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族真的越来越多了吗?

如题所述

只针对一二线城市。
在中国这个国家,不婚不育始终是属于非主流。95、00后可能会晚婚晚育,大规模用脚投票,做到不婚不育就不好说。
但是,不婚不育的观念会成为主流。
一二线城市年轻人大致标签无非以下几种,仔细分析会发现每一种似乎都没有结婚生育的必要性:
要么是经济压力大,连在一二线城市立足目前都做不到,这样的人基本不会生育;要么经济方面尚可,但这样的人往往不想结婚生子,因为很可能会严重影响自己现有生活水平;要么经济不是问题,但是很在意自己的精神需求,这样的人对世俗的东西不以为意;要么经济上很强,但这样的人很怕婚姻引起的经济纠纷。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很多事物很憧憬,但尝试这件事情可能有一些风险和副作用,当这种风险和副作用足够大时,我们宁愿不尝试新东西,而缩在自己狭小但温暖的小世界。
爱情与婚姻就是如此。
现在其实有两种很主流的价值观,一是高嫁高娶,这体现出我们都不愿意吃亏。现实中你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例子:150的女生喜欢175以上的男生,表示175以下概不考虑;但你去问175的男生人家又喜欢160以上的女生;而你去问160以上的女生人家又喜欢180的男生....但是180男生毕竟是极少数。所以你会发现在婚恋领域马太效应极其明显,无论男女,大家其实只对那少数的人感兴趣,如果不能找到少数优质的人,宁愿不找。
二是警惕性都很重,大家的互信度很低。有人担心对方家暴、有人担心对方脾气不好、有人担心对方财力不行、有人担心对方过度美颜、有人担心遇到恶婆婆、有人担心天价彩礼、有人担心婚后财产...而现在的一二线城市本就是陌生人模式,你对对方知之甚少,这种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开盲盒模式很大程度影响了大家对婚姻的向往。所以结婚的人往往要么是同学,有感情基础且有一定了解,要么是有靠谱中间人在小范围内撮合,这也导致相亲的市场化很弱。
所以现在一二线城市的整体环境,决定了大家结婚率低离婚率高。如果再扯上孩子,那带孩子、补习班等一系列破事更是接踵而至,对于在意个人感受的新时代年轻人,更是退避三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24
不婚主义者到底是个什么比例?丽水市的调研报告显示,认为结婚非常必要的占三分之二以上,认为可有可无的占五分之一多,此外,受访者中有2人认为不需要婚姻,占1.8%。丽水地处浙西南山区,经济发展水平在浙江处于相对滞后地区。发达地区又如何呢?宁波属于经济发达、人口大量流入的地区,调研报告也显示,当地农村青年婚姻需求有所下降。尽管有69.66%的受访者认为婚姻“非常必要”,但是认为婚姻“可有可无”或“不需要婚姻”的受访者达到三成,两项比例分别为29.06%和1.28%。可见,在不婚倾向上,经济发达地区比滞后地区更严重。不婚主义倾向还有两个特点,即女性更倾向于不婚主义;年轻人和高学历人群更追求自由。

为什么女性更倾向于不婚主义?与女性择偶标准高不无关系。在许多人的观念里,男性应该强于女性——包括学历、经济条件、事业等——被认为是必然,至少也应该在多数方面优于女性。否则,女方就会被认为是“下嫁”,或者是受了委屈,这不仅是许多女性的观念,也同样是女性家长的观念。同时,随着男女平等各项举措的落实,越来越多的女性在不少方面已经优于男性。这让坚持已有观念的女性,往往处于无可选择的尴尬境地。

不婚主义者增多,亦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关。在教育时间拉长、文化程度提高以及充分就业和越来越完善的社会保障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等观念被许多人抛却,从自身出发,更多地考虑自己的个性张扬、行为自由和生活便捷等,成为更具倾向性的选择,于是单身、不婚、不生、少生等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为了一些人的现实选项。在笔者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事例,有大龄女青年,已失却了婚姻兴趣,把宠物当作自己的感情寄托。

婚姻自由,自然也包括是否结婚的自由,这是公民的权利,他人无权干涉。然而,不婚主义者增多,并不是个好倾向。男女结构比例失衡,是我国客观存在的问题。女性倾向于不婚主义,会进一步加大男性婚姻的难度。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还是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代际传承、人口支撑,这也是我国要推进三孩生育政策落地落实的原因。很显然,不婚主义者增多,会给政策落实带来更大难度。在发达国家,人口锐减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这与不婚主义、丁克理念有很大关系。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些地方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甚至超老龄化社会。不婚主义者增多,无疑会让这一进程显著加快,也会进一步增加未来社会养老难度。所以,不婚主义者增多,实在不是个好倾向。

婚姻是个人选择,确实应该尊重。但婚育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必须予以重视。这就要求我们,要解决现实问题,帮助适婚人群实行适龄婚育;也要建设新型婚育文化,重塑婚育观念,展示婚育价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