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是采用什么制导系统

如题所述

著名的“响尾蛇”空对空导弹采用的制导系统,基于红外线导引原理。这种原理也被称为热导引或追热导引,它通过感应和追踪目标物与周围环境的红外线信号强度差异,来掌握目标的位置和动向。
在美国的沙漠地区,生活着一种毒性极强的响尾蛇。尽管它的眼睛已经退化,几乎成了瞎子,但它捕鼠的技巧却非常灵敏和准确。研究发现,响尾蛇的眼睛前下方有一个凹下的小窝,里面长着一个对红外线非常敏感的探热器。这块薄膜状的探热器厚度仅为10到15微米,却能接收波长为0.01毫米的红外线。当热体的红外线照射到这个探热器上时,它就能发出信息,让响尾蛇知道热体的准确位置。即使在夜间,当爬虫、老鼠、小兽已经入睡且体温持续发出红外线时,响尾蛇也能凭借这个奇妙的探热器感知它们的存在,并准确无误地将它们捕获。
红外线导引技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攻击方使用特殊的红外线照射目标,并利用反射的信号作为武器导引的依据。这种导引方式最初是以夜间使用的红外线探照灯为基础,旨在帮助在夜间行驶或寻找目标。然而,这种方法在导引方面并没有取得成功的发展。
第二种导引技术是根据目标本身释放的红外线信号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差异来识别目标并进行攻击。这种被动导引方式不需要对目标进行额外的红外线照射,从而省去了额外的装备,并且不会惊动目标。不过,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如果目标与周围环境的红外线信号差异不大,或者过低而无法分离出来,那么就无法作为导引的依据。
早期的红外线导引系统主要追踪目标散发出的特定波长的红外线强度。这种系统只是在寻找和追踪指定波长下的最热目标,而无法判断这个热源是否是实际的目标。即使加入了冷却技术和改进寻标器对信号的灵敏度,这种设计的基本能力和限制并未改变。直到新一代的红外线影像(IIR)技术被应用后,红外线导引的性能才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升。红外线影像不再是单纯的看到一个热源,而是能够进一步显示目标的大致外形轮廓,类似于电视影像的形式。这种技术为红外线导引提供了两项新的能力:分辨目标的外形和正确追踪目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