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派和花间派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一、题材宽度不同。

1、花间派内容题材的狭窄,常被人所诟病的“艳”。由于这些词人大多是纨绔子弟,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因此他们的作品大多是女子生活,呈现出对享乐生活的追求和感官刺激的欣羡。

2、婉约派多写女性生活和女性之美而带来的审美新感受,这就使得诗词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个人感情世界。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二、词语境界不同。

1、花间派的“艳”主要体现在辞藻的艳丽,往往通过华丽的辞藻堆砌出整个场景。语句描写的艳丽,造句非常的精美。

2、婉约派则是在花间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摆脱了花间派的“艳”,而变得更加雅致含蓄。语句则清新自然,委婉含蓄的多。

三、寄寓情感不同。

1、花间派在刻画人物,模拟内心世界的方面有很高的技巧,把人物内心刻画的真实感人。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妇女生活空间很狭窄,因而描写的场景就在特定的画面中展开。

2、婉约派词人在表现儿女情长、离愁别绪的同时,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于明言之意。将作者的内心所思所感带入词中,借用词中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扩展资料:

对比花间派温庭筠的《菩萨蛮》与婉约派李清照的《如梦令》,就能发现二者的区别所在。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释义: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这首《菩萨蛮》是温庭筠所填十四首中,流传最广泛的一首。整首词只有一个主题,就是闺阁女子的“梳妆”。通过对女子“梳妆”神态动作的描写,勾勒出一幅慵懒的女子晨起梳妆图,通过个别字体的描写,将女子的心事藏于词间。

“懒”与“迟”二字可体现女子那毫无兴致的心绪;文末的“双双”二字与之呼应,可以猜测出女子些许的心事。整首《菩萨蛮》中,温庭筠只是对词中女子进行描写,并没有个人的任何情感在里面。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释义: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整首词六句,三十三个字,通过对夜半雨后与残酒未消的描写,来引出对海棠的关切。“试”字刻画出李清照纠结矛盾的心态。全词最妙的就是最后二句“绿肥红瘦”就能看出李清照的伤花之心,“绿肥”与“红瘦”的两相对比,将李清照的凄婉悲凉描写的十分透彻。

对词的分析,我们可以轻易看出李清照的惜花怜花之意,但也暗藏着李清照对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感叹。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菩萨蛮》中的语句描写的艳丽,造句非常的精美;而《如梦令》当中的语句则清新自然,委婉含蓄的多。还有就是花间派的《菩萨蛮》是对词中人物的内心进行刻画塑造;婉约派的《如梦令》则是将作者的内心所思所感带入词中,借用词中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花间派
  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离愁,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其余词人,多蹈温、韦余风,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格调不高。但鹿虔扆、欧阳炯、孙光宪也有一些较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花间集》有南宋绍兴、淳熙、开禧年间3种刻本。今人李一氓《花间集校》,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婉约派

  中国宋词流派。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詅。婉约,即婉转含蓄。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8-16
晚唐五代,词体初步成熟。以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词,确立了婉丽柔媚的"本色"词体。南唐词的词情则有所深化,李煜词既保留了词体要眇宜修的特点,又赋予了词体主体抒情的功能。

《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共收温庭筠、韦庄等"诗客曲子词"十八家,五百首。最早的文人词总集,被奉为"倚声填词之祖"。花间词具有相对一致的风格,具有流派的意味。故后世有"花间体"、 "花间派"的称谓。

婉约派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两派
的,一般认为是明人张□(字世文,著有《诗馀图谱》、
《南湖诗集》。清人王士□《花草蒙拾》说:“张南湖
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王又华《古今词
论》所引张说,大意略同。稍晚于张□的徐师曾(字伯
鲁,明嘉靖时人),在《文体明辨序说》中也指出:“至
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
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
当以婉约为正。”徐师曾的说法与张□相近。婉约与豪
放并不足以概括风格流派繁富多样的宋词,但可以说明
宋词风调具有或偏于“阴柔”之美、或偏于“阳刚”之
美的两种基本倾向,有助于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
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
“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
婉约。”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
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
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
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
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
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
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
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
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
(《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
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
调。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
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
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
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
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
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
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
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第3个回答  2006-08-17
1、时间不同:花间派是晚唐五代时候的,婉约派指宋朝,特别是南宋时的
2、代表人物不同:花间派主要有温庭筠、韦庄等,婉约派主要是李清照、柳永等
3、内容不同:“花间”吗,和花有关,其实吧,花间派的词有好多是艳词(个人意见),而婉约派不是,都是正常的离别、伤情类的。
4、作用(算是吧)不同:由于时间不同,在词坛的作用也不同。花间派主要是由诗向词的过渡;而婉约派就主要是词坛的鼎盛和巅峰吧
5、成就不同:一个是过渡;一个是鼎盛——成就当然不一样了!(还是个人意见:),我很喜欢婉约派的词
6、婉约派是相对于豪放派而言的
大概就这些了吧,再想再补充吧
第4个回答  2019-09-04
花间派的此风比较华丽,终于修饰雕琢,而婉约派倾向于清新自然。一个是浓妆描画的妇人,另一个则是清新淳朴的少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