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桥面防水层监理控制细则

详细的列出若干点控制细则,越详细越好!(电缆沟,防撞墙)2000-2500字左右!写得好的话加分,现在我有1000多的分,准备好了可以都拿走!
要求的主要是桥面系的控制细则,这些摘抄的东西我也有,希望大家能提供一些质量高一点的!

一、水泥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监理控制要点与措施

1.必须在梁的各项施工工序完成后才能进行桥面铺装工作

2.把好预制梁间的铰缝施工质量关

3.确保梁板顶面与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之间的联(粘)结质量

(1)梁板顶面必须清理干净。

(2)在预制梁顶面或箱梁顶面应预埋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的锚固抗剪架立钢筋,并将桥面铺装钢筋网与其焊接。 锚固抗剪架立钢筋应有4~8根㎡,在梁端或支座部位剪应力较大处取大值。可按下述方法预埋:

①在预制梁顶中部可预埋Ф10-12钢筋,间距约300-500mm,高度约为500mm。

②在箱梁顶预埋Ф10-12,纵向间距约为300-500mm,横向间距为500-1000mm,外露高度约为50mm。

③若梁顶无预埋锚固筋,应在梁顶钻孔,插埋锚固抗剪筋Ф12,插埋深度不和于50mm,外露高度约为50mm。钢筋在钻孔内的空隙用水泥砂浆填充。

(3)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前,应对梁顶洒水湿润。

4.把好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的钢筋网安装质量关

(1)上保护层厚度偏小时,可能造成:

①桥面顶易形成网格状裂缝,桥面通车后过早破损。

②钢筋网易锈蚀。

③经长时间通车使用后,桥面顶部分混凝土被磨耗,使钢筋网暴露在外。

④使钢筋网与混凝土不能形成最佳的受力结合体,其受力作用和构造作用大为降低。

(2)不宜采用砂浆预制块支垫水泥混凝土桥面钢筋网,原因如下:

①砂浆预制块强度往往较低,不密实,而用于支垫钢筋网需要数量也较多,桥面铺装面层度本来就较薄,由此使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局部强度偏低,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容易产生坑槽破坏等。

②预制块支垫易走位,使钢筋网的下保护层厚度偏小,甚至紧贴梁顶面,使桥面过早破损。 钢筋网可直接支撑在梁顶的锚固抗剪钢筋上,或者焊接竖向短钢筋进行支撑。

5.督促要求承包人正确选用和安装模板

6.把好桥面铺装的厚度质量关

7.正确设置和处理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的纵、横向施工缝 必须采取如下措施以保证其质量:

(1)将纵向施工缝位置设置在车道分界线处,使车轮与它的接触机会最少,从而大大延长桥面的使用寿命。

(2)横向施工缝位置的设置: ①加强施工组织,尽量连续施工,不设或少设横向施工缝。 ②尽量将其设置在伸缩缝预留槽处。

(3)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的纵向、横向施工缝应凿成垂直面。桥面铺装层设计厚度本来就较薄(一般为80-100mm),若没有凿成垂直面,则后面施工的铺装层较薄,容易破碎、开裂。 ①应沿点1点5往下将施工缝凿成垂直面。 ②在施工次层混凝土前应先冲洗干净,并宜刷一层水泥净浆。

(4)桥面铺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时才能进行施工壁的凿毛工作,以防止周围混凝土松动、开裂、桥面出现崩角、崩边等,留下质量隐患。

8.应仔细审核承包人设计的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配合比是否正确。

(1)桥面设计为防水混凝土时,不能按普通混凝土设计配合比并施工。

(2)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kg/m3,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kg/m3。水泥含量过多时;桥面浮浆多、桥面容易产生收缩裂缝。水泥含量过少;混凝土和的易性不好,不利于桥面的抹平、压槽。

(3)如果要采用减少剂,可选用缓凝早强型减水剂,并要经严格的试验、试样、试铺,合格后方能使用。如果采用不恰当的早强减水剂,可能会造成: ①泌水严重,产生收缩裂缝; ②桥面在未抹面前已终凝,影响抹面、压纹质量; ③与水泥起不良反应,影响混凝土强度。

9.督促承包人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10.施工前应督促承包人做好防雨、防高温、防冻措施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前应做好防雨、防高温措施: (1)施工前应看天气预报,重视天气情况。 (2)在炎热的夏天,应在早上或下午气温较低时才进行混凝土浇筑。 (3)在炎热的夏天施工混凝土桥面铺装时,应对砂、石料冲洗冷水进行降温,并在混凝土搅拌时相应减少用水量。且应提前对梁顶面冲洗冷水降温。

11.把好构造平整度质量关

12.桥面铺装混凝土施工后应督促承包人及时锯假缝 桥面铺装混凝土施工后应及时锯假缝,否则,在温度应力作用下,很快产生横向不规则裂缝,影响桥面的使用寿命。 假缝间距不能过大,位置应恰当。假缝间距一般为15-20m,位置一般设在墩顶、跨中处(跨径轻音乐上时跨中可不设)。 桥面应在梁端或负弯矩切缝部位,按设计要求使用接缝钢筋补强。桥面接缝补强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长度不宜短于1.2m或按负弯矩影响范围确定。 13.桥面铺装混凝土施工后应督促承包人及时覆盖、养生。

二、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的监理控制要点与措施

1 严格把好钢纤维的材料质量关 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把好钢纤维的质量关,必须坚持先检后用。钢纤维除应满足《混凝土用钢纤维》(YB/T151)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单丝钢纤维的抗拉强度不宜小于600MPa。

(2)钢纤维长度应与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相匹配,最短长度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1/3;最大长度不宜小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2倍;钢纤维长度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0%。

2.严格把好钢纤维混凝土结团现象。 钢纤维混凝土的拌和,除应满足规范对普通混凝土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钢纤维体积率较高,拌和物较干时,搅拌楼一次拌和量不宜大于其额定搅拌量的80%。拌和物中不得有钢纤维结团现象。

(2)钢纤维混凝土搅拌的投料次序和方法,应以搅拌过程中钢纤维不产生结团和保证一定的生产率为原则,并通过试拌或根据经验确定。宜采用将钢纤维、水泥、粗细集料先干拌后加水湿拌的方法;也可采用钢纤维分散机在拌和过程中分散加入钢纤维。

(3)钢纤维混凝土的拌和时间应通过现场搅拌试验确定,并应比普通混凝土规定的纯拌和时间处长20-30s,采用先干拌后加水的搅拌方式时,干拌时间不宜少于1min。

(4)钢纤维混凝土严禁用人工拌和。

(5)应保证钢纤维在混凝土中分散性及均匀性,水洗法检测的钢纤维含量偏差不应大于设计掺量的±15%。

3.把好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的布料与摊铺质量关

4.督促承包人做好钢纤维混凝土桥面的振捣与整平工作

5.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施工的特殊工艺要求

(1)桥面钢纤维混凝土严禁采用对钢纤维有锈蚀危害的外加剂,如含氯外加剂等。

(2)钢纤维混凝土必须尽量加快施工速度,否则,由于其凝结时间短、硬化快,很快会凝结导致摊于摊铺。所以,钢纤维混凝土拌和物从出料到运输、铺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不宜超过规定。

注:*指施工时间的日间平均气温,使用缓凝剂延长凝结时间后,本表数值可增加0.20~0.35h。

(3)在浇筑和摊铺过程中严禁因拌和物干涩而加水,但可喷雾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4)必须使用硬刻槽方式制作抗滑沟槽,不得使用粗麻袋,刷子和扫帚制作抗滑构造。

三、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的监理控制要点与措施

沥青混凝土桥铺装一般包括普通沥青混凝土、改性沥青混凝土,其中后者应用较多。下述“沥青混凝土”一般包括普通沥青混凝土、改性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施工前,梁顶或现浇混凝土整体层顶应平整、粗糙、干燥、整洁,不得有尘土雪橇物、油污,桥面横坡应符合要求。当不符合要求时应予处理,对尖锐突出物及凹坑应予打磨或修补。

1 .把好防水层的施工质量关 必须全桥面满铺。达到无破洞、漏铺、脱开、翘起、皱折现象的要求。应做好边角(阴阳角)拐弯处及形状不规则的细部分防水层铺设。防止损伤防水层。 近年来,桥面防水层常采用喷洒M1500防水剂方法,施工时,应督促承包人严格按产品说明施工,并严格管理,防止喷洒量不够或漏洒。

2 应督促承包人按规范要求严格施工粘层沥青

3.严格把好粗集料、细集料的质量关

(1)沥青混凝土面层在配料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粗集料的规格:

①应对粗集料最大粒径严格把关,使其符合规范要求

②各档粗集料粒径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当生产的粗集料不符合规格,但确认与其他材料配合后的级配合乎各类沥青面层矿料使用要求时(混合矿料合成级配应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③各档料的规格,各孔筛余应基本稳定,变化较大时应查明原因,并加纠正和控制,以免影响混合料的级配。

(2)沥青混凝土面层尽量不采用花岗岩、石英岩等酸性岩石制成的粗集料、细集料(其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能满足要求),或与沥青粘结性能很差的天然砂,受条件限制必须使用时,应督促要求承包人采用下列抗剥离措施: ①用干燥的磨细消石灰或生石灰粉,水泥作为填料的一部分,其用量宜为矿料总量的1%-2%。 ②在沥青中掺加抗剥离剂。 ③将粗集料、细集料用石灰浆处理后使用。

(3)在堆料场,应督促承包人将集料按不同种类、质量规格、用料方式和顺序分别堆放,不得混淆、乱取,交界处应砌砖墙加以分离。要求承包人的集料堆放场地应进行防水,防污染处理; ①堆料场地面应作硬化处理,不得直接堆放在泥土地面上。 ②四周应挖排水沟,防止水浸淹没。 ③采用其他措施防集料受污染。 ④细集料宜用帆布等搭棚遮盖。

4.严格把好(改性)沥青的质量关 ①选择(改性)沥青品牌时,应先取样试验,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时方可选用。 ②(改性)沥青进场时,应附有炼油厂的沥青质量检验单。到货的(改性)沥青必须严格按批量、频率,进行自检、抽检、送检试验,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后才能使用。 ③经过较长时间存放的沥青在使用前应抽样检验,合格才能使用。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

5.沥青的贮运、储存方法应恰当。 ①沥青在使用期间,贮存的温度不宜低于130℃,并不得高于180℃。 ②在冬天非使用期,沥青可在低温状态下存放。 ③沥青在贮运、使用、存放过程中应采用良好的防水措施:如用密封罐贮运等;应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气进入沥青罐(池)中。

6.严格把好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关 开工前,必须要求承包人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做好配合比设计,并报监理中心试验室进行复核,批复后方可使用。

7.督促承包人认真做好各层沥青桥面的试验段铺筑工作 应要求承包人上报各层沥青桥面的试验段铺筑方案和开工报告,待监理审核批复后才能实施。试验段铺筑完毕后,应督促承包人认真进行总结,并将报告上报监理,待监理审批后,才能允许承包人进行下步工作。

8.严格把好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关 在沥青混合料和场(即后场),应专门安排有经验的监理工程师进行把关,同时,必须要求承包人安排有经验的技术员和试验员把关,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拌质质量。

9.严格把好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质量关

10.严格把好沥青混合料的摊铺质量关

11.严格把好沥青混合料的碾压质量和检测关

12.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施工,经过伸缩缝位置时,处理方法应恰当。 如果处理不恰当,可能造成:伸缩缝槽口范围沥青混凝土压实度不够,产生裂缝等;使伸缩缝槽口混凝土表面与相邻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不平顺,引起跳车,产生过大冲击力,使伸缩缝附近铺装层过早开裂、损坏。

13.督促承包人采取措施保证抗滑层构造深度满足有关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19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中有关规定
注:文字中黑体加粗字体表示强制执行条文。本标准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m/h的客货车共线运行的新建、改建标准轨距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 地基处理
1.1 一般规定
1.1.1 地基处理应在正式施工前进行试夯、试桩,以确定施工参数及验证地基处理效果,并应由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试夯、试桩资料应完整。
1.1.2 从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及试验的单位,必须具备省(部)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和计量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1.1.3 当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由监理或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分析情况,消除质量隐患,并应形成文件资料。
1.2 换填地基
主控项目
1.2.1 换填地基所用材料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换填用砂应为中、粗砂,有机质和含泥量均不得大于5%;
2 碎石粒径不得大于100mm,含泥量不得大于5%;
3 石灰等级不得小于III级。
检验数量:砂和碎石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以连续进场数量每400m3为一批,不足400m3也按一批计;石灰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每200t为一批,不满足200t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批均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对砂、碎石进行筛分试验、含泥量和有机质含量试验,对石灰进行未消解残渣含量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
1.2.2 压实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采用湿度密度仪、注水法或灌砂法检测;监理单位见证检测。施工单位每层每100m2检查不少于5处;监理单位见证检测每层检查不少于1处。
1.3 重锤夯实
主控项目
1.3.1 重锤夯实地基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进行标准贯入或环刀取土试验;监理单位见证检测。施工单位每个基坑不少于5处;监理单位不少于3处。
1.4 强夯
主控项目
1.4.1 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或静(动)力触探检测;监理单位见证检测。施工单位每个基坑不少于5处;监理单位见证检测不少于1处。
2 明挖基础
2.1 一般规定
2.1.1 基坑开挖前应按地质、水文资料和环保要求,结合现场情况,制定施工方案,确定开挖范围、开挖坡度、支护方案、弃土位置和防、排水等措施。
2.1.2 基坑土方施工应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和监测,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及时处理,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2.1.3 基底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岩层基底应清除岩面松碎石块、淤泥、苔藓,凿出新鲜岩面,表面应清洗干净,应将倾斜岩面凿平或凿成台阶;
2 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层基底承重面应修理平整,黏性土层基底整修时,应在天然状态下铲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
3 砌筑基础时,应在基础底面先铺一层5~10cm水泥砂浆。
2.1.4 基础浇、砌筑应在无水情况下施工,混凝土和砌体砂浆终凝前不得浸水。
2.2 基坑
主控项目
2.2.1 基底地质条件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观察或进行标准贯入、触探仪检测;监理单位观察和见证检测。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桥梁和涵洞地基全部检查;勘察设计单位对桥梁地基全部进行现场确认。
2.2.2 基坑回填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夯实应符合规定。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观察检查。
3 桩基础
3.1 一般规定
3.1.1 桩基础施工应根据环保要求,结合现场情况,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细则。
3.1.2 沉入桩、钻孔桩应按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试桩,以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和检验桩的承载力,并应具有完整的试桩资料。
3.1.3 对发生“假极限”、“吸入”、上浮、下沉现象和射水沉桩必须进行复打。
3.1.4 从事桩基工程检测及试验的单位,必须具备省(部)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
3.2 钻孔桩和挖孔桩
(I)钻孔、挖孔
主控项目
3.2.1 钻孔、挖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必须核实地质情况。
检验方法、数量:检查施工记录、观察。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
3.2.2 钻孔桩孔径、孔深和孔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测量检查和用检孔器或成孔检测仪器检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3.2.3 挖孔桩孔底应平整,无松渣、淤泥、沉淀或扰动过的软层。孔径、孔深和孔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观察和测量检查。
一般项目
3.2.4 泥浆指标应根据钻孔机具、地质条件确定。对制备的泥浆应试验全部性能指标,钻进时应随时检查泥浆比重和含砂率。
检验方法、数量:检查泥浆试验记录、进行泥浆比重和含砂率试验。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II)混凝土
主控项目
3.2.5 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水下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的1.15倍。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根桩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混凝土试件不得少于2组。每个桩基础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数量为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10%,且不少于2组。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和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3.2.6 桩身顶端浮浆应清理,直至露出新鲜混凝土面。桩顶高程和主筋伸入承台的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观察和测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3.2.7 钻孔桩桩身混凝土应匀质、完整。其检验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对钻孔桩桩身混凝土应全部进行无损检测。检测方法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的规定。
2 对桩身混凝土质量有疑问和设计有要求的桩,应采用钻芯取样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的规定。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测报告。
3.2.8 桩承载力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进行静载试验;监理单位见证试验;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设计要求数量检验。
3.3 桩基承台
(I)混凝土
主控项目
3.3.1 桩头与承台连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承台边缘与桩外缘净距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桩径≤1m时,承台边缘与桩外缘净距不小于0.5倍桩径,且不小于250mm;
2 桩径>1m时,承台边缘与桩外缘净距不小于0.3倍桩径,且不小于500mm。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观察和尺量检查。
4 墩台
4.1 一般规定
4.1.1 墩台施工中应经常检查中线、高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墩台施工完毕,应对全桥中线、高程、跨度贯通测量,并用墨线标出各墩台中心线、支座十字线、梁端线及锚栓孔位置。
4.2 墩台
(I)混凝土
主控项目
4.2.1 墩台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当分段浇筑时,施工接缝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与混凝土之间接缝,周边应预埋直径不小于16mm的钢筋或其他铁件,埋入与露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间距不应大于直径的20倍。
2 混凝土与浆砌片石之间接缝,应预埋片石作榫,片石厚度不小于15cm;安放均匀,片石间的净距不得小于15cm;片石与模板的净距不宜小于25cm,且不得与钢筋接触。片石露出基础面一半。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观察和尺量检查。
4.2.2 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观察和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4.3 台后填土、锥体及其他
主控项目
4.3.1 台后及锥体填筑密实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进行仪器检查;监理单位检查检测报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5 涵洞
5.1 一般规定
5.1.1 涵洞处路堤缺口填筑应在涵身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填筑除符合TB10414—2003路堤与桥台间过渡段填筑桥涵缺口路基填筑有关规定外,必须从涵身两侧同时对称、水平、分层填筑,并碾压密实。当涵顶填土厚度超过1.0m后,方可通行大型机械。涵身两侧1m范围内的填土不得用大型机械施工,宜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
5.2 就地制作涵洞涵身
(I)混凝土
主控项目
5.2.1 混凝土涵身必须先浇筑底板(包括下梗肋),当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后,再施工中、边墙及顶板混凝土。分次浇筑时,边墙的施工缝不应设在同一水平面上。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进行1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监理单位观察和检查试验报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5.2.2 预制拱圈、盖板的混凝土达到强度75%后方可吊装。涵身强度必须达到后,才可分层对称填土。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进行1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监理单位观察和检查试验报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6 防水层及沉降缝
6.1 一般规定
6.1.1 施工单位应对防水层及沉降缝所用原材料按批次进行进场验收,并按现行国家标准作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6.1.2 防水层严禁在雨、雪天和五级风及其以上时施工。
6.1.3 防水层隐蔽前,应进行防水层隐蔽工程验收,未经验收合格不得隐蔽。
6.2 防水层
主控项目
6.2.1 防水层和保护层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检查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和观察。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6.2.2 防水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观察、尺量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6.2.3 保护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断缝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桥面保护层表面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
检验方法、数量:观察、尺量和用刻度放大镜检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6.2.4 防水层不得渗水。
检验方法、数量:雨后或蓄水后观察。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一般项目
6.2.5 防水层的基层应平整、清洁、干燥,不得有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碴、浮土和油污。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全部观察检查。
6.2.6 防水层的表面质量应达到涂层厚薄一致,卷材粘贴牢固,搭接封口正确。不得有滑移、翘边、起泡、损伤等现象。坡度平顺,排水通畅。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全部观察检查。
6.2.7 保护层的表面质量应达到与防水层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表面密实,不得有疏松、起砂、胶皮、损伤等现象。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全部观察检查。
6.2.8 防水层和保护层的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为2%。
检验方法、数量:秤量或检查配制记录。施工单位每工作班抽查不少于1次。
6.3 沉降缝
主控项目
6.3.1 沉降缝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检查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和观察。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6.3.2 沉降缝位置、尺寸、构造形式和止水带的安装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观察和尺量检查。
6.3.3 沉降缝不得漏水。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观察和尺量检查。
一般项目
6.3.4 沉降缝堵塞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物和积水。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全部观察检查。
6.3.5 沉降缝的表面质量应达到缝宽均匀,缝身竖直,环向贯通,堵塞密实,外表光洁。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全部观察检查。
7 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
7.1 一般规定
7.1.1 小桥和非交通涵可不做观感质量评定。
7.1.2 观感质量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进行现场评定。
7.1.3 观感质量检查项目评定达不到合格标准,应进行返修。
7.2 桥梁
7.2.1 墩台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墩台身混凝土表面平整,色泽均匀,接茬处无较大错台、跑模现象。局部蜂窝麻面已修补,外形整体轮廓清晰,线角基本顺直。
砌体墩台砌石选料得当,表面平整,砌缝符合规定,勾缝无明显缺陷,线角基本顺直。
墩、台帽与墩、台身衔接基本平顺。表面轮廓比较清晰,排水流畅,基本不积水,支承垫石方正平整,不空鼓,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正确。
7.2.2 拱部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表面平整,无明显错台;无蜂窝、麻面、露筋或砌缝脱落现象,颜色均匀;拱圈(拱肋)及拱上结构轮廓线圆顺、无折弯。
7.2.3 人行道及避车台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步行板面平整、无明显损伤,排列均匀,铺装平稳,嵌缝基本密实。配件齐全,栏杆、扶手无明显缺陷,安装牢固,扶手基本顺直。涂装符合合格标准。
7.2.4 涂装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涂层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无涂层漏底、漏涂、涂层剥落、涂膜破裂、划伤、流挂等现象。
7.2.5 锥体护砌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砌体选料得当,坡度基本顺直,勾缝无明显缺陷,泄水孔排水流畅。
7.3 涵洞
7.3.1 涵身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混凝土大面平整,色泽均匀,接茬处无较大错台、跑模现象。砌体选料得当,组砌整体均匀,砌面基本平整,砌缝符合规定,勾缝无明显缺陷。各涵节间相接基本顺直,排水通畅。
7.3.2 沉降缝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缝身竖直、缝宽基本均匀,环向贯通,堵塞密实。无漏水。
7.3.3 端翼墙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混凝土表面平整,色泽均匀,棱角、线条基本顺直。砌体选料得当,砌面基本平整,砌缝符合规定,勾缝无明显缺陷,棱角基本顺直。
7.3.4 护锥及出入口铺砌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砌体选料得当,砌面基本平整,砌缝符合规定,勾缝无明显缺陷。
7.3.5 栏杆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配件齐全,栏杆、扶手无明显缺陷,预制组装构件表面平整,安装牢固,线条顺直,涂装符合合格标准。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条文说明
1 铁路工程施工点多线长、施工期较长,取弃土(碴)、污水(物)排放、噪声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制订有效的环保方案,施工期内最大限度发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施工结束后给予必要的恢复,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有要求的更应该全面按设计文件办理。
2 为了保证见证取样检测及结构安全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可比性和公正性,检测单位应具备有关管理部门核定的资质。对于特殊项目的检测,可由建设单位确定检测单位。
3 观感质量验收的目的在于直观地从宏观上对工程的安全可靠性能和使用功能进行验收。如局部缺损、污染等,特别是在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检查验收时反映不出来,而后来以发生变化的情况,通过观感质量验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质量控制环节。
4 砂桩质量检验,宜间歇7d后进行。碎石桩施工必须严格控制密实电流、水压、留振时间和填石量,以保证桩的质量。水压是成孔的保证;密实电流是碎石振密的反映;留振时间是振密桩体和扩大桩径的重要因素;填石量是检验施工的标准。
5 当岩面倾斜大于15°时,应使岩面凿平或凿成台阶,使承重面与之垂直,以防滑移。
6 “假极限”是桩在饱和的细、中、粗砂中连续锤击下沉时,使流动的砂紧密夹实于桩的周围,妨碍土中水分沿桩上升,在桩尖下形成很大的“水垫”,使桩产生暂时的极大贯入阻力。
“吸入”是桩在黏性土中连续锺击时,由于土的渗透系数小,桩周围水不能渗透扩散,而沿桩身向上挤出,形成桩周围的润滑套,使桩周围的摩擦力大为减少。
桩的上浮、下沉均会影响土对桩的阻力。射水沉桩由于射水的冲刷,减少桩周围土的摩擦力。
因此以上情况,在休止一定时间后均须进行复打,以确定桩的实际承载力。
7 目前桥基施工中采用较先进的成孔检测仪器为超声波测壁仪。
8 桩的检验目的,一是了解其承载力;二是检验桩本身混凝土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