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的节日那么受欢迎呢

如题所述

圣诞节在中国的发展圣诞节在西方国家当中就像中国的春节一样受到重视。在西方,圣诞节最早只是宗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仪式,以纪念耶酥基督的诞生。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开来才逐渐在民间形成一种习俗,并带着很浓重的宗教色彩。后来基督教开始分化,逐渐形成天主教、东正教等不同分支,圣诞节的内容也随着这些教派的不同而有大同小异之处。随着基督教向世界的传播,圣诞节这独特的宗教文化.也向世界传播开来,并且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更具有地域风格的“圣诞节文化”。 圣诞节在中国大陆的传播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文化体系的一个现象。圣诞节在中国的发展同样也受到了“中国色彩”的渲染,带着浓重的中国色彩。虽然说它仍然是基督教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但是在中国大陆,人们更加重视的是它的节日气氛,而非宗教内容。在我们身边,过圣诞节的人,绝大部分都很重视圣诞节,但是在他们当中,则有佛教徒,有穆斯林,甚至还有无神论者,当然也有信仰基督教的。他们之所以如此重视圣诞节,是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潮流,或者说是时尚。 我们开过这样的玩笑,圣诞节喝酒庆祝,除了不知道要庆祝什么以外,还不知道是要敬玉皇大帝还是敬耶酥。很可能这样说会对一些虔诚的信仰者造成感情上的伤害。但是这却表达了我们内心一种十分沉重的矛盾。西方文明在中国的影响如此之深重,特别是在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一代人身上更为严重,这不得不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烙印在他们身上的淡化而感到担忧。 现在有这样一个词语,即文化入侵,说的是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入侵。它以麦当劳、好莱坞、可口可乐等为标志,正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入侵,也成为宣传西方文化的一个橱窗。有人提出这样的担忧,现在有的孩子对外国事物十分了解,但是对中国本土事物却知之甚少。虽然这样说不免存在夸张之处,但却也发觉了一种让人担忧的现象。如果说中国文化本身已经失去吸引力,这不免有些杞人忧天,但是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中国逐渐扩展和本土文化的淡弱,却不得不另人担忧。这提出一个问题,即我们如何正视西方文化?我们自己是要全盘西化还是对东西方文化采取一种兼收并蓄的包容态度,还是努力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这值得认真思考。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其著名专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将世界文明分为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其中包括一个被称为“儒教文明”的中国本土文明,以区别于更广而泛之的、包括中国和中国以外的东南亚以及其他地方华人群体的共同文化,以及越南和朝鲜,甚至日本等相关文化的“中华文明”。且不论这种分法是否正确,但是足以说明儒教文化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举世公认。实际上塞缪尔·亨廷顿更关注的是一个有着佛教信仰传统的中华文明,即已包括前面所列的除中国本土文化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当然作为这个文明的核心,中国文明自然被视为有着基督教传统的西方国家的挑战。塞缪尔·亨廷顿担心的是这两个之间文明的冲突将会代替冷战以来的意识形态冲突。同时他也特别重视穆斯林与西方文明的冲突。 那么文明之间是否真的会产生冲突呢?现在这只是一个不得而知的预想。这种带有浓重政治色彩的分析实际上暴露的是西方政治、而非西方文明觊觎中国利益的用心,只不过打的却是文明这张牌。经济全球化时代必然会使一些人认为文化的趋同也将是世界未来文化的走势。如果一味的追求世界文化的大同,那么这不免显得太理想主义;而一味的强调文明的冲突也不免显得过于狭隘。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对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重要的是我们要怎样去看到这个现实。文明和经济有着某种不可解脱的联系,但是文明却不是经济发展与否的决定力量。“全盘西化”论者却恰恰认为文明与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他们崇拜西方文明,向往西方生活方式,实际上只是崇拜西方发达的社会经济,而并非真正的西方文明。 现代中国还有这样的一个词语,即小资。如果仅从字面上来理解,也许许多人会将其理解为“小资产阶级”。但是这个词语所代表的内容却不是被阶级斗争批判得一无是处的真正意义上的小资产阶级,而是作为工薪阶层、也就是所谓“白领阶层”的一个代名词。他们是现代知识经济产生的一个阶层,而不是生产关系划分的阶级。同样,他们也代表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中国小资等同于西方的中产阶级,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也比较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事物。由于一种“不求甚解”的态度,很多人认为中国现代小资阶层是西方生活方式在中国的实践群体。其实不然。他们接受一些西方价值观,而并非完全认同西方价值,在他们身上却有着很浓重的现代中国的特色:温和、开放,不断进取。 文明是一个严肃的词语,和文化相比起来,它带有更多的理性成分。不同文明的产生是不同文化发展成熟的一种结果。当代世界是一个经济趋于一体的时代,以此为载体,文化也开始互相包容。圣诞节只是一种文化,是基督教文明的一种表现,传播到中国来的只能看做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这其中必然也带有现代社会的感性成分,但是经过中国文化的浸礼,它也会成为未来中国文明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无视这种现实的存在,因为信仰自由,中国的信仰文化不仅仅是道教的和佛教的,同时也包括伊斯兰教的和基督教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30
表现形式要比土节丰富,土节内容丰富,但不重表现。所以洋节易被年轻人吸引。对于商机也要大于土节,所以宣传比较夸大!!!啊群 选我
第2个回答  2018-04-16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文化积淀深厚。但是,近年来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流行,而一些传统的中国节日则越来越被人遗忘。这和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够有一定关系。 这也是信息畅通、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是人们的...
第3个回答  2013-11-30
崇洋媚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