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老人去世后,有好多禁忌与风俗,你知道有哪些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03
1.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兄弟民族有五十六个,不但“一方一俗”,而且由于民族的不同,丧葬习俗因此各异。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将丧葬看作家庭中的一件大事。丧葬礼仪在周朝已经初具规模,经过二千多年的发展演丛让变形成了一系列庞大而繁杂的礼仪。葬礼体现出人们对死亡的理解和所持态度,也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心理特征。
2. 位于山西省南部黄河与汾河交界处的农村,这里的农村葬礼在十几年前还是很讲究,并且颇有“古风”格调的。包括我上述提到的地方,广大农村对老人去世有以下“禁忌:”
3. 选择“风水宝地”和“择吉安葬”。用四川的风俗习惯,应该请“阴阳先生”,花钱不多,我为先父选择骨殖安葬的方位,均是采用“子午向”,这个可以用罗盘,也可以使用手机勘定。阴宅风水一说,传承千年,源远流长,在一个“虚空的法界”尤其重要。希望认真处理,不可草率从之。
4. 先人故去,禁忌“热死热埋”。应该停放12小时至72小时内妥善安葬。当然,特殊情况不在此例。在先人故去后,如非特殊情况,建议不要马上放入“冰棺”,因为这个时候故去的先人属于“中阴身期”,某些思维意识犹在,贸然将遗体放入冰棺,容易导致先人坠入寒冰地狱及饿鬼道。
5. 先人故去,宜早“入土为安”。我的看法是,应该遵从当地的“公序良俗”即大家公认的“入土为安”,同时,可以减少一些费用和精力。
6. 在移动遗体时(如从医院到太平间)均应“打伞遮阳”,个别地方还要“喊山引魂”。先人的遗体或者骨灰等,不应该直接被阳光照见,需要后人打伞遮阳或者搭棚遮阳。“喊山引魂”是在下葬前,后人要高喊先人的姓名、生辰,以助先人“魂兮归来。”
7. 墓穴“暖坑“。墓穴内务必暖坑,不可冷穴,不要被日光、月光、星光照见。挖好墓穴后,就要在穴内焚化纸钱,待燃尽后,方可下葬。墓穴上方应该用棚或者大伞遮住日、月、星辰。
8. 先人下葬前,墓穴内不可以留有任何活人的脚印、手印、身影等,如果不小心留下,可以用纸钱将印记抹平,再下葬。
9. 在下葬现场,孕妇、产妇、生肖犯冲者必须廻避大吉。具体说就是与逝去先人的生肖相同者。
10. 给先人下葬后,所有人在返回家中时,均不要回头,免得你看见不该看见的东西。尤其是体弱者,或者具有灵异体质的后人。
11. 给先人下葬回家后,务必洗手,照镜、除秽。四川农村就是在山上折几枝柏树枝,放在归家路上,待白烟冒出时,从后面跨过去,消除坟场的气息。(但是,应该切记管理好火源,完毕后用水或者泥土掩埋,确定无火星后,方可离开。)
12. 关于(葬礼)风俗问题,简单回答如下:以晋南黄河与汾河交界处的农村为例,他们的丧葬礼仪大致可以分为“小殓”、“报丧”、“封棺”、守灵、降香、冲灵、出殡、安葬等环节。在以前,整个丧葬过程庄重肃穆,隆重气派。我们应该看到,丧礼过程中,文化的影子浸入其中,葬礼不是渗毁局独立形成的,是多种文化交织而成的产物。
13. 晋南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可能至今还是保留了一些丧葬礼仪文化,如,在停丧期间表演了余侍当地在“冲灵”时的“响板”表演。
14. 结束语:丧葬习俗各处不同,你的家乡是什么礼仪呢?你有什么不同看法,请你老指点!
15. 农村老人去逝后的禁忌:不能说死了,七八十岁的说“老了”,年轻一点的要说“走了”。子女一百天之内不能剪头发,等过了百日后才能理发。去逝第一年大年初一不能串门拜年,否则人家会不高兴,感觉很晦气。第一年过年不能贴对联,第二年贴蓝对联,等三年就可以贴红对联了。
16. 老人去逝后的风俗:在最短的时间内先“指路”,就是用谷秸绑一个像马驹形状的“罗马子”,上面搭上一件老人穿的上衣,到大门外的路口上,由长子手拿一根高梁桔,站在高凳子上,面朝西南方向,高梁桔指向西南方向,嘴里喊:(爹或娘)你上西南,连喊三遍,其他子女随声咐合:你上西南。然后长子跳下凳子的同时,并将凳子用力蹄倒在地,所有子女跪地磕头,帮忙办丧事的人将“罗马子”烧掉,子女哭着回家,“指路”的仪式就算结束了。
17. 第二天即二日,出嫁的女儿一路哭着回家,给婆婆磕头,名曰“谢婆婆”,也是给爹娘“哭路”,让老人去阴间的路上走得顺畅。
18. 二日,早、中、晚送三趟“江水”,就是去村头的路口上给阎王爷烧纸泼汤,希望能让老人过关。晚上“烧马子”,就烧一个纸马,让老人骑马去西天佛爷殿或老母殿报到,名曰“发盘缠”。
19. 第三天出殡下葬,中午,老人的女儿媳妇及侄女要到坟地“煎糕”,就是把墓穴烧热,免得老人去“新家”感到冷。出殡前,子女要在灵杦前陪老人吃最后一顿团圆饭,一生的亲缘就此了断。
20. 下葬后第三天大清早圆坟,中午上三日坟,烧五七,烧百日,烧忌日。
21. 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些习俗已经越来越陌生了。在农村来说,办祭祀比城市办的要讲究的很多,在丧事的现场,不能说笑,不能穿红戴绿,特别是晚辈们更要遵守这祭祀方式。有来吊唁的,要跪拜叩头还礼,灵棚前有晚辈一直在那等候,前来吊唁的时候去叩头迎接,然后别人祭拜的时候要跪在两边叩头谢礼,现在在城市里边,南来的北往的,有很多规矩,就没有从前讲究了,丧事的规矩,也随着主持人的不同,礼节上也有变化。
22. 其实人去世以后,不管葬礼举办的有多么丰富,其实去世的人,也不知道,只是给活人看着热闹的,我们家有多孝顺,老人去世了,我们办的有多隆重,互相攀比,搭戏台吹喇叭,其实我觉得还是应该厚养薄葬,活着的时候给他吃的好一点,穿的暖一点,那是一种享受死了的花个一百万两百万十是一点都不知道,没有必要这么铺张,浪费有这个孝心,就应该在活着的时候让他活得潇洒,活得快乐,活得有尊严,这是真正的孝顺。
23. 我们这老人去世了,不许吃面条、粉丝,说吃这些东西与死者牵连不断,对活着的人不好,怕被死人带走。在吃饭的时候,盘子和碗不能摞起来,说碗碟摞起来就会丧事不断,没有科学根据,只是想讨个吉利而已,总之很多禁忌都是想,希望家人不要遇到这样的事,寓意着家里面的人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每个人都能长命百岁。
24. 说归说,做归做,每家的丧事办都不是太相同,每一个禁忌都是考虑到对活人好一点,现在这个社会了,迷信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大家也都明白,不管别人家怎么办,都是对。
25. 首先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一般农村不管是喜事,有老人去世,还是生孩子,讲究的细节特别多。像家里有老人的去世的话。
26. 禁忌:第一,家里的老人去世的话,子女,亲戚悼念之后,不可以去串门,因为别人会忌讳。第二,家里老人去世,子女禁穿鲜艳的衣服。第三,三年不可以贴对联。过年了不可以起早。
27. 习俗:第一,老人去世后女儿要回婆家讨孝,不管长辈,还是小孩,见面不说话就要磕头。第二,老人去世,三天要圆坟。第三,去世五七,一百天,一年,两年,三年,都要上贡品。还要每年的大年三十去坟上送饭。
28. “领羊”是甘肃人祭祀祖先的一种方式,是各种祭祀活动中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一种仪式。献祭开始时,奏乐,亡者的子女或外甥等晚辈,奉献出一只活羊(当地人认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