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人物评价

如题所述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懿为晋宣帝。
目前对于司马懿这一人物形象的研究没有准确的定论。其中以两种声音为主流:一种
是他与“正统”对立,所以就顶上了奸臣、佞臣的帽子,王莹雪的《司马懿与诸葛亮形象
之比较》就是代表之一;一种是为司马懿“平反”
,王晓毅的《司马懿与曹魏政治》认为
他是在经历了由消极回避,到积极效忠,而最终反叛夺权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的
政治立场才逐渐转变的。在融合《三国演义》的文学艺术与借鉴《晋书》历史记事的修饰
下,又从小说的艺术渲染中解放出来,结合现代的思想观念,从历史进程上肯定了司马懿
的历史功绩。
[1]在曹魏初创前期,曹操招纳司马懿入朝为官,迫于曹操的淫威,他屡次拒绝之后便不再伪装,在无奈之中,只得接受任命。司马懿深知,要在生性多疑的曹操手下有一番大作为几乎是不可能的,若锋芒尽显于外,则易招致猜忌,下场会很悲惨,祢衡、杨修等人便是前车之鉴。因此,司马懿这一时期在明哲保身、藏智露拙的同时不断地历练自己,蓄势待发,等待时机,以求大展其才。
曹操死后曹丕篡汉自立,这使得蛰伏已久的司马懿终于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这时期司马懿的“奸雄”面目渐渐浮出水面,他真正迎来了人生的辉煌时期,逐渐成为曹魏政权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先是帮助策划了以魏代汉的“大略”,后又因曹丕南征而“留守许昌,内镇百姓,外供军资”, [2]这一切都得到了曹丕的肯定和赞扬。但在国家大政方面,曹丕还是倚重于曹氏宗亲和旧臣,如曹休、曹真、贾诩等人就掌控着朝廷的所有大权,而司马懿只有等待、观望。
明帝曹睿时期,司马懿虽受重用,但却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魏文帝病重托孤,他嘱咐司马懿、曹真、陈群、曹休等人要悉心辅佐太子,共保社稷,并颁诏给太子曹睿:“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3]但这里的“三公”似乎并不包括司马懿,这种尴尬的处境使司马懿只得以西凉无守、练兵为由,请求外调。但曹睿始终认为司马懿是不可饱食的猛虎,饱食则伤主,因此他此时又自愿交出兵权,请求回乡养老。但时势造英雄,为了保住江山,曹睿不得不再次启用司马懿。
少帝曹芳时期,司马懿已站到了权力的顶峰,这个时候能够阻止他大展雄才的人皆大多凋谢。“他挟‘四朝元老’之威望,负‘伊尹、周公’之才德,谁也不敢和他的远见卓识相抗。他在魏国军政大事上的每一次决策和行动,都是完美无缺的。”[4]此时的司马懿终于迎来了大家的肯定与仰慕。
司马懿在与曹氏君王的较量中始终保持着低调的姿态,锋芒内敛,韬光养晦,这使得他能够准确把握时机,成功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危机,

司马懿集大奸大忠、大智大勇、坚韧与猥琐等众多品质于一身,这使得他性格显得十
分复杂,也奠定了他悲剧英雄的形象。在与曹氏集团的较量中,他默默无闻,选择隐忍,
以退为进;在他人生后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他锋芒毕露,显现出他的机变和智慧。司
马懿的一生跌宕起伏,
由被迫出仕到叱咤风云,
再到高举屠刀,
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也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作为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权谋家的司马懿特有的种种品质和在三国历史上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始终无法被人忽视。他雄才大略,兼文擅武,不愧治世之英才;他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有大志;他是权谋坚忍的枭雄。司马懿在三国历史中充分展示了“静则使人无从察觉,动则令人措手不及”的高超的运筹帷幄和统驭能力。他的审时度势,看准时机,心狠手辣,更加丰富了他的人物性格及独特的魅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3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懿为晋宣帝。
第2个回答  2014-01-03
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②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
第3个回答  2014-01-03
多看看三国志,不要看三国演义!
第4个回答  2014-01-03
百度百科最后三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