业报在她身上,她说她父母都没有做过坏事,我问她,那他们恩爱吗?她说不恩爱。我说可能问题就出在这里。
于是,我有意的私下问了几个同样是从小就月经不正常的患者,一共七例,无一例外的,全都是父母关系不和的,经常吵架甚至打架的。有的还有乳腺增生,有的还得肝病。
用中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综合来分析一下这些患者疾病形成的原因如下:
父母关系不和,对小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小孩子的内心感觉不到爱,感觉不到安全感,于是,她们对于世界会感觉到孤单无助,心情慢慢的会郁闷起来,也对父母产生了怨恨,久郁成病,中医认为肝气郁结就会造成肝气不舒,肝主疏泄,肝气郁结不得疏泄,于是月事不准。。。。
同样的道理,乳腺增生与肝病也是由于肝气郁结所致。。。
这类疾病的治疗,当以舒肝为主,无中生有老师的刚柔四逆散方对于这类病颇有效果,非常值得研究。
佛家所说的业报之说,并非迷信,而是真理。
一个人的行为,种下的因就会在某一时候产生果,父母种下的因,由子女承受,自己现在种下的业,也必将在将来得出果。
这是一个死循环。
每个人做了一件事之后,都会在心灵深入留下一个印记,这些印记是不会消灭的,它们总会在某个时刻跳出来,给你果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相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的时候,你的灵魂里的阴影的小鬼会再次跳出来,让你不得安宁。如果做的恶业太多了,你累积的业障太多了,就会让你的内心越来越不堪重负,为什么人越来越长大,会变得越活越累?
原因就在这里。
一个女孩子,她明白了这些道理,强烈忏悔,于是她开始读佛经,抄写心经,尽管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是一个在别人看来已经是非常友善的人,但是她仍然为自己曾经对母亲的怨恨进行强烈的忏悔,她把一切罪苦都归结到自己身上,认为自己不够好。。。
她释放了,她感觉如释重负,她心里没有了怨恨了。
我对她说,你的病一定会好。她说,她还要继续努力。
善哉、诚哉。
治病,当先治心,治心,当先消业障,业障不除,心病难愈,心病不愈,身病难期。
呜呼!
转自copy Bookmark http://blog.xizi.com/?2416
第2个回答  2019-01-07
毫无疑问不公平!

本来佛学就被权力阶层和做坏事的人拿来合法化他们的丑事,凭什么?
人是独立的,人格和责任上都是独立的, 有什么资格报应在子女身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如果上辈子注定了,那么还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话吗?
谁犯罪你就惩罚谁, 人家都是统一处罚,比如死刑,死缓,坐牢多少年。

佛学呢? 瞎弄,什么都能说报应,完全不负责不统一。
第3个回答  2009-08-22
也不是全都这样,一般来说,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
你讨债还好一点,你若是还债来的,那是你自己的缘分。这很公平。
你父母养长大也不能白养,你不应分担一点吗。再有就是过去有人发了大财,会说祖上有德,人不能只要德,不要恶业,有什么不公平呢。

这是天理,天理最公平,人只看到今世,就认为不公平,报在谁的身上,那都是他自己前世的因,才有今世的果。
第4个回答  2009-08-22
君不闻满门抄斩。按古礼制的孝道,孩子偿命也是说得过去的。
礼制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今天虽然我们的礼制也是从孝字出发,父母做的一切坏事都是为了这个孩子将来,所以将来事发,孩子承担钱财债务也算是公平,不要求偿命,除非受害人的恨没那莫深、同意他父母用钱买命买身,这样可以由孩子偿还钱财债务。

道义是制定礼制的基础。
对道义的不同理解,产生不同的礼制。外国的礼制淡化孝道、强化个人权利,在法律和礼制上,孩子没有义务为父母偿还与他无关的债务,因为在道义上他们不会受到谴责而有这样的礼法。

我们要不要学外国,首先要从道义上讨论。佛家以空为胜,所以说世俗之道义不空,乃佛家方便法门,故道义以众生方便为要。道义决定下了,礼制自然建立,礼制建立了,法律自然制定,法律制定,依法即是公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