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倚栏古诗拼音版

如题所述

岁晚倚栏古诗拼音版如下:

suì wǎn岁晚    

bái jū yì 白居易   

shuāng jiàng shuǐ fǎn hè,fēng luò mù guī shān 。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rǎn rǎn suì jiāng yàn,wù jiē fù běn yuán。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hé cǐ nán qiān kè,wǔ nián dú wèi hái。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mìng tún fèn yǐ dìng,rì jiǔ xīn mí ān。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yì cháng xīn yǔ kǒu,jìng niàn sī zì yán。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qù guó gù fēi lè,guī xiāng wèi bì huān。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hé xū zì shēng kǔ,shě yì qiú qí nán。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赏析:

《岁晚》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首先描绘了"月映林塘""风含笑语"的静谧凉爽的秋夜景色,然后叙述了诗人一行的赏玩过程,水边观影,驻足赏菊,携幼寻芳,野外泛舟。诗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同时更加珍惜秋夜的美好时光,也流露出年华老去、岁月不再的感慨惋惜。

全诗纯用白描,语言平实,取材集中典型,意境清幽雅净,人物活动富有情趣,情景谐和,含蓄凝练。

这首诗的题目"岁晚"实际上是取自末句"岁晚惜流光",指农历九月。此时秋水澄碧,菊花正开,丝毫不比春景逊色。并且由于时近岁暮,"此景过后更无景",因而比春景更令人爱惜。王安石以时而不是以景为题,正是为了突出这种"岁晚惜流光"的感情。

"月映林塘澹",可见不是朦胧新月,至少是半月。明月与清波相映,明朗动人,这就为"坐野航"作了伏笔。而塘畔菊花,藏于枝叶之中,虽有月照,依然黝暗,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必须去"寻"。"风含笑语凉",着一"含"字,可知笑语在风中缓缓荡漾。

那么,这风就是微风了。正因有此微风,才能"小立伫幽香"--小立片刻,等待花的"幽香"一缕缕飘来。由此可见,作品所展现的幕幕图景,尽管流转变化,却和谐统一。诗人运笔是颇为细密的。

中间两联正面描叙诗人的赏玩过程。"俯窥怜绿净"是赏水,"小立伫幽香"是赏花。"绿静"二字颇可玩味。王安石之前,已有不少诗人分别用"绿""静"来表现水的动人,如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

所以,用"绿静"来代指水,就暗含了这一类描写在内,因而其作用也就不限于和"幽香"成对,求得属对工整,同时也富于画意,正好显示了水的"可怜"(可爱)。"俯窥"二字也不宜随便读过。宋人许顗《彦周诗话》有云:"荆公爱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如'秋水写明河,迢迢藕花底'。

又《桃花》诗云:'晴沟春涨绿周遭,俯视红影移鱼船。'皆观其影也。"由此不难看出,这里的"俯窥"池塘,并非仅仅看水,而是入迷地欣赏着"水中影":月影、树影、花影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窥"字相当传神,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诗人的个性;不仅如此,它还和"小立"形成对照,风致悠然。

"携幼寻新的"承"小立伫幽香"而来:塘畔的缕缕幽香诱惑着诗人,于是他兴致更高,"携幼"相寻。画面中出现了一老一少,相互之间又是如此亲密,可以想见他们款语绵绵,这就照应了上文的"笑语"。

"扶衰坐野航",进一层表现赏玩之兴。"扶衰",虽衰老而强起;"野航",一种"恰受两三人"(杜甫《南邻》)的小船。年老体弱,而所坐又非画舫楼船,既无箫管之喧,又无友朋之乐,却唤起他如此高的游兴。

不为别的,正是这秋月映照着的林塘夜色和"岁晚惜流光"的深切感情。所以"扶衰"并非叹老,"野航"亦非嗟贫,而是要通过两者更深刻地反衬出他的情怀。

尾联画龙点睛。"延缘",徘徊流连。"延缘久未已"具有很大的容量,它不仅包括了上述全部赏玩过程,还表明"扶衰坐野航"之后诗人仍在夜游。至于他何时会"已",没有明写,也没有暗示,只是意味深长地说明了"延缘久未已"的原因:"岁晚惜流光"。

有了这一句,全部描写赏玩的画面就获得了灵魂,也就不必再去追问还会"延缘"多久,而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去回味。此诗虽然用笔平实,仍有含蓄不尽之意,原因正在于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1-10

岁晚倚栏古诗拼音版如下:

suì    wǎn    

岁    晚    


-

bái    jū    yì    

白    居    易   

shuāng    jiàng    shuǐ    fǎn    hè    ,    fēng    luò    mù    guī    shān    。   

霜    降    水    返    壑    ,    风    落    木    归    山    。   

rǎn    rǎn    suì    jiāng    yàn    ,    wù    jiē    fù    běn    yuán    。

冉    冉    岁    将    宴    ,    物    皆    复    本    源    。    

hé    cǐ    nán    qiān    kè    ,    wǔ    nián    dú    wèi    hái    。    

何    此    南    迁    客    ,    五    年    独    未    还    。    

mìng    tún    fèn    yǐ    dìng    ,    rì    jiǔ    xīn    mí    ān    。    

命    屯    分    已    定    ,    日    久    心    弥    安    。    

yì    cháng    xīn    yǔ    kǒu    ,    jìng    niàn    sī    zì    yán    。    

亦    尝    心    与    口    ,    静    念    私    自    言    。    

qù    guó    gù    fēi    lè    ,    guī    xiāng    wèi    bì    huān    。    

去    国    固    非    乐    ,    归    乡    未    必    欢    。    

hé    xū    zì    shēng    kǔ    ,    shě    yì    qiú    qí    nán    。    

何    须    自    生    苦    ,    舍    易    求    其    难    。    

《岁晚》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首先描绘了"月映林塘""风含笑语"的静谧凉爽的秋夜景色,然后叙述了诗人一行的赏玩过程,水边观影,驻足赏菊,携幼寻芳,野外泛舟。诗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同时更加珍惜秋夜的美好时光,也流露出年华老去、岁月不再的感慨惋惜。

全诗纯用白描,语言平实,取材集中典型,意境清幽雅净,人物活动富有情趣,情景谐和,含蓄凝练。

这首诗的题目"岁晚"实际上是取自末句"岁晚惜流光",指农历九月。此时秋水澄碧,菊花正开,丝毫不比春景逊色。并且由于时近岁暮,"此景过后更无景",因而比春景更令人爱惜。王安石以时而不是以景为题,正是为了突出这种"岁晚惜流光"的感情。

"月映林塘澹",可见不是朦胧新月,至少是半月。明月与清波相映,明朗动人,这就为"坐野航"作了伏笔。而塘畔菊花,藏于枝叶之中,虽有月照,依然黝暗,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必须去"寻"。"风含笑语凉",着一"含"字,可知笑语在风中缓缓荡漾。

那么,这风就是微风了。正因有此微风,才能"小立伫幽香"--小立片刻,等待花的"幽香"一缕缕飘来。由此可见,作品所展现的幕幕图景,尽管流转变化,却和谐统一。诗人运笔是颇为细密的。

中间两联正面描叙诗人的赏玩过程。"俯窥怜绿净"是赏水,"小立伫幽香"是赏花。"绿静"二字颇可玩味。王安石之前,已有不少诗人分别用"绿""静"来表现水的动人,如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

所以,用"绿静"来代指水,就暗含了这一类描写在内,因而其作用也就不限于和"幽香"成对,求得属对工整,同时也富于画意,正好显示了水的"可怜"(可爱)。"俯窥"二字也不宜随便读过。宋人许顗《彦周诗话》有云:"荆公爱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如'秋水写明河,迢迢藕花底'。

又《桃花》诗云:'晴沟春涨绿周遭,俯视红影移鱼船。'皆观其影也。"由此不难看出,这里的"俯窥"池塘,并非仅仅看水,而是入迷地欣赏着"水中影":月影、树影、花影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窥"字相当传神,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诗人的个性;不仅如此,它还和"小立"形成对照,风致悠然。

"携幼寻新的"承"小立伫幽香"而来:塘畔的缕缕幽香诱惑着诗人,于是他兴致更高,"携幼"相寻。画面中出现了一老一少,相互之间又是如此亲密,可以想见他们款语绵绵,这就照应了上文的"笑语"。

"扶衰坐野航",进一层表现赏玩之兴。"扶衰",虽衰老而强起;"野航",一种"恰受两三人"(杜甫《南邻》)的小船。年老体弱,而所坐又非画舫楼船,既无箫管之喧,又无友朋之乐,却唤起他如此高的游兴。

不为别的,正是这秋月映照着的林塘夜色和"岁晚惜流光"的深切感情。所以"扶衰"并非叹老,"野航"亦非嗟贫,而是要通过两者更深刻地反衬出他的情怀。

尾联画龙点睛。"延缘",徘徊流连。"延缘久未已"具有很大的容量,它不仅包括了上述全部赏玩过程,还表明"扶衰坐野航"之后诗人仍在夜游。至于他何时会"已",没有明写,也没有暗示,只是意味深长地说明了"延缘久未已"的原因:"岁晚惜流光"。

有了这一句,全部描写赏玩的画面就获得了灵魂,也就不必再去追问还会"延缘"多久,而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去回味。此诗虽然用笔平实,仍有含蓄不尽之意,原因正在于此。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