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褒治盗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1

1. 文言文 《韩褒传》 翻译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人。韩褒从小有大志,喜好学习而不拘泥于章句之学。他的老师感到奇怪就问他,他回答说:“章节句读的学问,常常听取您的教导,至于研究比较道理的异同,请(允许)我依从我个人的喜好。”老师因此感到他奇特。到长大以后,广泛地涉猎经史,个性深沉,谋略远大。当时周文帝做刺史,一向听说韩褒的名声,以客礼相待。到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所害。各位将领派人迎请周文。周文拿(是)去(是)留的计策问韩褒,韩褒说:“这是上天赐给的,还能迟疑吗!”周文采纳了他的计策。大统初年,调任行台左丞。

出京外任为北雍州刺史。雍州北面环绕着山,常常有盗贼。韩褒暗地里查访.都是豪门大族所为,却假装不知道这件事(宾语前置)。对他们多加礼遇,对他们说:“我是读书人出身,怎么懂查究盗贼的事情?仰仗各位与我共同分担忧愁。”于是把那些是乡里祸患的凶暴狡猾的年轻人(定语后置)都召集起来。让他们负责照管,划分地界,有盗掠的事情发生而不能抓获的,以故意放纵论处。于是那些被任命的人没有不惊惶恐惧的,都自首认罪说:“以前发生的偷盗劫掠的事情,都是我们做的。”所有同伙.都列出他们的姓名,有的逃亡隐藏起来的,也说出他们藏身的地方。韩褒于是把写有盗贼名字的簿子收起来。在州门口出文告说:“自己知道自己做盗贼的人,可以赶快来自首,就免除他的罪。过了这个月不自首的,(一旦捉拿到了)要暴尸示众,没收财产,妻子儿女归官,用来赏给先前来自首的人。”十来天之间,所有盗贼都来自首了。韩褒取来写有盗贼名字的簿子核对,完全没有差错,一并宽宥了他们的罪行,允许他们改过自新,从此盗贼不敢作乱。入京做给事黄门侍郎,调任侍中。

累官调任汾州刺史。在此之前,齐国军队多次入侵,百姓不能正常耕作,先前的刺史,没有人能防御抵挡。韩褒到任以后,恰好敌寇来犯,于是不告知属县。百姓既然没有防备,因此多被抢掠。齐国人很高兴没被发觉,认为汾州先前没有集中军队,现在回去一定不会被追击,因此(防备)更加松懈,不筑营垒。韩褒已在此前率领精锐的部队,埋伏在北山中,分别占据险要的地方.在他们回去的路上堵截。乘着他们的士兵懈怠,放出伏兵攻击他们,把他们的士兵都俘虏了。按照旧例.俘获活口的,一并送到京师,韩褒趁机上奏道:“所俘获的敌人的士兵,不值得以多为能,俘虏他们而羞辱他们,只是增加他们内心的愤怒罢了。请允许全部放还,用恩德回报仇怨。”皇上下诏书答应了。从此抢掠的事情很少发生。

韩褒先后为三代皇帝做事,以忠厚而知名。武帝非常敬重他,常常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他.每次入朝觐见,一定先下诏让他坐下。才开始谈论政事。

2. 文言文 以盗治盗 翻译

长安集市偷盗特别多,商家苦不堪言。

皇帝就此事征询张敞的意见,张敞认为可以禁绝偷盗。张敞上任后,登门求教长安父老。

了解到偷盗头目有几人,生活都十分富足,出门骑马,有小童侍从。乡里人以为是他们是有道德的人。

张敞全都叫来责问,于是宽贷他们的罪责,但抓住他们过去所做的坏事,让他们去抓小偷来赎自己的罪。偷盗头目说:“如今一旦叫他们到京兆府,恐怕各个小偷都会害怕,愿一切交给我们来安排。”

张敞把偷盗头目都任命为役吏,送他们回去。他们摆了酒席,小偷们全都来祝贺,而且喝醉了酒,偷盗头目用红褐色颜料在他们的衣襟上做记号。

官吏坐在巷口查看走出来的人,衣裾涂着红褐色颜料的就把他抓住捆绑,一天就逮捕了几百人。追究他们所犯的罪责,有的一人作案百余起,全都进行处罚。

自此以后,击鼓打官司的很少,集市上没有偷盗,皇帝嘉奖了张敞。

3. 宋人学盗文言文阅读

选自:《列子》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

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无不探也,未及时,以脏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

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

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下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无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译文: 齐国一个姓国的是首富,宋国的一个姓向的极穷,(姓向的)从宋国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姓国的告诉他说:“我善于盗窃。一年就自给,两年就自足,三年就大丰收,从此往后,施舍到的(大)有州(小)有弄巷。”

姓向的大喜,知道了他做盗贼的话,却不知道他做盗贼的办法,于是穿墙破室,(只要是)眼睛看见的手所碰到的没有不偷的,没多久,(就)人脏并获被判罪,连他祖辈的财产都被没收了。 姓向的认为姓国的在骗自己,就去埋怨他。

姓国的说:“你是怎么做盗贼的?”姓向的就将自己偷盗的情况说了。姓国的说道:“哈哈!你偏离做盗贼的方法也太远了吧?现在我告诉你吧。

我听说天有时,地有利,我偷盗天地的时利,云雨滋润,山川孕育万物,以使我的禾苗成长,生养我的庄稼,筑我的墙,建我的房屋;陆地上我盗禽兽,水里我盗得鱼鳖,没有一样不是盗得的啊。所有庄稼、土地树木、禽兽、鱼鳖都是天地所生,哪有是我所有的啊?但是我偷盗天的就没有祸殃;而金玉珍宝、谷物锦缎财物,是别人聚集的(财物),哪是天所拥有的啊?你偷盗那些东西被判罪,怎么能怨恨(我)呢?”。

4. 文言文翻译:瑜以凡才,欲见之

1、(我)周瑜以平庸的才能……

2、(秦王嬴政听说韩非是个德才兼备的人,)便想约见他。韩非正好作为韩国的使者来到秦国

原文: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 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 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 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 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译文】

我是个平凡的人,过去受到讨逆将军的特殊的厚爱,委托我很重要的事。于是担负 建威中郎将,统帅着兵马,指挥战斗,自己尽心效力于参与作战。规画平定了巴州蜀州,又接着占领荆州,凭借着国家(与吴主)的威力,觉得事业的成功好象就在手掌之中。后来因为不注意,中途得了急病,前些日子医治疗养,病却是日日加重不见减轻,人生必有一死,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实在不值得叹惜。只是遗恨平生的志向没能得到施展与践行,又不能再受到您的教诲和差遣了。

现在曹操在中原称雄,疆场未得平静,刘备寄住在荆州,实在象是养虎为患,天下的事还不知结局如何,这真乃多事之秋,是文臣武将忙得不能按时吃晚饭的时候,是主公思考焦虑的日子啊。

(在这样的日子里)鲁肃是个忠诚严正的人,遇事不会随便苟同,他是可以代替我的人。

人到临死时,他的话是善意的忠诚的,倘若对主公说来可以采用的,我死而元憾了。

5. 北史 列传第五十八 全文翻译

韩褒被贬为北雍州刺史。

雍州北边有山,山中有很多盗贼。韩褒暗中探访这件事,知道这都是些豪杰做的,却在表面上假装不知道这件事。

(韩褒)对他们(应该是豪杰)说:“我是从书生的身份做官的,怎能知道怎么督察盗贼呢?只能靠各位一同分担这份忧患罢了。”于是把那些豪爽狡黠向来在当地为非作歹的少年都找来,作为主帅,为他们划分(管辖的)地界,如果有盗贼作案又没有抓获的,以故意放纵盗贼的罪名处置(这些少年)。

这样,那些被部署的人没有不害怕恐惧的,都低下头来说“之前盗贼的案子,都是某些人做得。”所有做案的人,都被写下了性命,有些逃跑躲藏起来的人,也都被说出了他们所在的地方。

韩褒就把盗贼的名簿收起来,在城门上悬挂大榜说:“自己知道自己做了盗案的人,就快些来自首,立刻可以除去罪名。这个月结束还不来自首的,当中处以死刑,妻子和孩子没收,赏给之前自首的人。”

一旬的日子(十天)之内,盗贼都来自首了。韩褒拿来名簿对照,一个不一样的都没有,都原谅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改过自新,这样盗贼就平息了。

(韩褒)升职为黄门侍郎,又出任侍中,就职都督、西凉州刺史。羌、胡民族的习俗,轻视贫穷弱小,崇尚豪杰富裕。

豪强富裕的家族,像仆录(官员?)一样欺压百姓。所以贫穷的人越来越穷,富豪越来越富。

韩褒就把穷人都招募来,用来补充兵士,优待恢复他们的家业,免除他们的徭役赋税。还调来富人的家财物品用来振兴补充他们的家也。

每当西边的商人货品到了,也都先让贫穷的人买卖。这样,贫富渐渐均等,人们家境富裕。

废帝元年,韩褒出任会州刺史。后来又作为骠骑大将军,开幕府,礼仪与三司相同,封了公爵,出任汾州刺使。

6.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这个文言文.全部

译文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

祖父韩环,做过魏的平凉郡守、安定郡公。父亲韩演,做过恒州刺史。

韩褒年少时便有志向,勤奋好学但不拘泥于章句之学。他的老师奇怪他问他原因,他回答说:“对于文字训诂,应当遵奉前人训导指点,至于研讨比较异同,应该有自己的喜好。”

他的老师听后甚为惊奇。长大以后,韩褒便广泛涉猎经史典籍,深沉而有远谋。

遇魏国祸乱,便避居到夏州。当时,周文帝任刺史,一向听说韩褒很有名气,便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

当贺拔岳被侯莫陈悦谋害时,贺拔岳属下各部将派人去迎接周文。周文便问韩褒是去还是留,韩褒说:“这是天赐给您的机会,有什么可怀疑的!”于是周文便接纳了他们。

当周文任丞相时,便援引韩褒为录事参军,赐姓侯吕陵氏。大统初年,升任为行台左丞,赐封为三水县伯、丞相府从事中郎,出京前去镇守淅、郦二地。

在那里大约过了二年,征入任丞相府司马,进封侯爵。 出京任北雍州刺史。

雍州境北有山岭围绕的地方,多半有盗贼。韩褒到任以后,通过秘密探访,得知都是当地豪强大族所为,韩褒表面上装着不知道,对那些豪强大族特别礼遇,并对他们说:“本刺史原本是一书生,怎能知道督察盗贼呢?一切都依赖你们为我分担忧虑了。”

于是韩褒把那些一向为乱乡里的凶顽而狡诈的青年子弟全部召集起来,封他们为头领,划分他们各自管辖的地界,如果一地发现有盗贼而不去擒获,那么该地头领以故意放纵罪论处。于是那些被委任的人都非常惶恐,都纷纷叩首说:“前次出现盗贼,都是某某人干的。”

并把那些参与为盗的人的姓名一一列出,有的已经逃亡并隐藏了起来,也都说出逃亡隐藏的地方。韩褒将强盗名册收藏起来,同时在州门口贴一告示说:“自己知道做过盗贼的人,可马上来自首,可当即免治其罪。

假若本月之内不来自首的,将公开斩首,妻和儿女设为奴婢,并将他们奖赏给前来自首的人。”仅十几天的时间,所有曾做过盗贼的人都来自首。

韩褒对照名册一一查对,发现完全相符,韩褒全部赦免了他们的罪遇,要求他们改过自新。从此以后雍州盗贼平息。

不久,韩褒入朝任给事黄门侍郎,升任侍中。任都督、西凉州刺史。

当地羌、胡人的习俗,轻视贫弱,崇尚豪富。豪强富贵之家,侵夺百姓,将他们视同奴仆。

所以贫弱的日益穷困,豪强的更加富裕。韩褒到任后,便招募贫弱百姓,让他们当兵,并对当兵的人采取优抚政策,免除他们家赋税徭役。

同时又从富人中调济出一部分财物以赈济他们。每次西域商人运来货物,又往往先让贫弱的入购买。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西凉州的羌、胡人中,贫富逐渐趋向平均,家家富足。魏废帝元年,任会州刺史。

以后做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公爵。韩褒多次升官任汾州刺史。

隋文帝图像 在此之前,北齐军队多次进入汾州,破坏当地的农桑生产,前后多任刺史,都没能防御。韩褒刚到任,恰逢齐军来犯,于是没有来得及布置防备工作。

由于没有防备,所以许多地方遭到齐军劫掠。齐人对韩褒没有察觉感到高兴,认为州里原先并没有集结军队,如今他们回去肯定不会追赶,因此显得十分懈怠,每到一地,也不修造营垒。

其实,韩褒早已聚集精锐部队,埋伏在北部的山中,各据险要,准备在齐军回来时予以截击。齐军行到韩褒伏擎地,乘齐军松懈,率兵伏击,将他们全部俘获。

按以往先例,俘获敌人,都要送到京师,韩褒为此上奏朝廷说:“这次所获敌兵,人数不是很多,若是俘虏后再加 *** ,只会增加他们的愤怨和憎恨。请求将他们一齐放回,他们必将感恩不已而以德报怨。”

皇帝下诏同意他的建议。从此以后,齐人抄掠的事差不多平息。

韩褒任河州总管,转任凤州刺史。不久,韩褒因年已衰老请求退休回家,皇帝下诏允许。

天和五年,任少保。韩褒一生曾侍奉遇三位皇帝,都以为人忠厚而知名。

周武帝对他深为敬重,时常以老师的礼节与他相处,每次韩褒入朝觐见,必定先赐他坐,然后才开始谈论政事。死后,追封他为泾州、岐州、燕州三州刺史,谧号为贞。

儿子韩继伯继承爵位。韩继伯供职于隋朝,位终于卫尉少卿。

7. 文言文 国氏善为盗的译文

原文: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壤,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桓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时以赃获罪,没其居之财。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之盗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桓,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翻译:

齐国一个姓国的是首富,宋国的一个姓向的极穷,(姓向的)从宋国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姓国的告诉他说:“我善于盗窃。一年就自给,两年就自足,三年就大丰收,从此往后,施舍到的(大)有州(小)有弄巷。”姓向的大喜,知道了他做盗贼的话,却不知道他做盗贼的办法,于是穿墙破室,(只要是)眼睛看见的手所碰到的没有不偷的,没多久,(就)人脏并获被判罪,连他祖辈的财产都被没收了。

姓向的认为姓国的在骗自己,就去埋怨他。姓国的说:“你是怎么做盗贼的?”姓向的就将自己偷盗的情况说了。

姓国的说道:“哈哈!你偏离做盗贼的方法也太远了吧?现在我告诉你吧。我听说天有时,地有利,我偷盗天地的时利, 云雨滋润,山川孕育万物,以使我的禾苗成长,生养我的庄稼,筑我的墙,建我的房屋;陆地上我盗禽兽,水里我盗得 鱼鳖,没有一样不是盗得的啊。所有庄稼、土地树木、禽兽、鱼鳖都是天地所生,哪有是我所有的啊?但是我偷盗天的 就没有祸殃;而金玉珍宝、谷物锦缎财物,是别人聚集的(财物),哪是天所拥有的啊?你偷盗那些东西被判罪,怎么 能怨恨(我)呢?”

8. 求 汉二帝治盗 的翻译.谢谢

汉二帝治盗汉武帝刘彻在位末年,盗贼蜂起,大的盗贼匪团伙多达数千人,小的盗匪团伙也数百人。

皇上派使者着绣衣,执符节印信,派兵镇压,有时斩首多达万人。武帝刘彻时,法律规定:“盗匪团伙未被发现,或发现没有达到捕获规定标准的,二千石以下官员及主管吏员均判死。”

官吏发现盗匪不敢上报,惟恐不能捕获累及郡府,郡府暗示他们不上报,上上下下,你欺我骗,躲避国法制裁。光武帝刘秀在位时,盗匪团伙再起,皇上派使者到各郡,鼓励盗贼互相揭发,五人共杀一人,免其罪行。

官吏即便拖延,回避不前,故意纵匪的,概不追问,以擒过盗贼的成效论处。郡守、县令了辖区有盗匪而不能捕捉罪过的,以及惧怕懦弱丢弃城池和职守的,均不以罪论处,只以捕获盗贼多少定优劣,惟有包庇隐藏盗贼的,才判罪。

因而协同追捕,盗匪团伙逃散。社会自然安定。

西汉武帝刘彻,治盗法严厉,效果不好;东汉光武帝刘秀,治盗法规宽缓得法,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9. 文言文 范元琰弭盗有方 翻译

范元琰,字伯珪,一字长玉,南朝时吴郡钱塘人。元琰年轻时非常好学,博通经史,精研佛学,但是其为人很谦逊,从没有以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他待人非常恭敬,与人说话唯恐伤害了别人。即使一人在家,也象有宾客在场一样庄敬自持,严谨循礼,看到的人没有不尊敬他的。他生性善良,即使对偷盗自己财物的人,他也都以善心对待,并处处为对方着想。

元琰家中很贫困,仅靠种菜维持生活。有一次,元琰从家中出来,发现有人正在偷他家的白菜。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母亲问他原因,元琰把刚才看到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问偷菜的人是谁,元琰说:“我之所以退回来,就是怕偷菜的那个人感到羞耻,我告诉您他的名字,希望您不要泄露给他人啊!”母子两人从此严守这个秘密。

元琰家的菜园外有一条水沟,有人从水沟中渡水过来偷他家的竹笋。元琰于是特意伐木,在水沟上架了座桥,让偷竹笋的人不必渡水而过。偷竹笋的人为此非常惭愧,从此这一带居然都没有了偷盗之人。

很多官员钦慕元琰的德行,多次举荐其为官,但元琰颇为淡泊名利,都一一拒绝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