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发表论<<论持久战>>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呢?

如题所述

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讲演《论持久战》,至6月3日结束。
抗战已坚持了十月,北平沦陷、华北沦陷、南京沦陷。徐州会战虽然李宗仁指挥取得局部胜利,但是日军紧咬不放,5月后徐州沦陷,蒋介石为阻止日军追击,下令炸毁黄河花园口段大堤,这一举动虽然阻滞了日军的进攻,但亦使豫皖苏三省土地成为泽国,上千万灾民流离失所。 大面积的国土沦陷,使得许多人开始被失败主义的情绪所笼罩,出现了大量的投降注意,认为再战必亡国
同是出现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亡国论》亲日派主张投降日本,认为双方实力悬殊,国民政府无力再战
《速胜论》亲英,美派主张取得英,美支持,迅速结束战斗,一举消灭日本
正当人们迷惑不解的时候,毛泽东提出了《论持久战》,给大家指明了一条道路。一时间,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八路军总部的人员,都开始学习起这本小册子来。
《论持久战》为中国抗日指明了方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8-15
当时的中国有对于抗战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失败论,认为日本科技发达,国家富强,中国一定不是日本的对手,打也是失败,不如投降。还有一种观点是速胜论,认为日本领土狭小,缺乏资源,无法承担大规模战争,所以很快就可以被中国击败。这两种观点一种盲目悲观,一种盲目自大,都对当时的抗战产生了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写了《论持久战》,用来说明为什么中国不会亡国,但也不能速胜的道理。
第2个回答  2006-08-15
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讲演《论持久战》,至6月3日结束。
抗战已坚持了十月,北平沦陷、华北沦陷、南京沦陷。虽有平型关、台儿庄大捷,但面对东方最强大的帝国主义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落后的中国,抗战的前途如何,究竟能否和怎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举国上下,人们在寻求答案。
《论持久战》,似茫茫迷雾中的一盏明灯,透亮了人们的心……

参考资料:解放日报

第3个回答  2006-08-16
没有美国参战,日本能那么快投降吗?日本会不继续加大对中国的兵力吗?
我国必然遭受更大生命和财产损失。

结果还不是忘恩负义。

当然不是伟大的毛,它的恩人她报恩比谁都快,内战一结束不就报了吗?

所有中国人应该搞搞清楚谁才是敌人谁才是朋友,有点自己的大脑。
第4个回答  2006-08-16
抗日战争艰苦时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