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性格

如题所述

浅悟中国性格:和谐包容,自强不息
(摘要)

国家性格既不同于个体自然人性格,也不同于个体民族性格,她是整个国家复合文化体系、思想体系、宗教体系、价值体系、利益体系等决定的意识趋向和行为表现相互作用的精神状态,也是国家存在特征。因此,她不能单纯用描写人物个性或民族个性的手法去刻画。但她又是由全体国民性格、民族性格和国家之外的族裔性格的共性构成的,对他的描述有必然带有拟人化的特征。因此,就一个国家的性格而言,既无确切定义,也无完美诠释,更无唯一答案,只能从国家文化、思想、政治、经济、军事、宗教、自然科学技术等发展历史的脉络中,从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整体表现的共性特征中提炼出尽可能简洁贴近的描述。她的深层次是极其复杂的,而且任何简短的描述都不可能恰如其分地套回到过去每一个历史时期,只能是全部历史中一个国家的行为主线,那个主导国家发展最正面、最阳光、最积极、最有推动力的性格特征。就中国性格而言,可以试着用下面八个字来表述:和谐包容,自强不息


和谐: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灵魂是“儒释道”合一的综合思想体系,而各种思想体系的最大合集,即最大统一性都是旨在缔造中庸和谐、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社会,而且是始终致力于建立最大范围的和谐社会,以致于整个和平且和谐的世界。尽管几千年来朝代更替,权力易主,邻邦互往,文明互动,但中国文化的基因始终未变,只是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智慧层次和文明程度越来越高,整个国家各阶层始终向的往社会形态是和谐。这是中国性格的显著特征之一,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遗传着的思想文化基因和种族血液基因使然。
尽管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生过无以计数的不和谐、不和平的历史时段,经历过千千万万因人祸而遭难的悲惨岁月,殃及过亿万人家的温馨与幸福,但整个社会却始终排斥着、压制着、打击着、消灭着、掩埋着、淹没着所有危害和谐社会生成、生存、发展的思想文化元素,使社会整体保持和谐繁荣昌盛的景象。无论历史记载中有多少惊心动魄的征战和杀戮的故事和史实,但究其事件的本质,都不过是致力于缔造和谐社会的各种力量之间斗争的过程中当时无法避免的各方当事者的牺牲,而最终都是以致力于缔造和谐社会的力量赢得和平、开创治理并延续太平盛世的结局而构成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每一个大的阶段,而每一个大的阶段的连接与集合构成了中华人类文明的历史。当然,也可能是胜者王侯败者贼,争斗双方谈不上谁是正义,谁是无道,但最终使社会归于平静、迈入祥和发展阶段的力量依然是主张建设和谐社会的力量。

包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多民族国家,兼收并蓄各民族优秀文化和文明智慧。在国家的治理上,突出的特征是整体包容性;在处理国际地位的方略上,同样是坚持和平共处的包容性原则。
“包容”形容一个人宽怀大度、宽宏大量、容忍性很强,能够以比较平和温柔的方式化解冲突与矛盾,甚至是一触即发的战争。“包容”并非一味地强调所有事情中积极的一面,刻意回避和隐藏矛盾、消极、、不利的一面,以纯乐观态度认识和处理问题,而是以温和的态度消解矛盾,以疏导的方式为争端双方寻找能达到共同目标或各自目标的通道;包容也不是一味忍让,不是牺牲大部分的利益而换取暂时的安宁;包容是大智慧的结晶,是处理所有问题中最首要的立场表现,是既避免极端行为,又能够解决争端的超强智慧的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治久安的社会营造艺术靠的是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一个包容性强的国家和民族,不但自身的的社会和谐昌盛,而且其周边的关系也会和睦,共处性很强,同样反过来为进一步维持国家的稳定昌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包容不仅体现的是涵养,更不是软弱和无能,而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自信,一种勇敢,一种不懈追求的坚强意志和高超艺术。能够以包容的心态应对复杂的问题,实际上表现出超人的胆略、智慧、坚毅和自信。

自强不息既是一个整体的性格特征,也可以分解各自的特征:
自强: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奋发图强的精神在全人类堪称楷模。从人类用意识主导社会秩序的时代开始,世世代代,中国各族人民都在致力于建立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在西方工业革命以前,中国始终是世界上最强大富裕、度过和平且繁荣昌盛时代最长的国家。西方工业革命以后,中国虽然遭受了冲击,道路十分曲折,但中国人民建设、发展强大富裕国家的精神和力量始终在增长。而且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更多的是依赖本国文化的基因和本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自强”的特色尤为突出。中国有古话:“男儿当自强”,“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事实上,中国每个男人的性格本身就如同国家性格的细胞一样,组成了中国性格的主体,

不息:中国在自我发愤图强的历史中,遭遇过无数次的劫难,中国文明也遭到一次次的冲击和破坏,但是中国人民以极其顽强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拼死奋斗,使整个国家一直保持着地理、政治、思想、文化的完整性和延续性,而且一个时代比一个时代强大,一个朝代比一个朝代繁荣,一个世纪比一个世纪进步,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毁灭中国,也不能阻挡中国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发展脚步。

自强不息的精神性格是中国几千年来成长壮大的力量源泉,没有哪个多民族的国家能够在延续几千年的历史中始终保持着稳定强盛的状态,历史和文化没有任何断层。

虽然浩瀚的中国史志记载中可能多是令人战栗和不堪回首的征战故事,而和平盛世时期的故事却相对较少,但是细算起来,真正因为不和谐、不包容的思想元素导致的动乱历史时段、区域及牺牲者,与太平盛世岁月、范围和安居乐业、颐养天年、寿终正寝的人类相比是极其短暂、狭窄和微乎其微的,我谓之“乱世皆故事,盛世不计年”。因此,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个始终向往、追求和缔造和谐包容社会的历史,这是主线、主体、主干,是正面,是阳光面。这些思想文化的基因在春秋战国前后的历史时期就已经形成并发育比较完善,无论是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还是孔孟之道的“忠孝仁义礼智信”,以及诸子百家的百鸟争鸣、百花齐放,还有“我佛慈悲,普度众生”等等,所有的思想文化的脉动旋律的共鸣节奏,即共性,都是和谐,他们相互伴生,相互包容。因此中国思想文化体系的灵魂和主旋律就是和谐,是这个以中土文化为骨架、包容多民族性格共性的国家性格本质,如同一个人性格的本质,只不过这个性格是由所有中国人性格的主体共性所构成的性格。

虽然世界其他各民族同样追求和平、和谐与包容,但由于绝大多数民族的文明继承连续性和发育周期都无法与中国相比,进入由文化思想意识主导社会发展秩序的时期都相对比较晚,因此其体系都不如中国相对完善、完备、完整,因此作为整个国家的性格特征都不如中国凸显;同时中华民族自古又是全人类最大的成国家建制的民族团体,虽然历经百朝千代,统治者可能并非一个统一的民族血统,但其思想文化的主线、国家的治理和发展模式却一直是没有大的变化,因此其思想文化基因遗传的连续性、规模和质量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无法相比的。因此,虽然全人类都有追求和谐包容的共同性格,但站在国家性格的高度上,用“和谐包容”来标识中华民族的性格,即中国性格是最为合适的。虽然世界上也还有其他文明古国,但这些国家在文明发展的历史上互相纠缠较多,相对独立稳定且大规模发展的历史都不如中国,思想文化的基因形成较晚,宗教基因成分较多,不同宗教的对立性较强,相容性较差,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耗费在宗教冲突中的历史较长,对人类文明的破坏性较大,历史断点多,文化断层大,削弱了国家性格基因形成、发育的动力,影响了发育的环境,因此,同样不如中国具备用“和谐包容”来作为国家性格特征的更充分的条件。

中国之所以发展了非常完备的文化思想体系,正是中国人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性格缔造的结果。无论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波澜壮阔的大事,以中原文化、黄河文明为主线的中国文化始终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即便是非汉族的邻邦入主中原,改朝换代,但汉文化的本性依然没有改变,元清两代的统治者更是继承和发扬了汉文化的优点,推动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开创了封建时代中原文化历史上最大的传播和占据范围。这就是中华民族和谐包容自强不息性格所决定的。因此是“和谐包容自强不息”的中国性格决定了中国的历史命运。

现代中国,已不可能停留在只靠睦邻而与世界相处。从100多年前已不能孤立地存于世上,看到了几千年来从未见到的人种和文明,到今天的全球一体化,中国命运将如何,同样取决与中国性格。不管经历过多少坎坷,中国性格依然推动着中国成为世界最强盛最繁荣的国家之一,依然坚定不移地向世界播撒中国文化、中国文明的影响力,依然影响和推动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发展。也包括在今天世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复杂背景下,中国性格,或中国式思维,或中国式理念将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25
中国性格里面包含的有:和谐包容、自强不息;外柔内道、以孝得和;坚韧不拔、和谐中庸;外圆内方、勤劳顽强;但是总结到最后我觉得:随波不主流作为中国性格的核心内涵最为贴切。

中国性格——随波不主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