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江夏管辖范围

明清时期的江夏管辖范围

明清时期的江夏管辖范围: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江夏县属湖北武昌府。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六子朱桢为楚昭王。楚昭王看中了龙泉山这块风水宝地,定”灵泉山”为仙壤,辟为”寝山”。自朱桢起,明代274年间,在这里相继建起了昭、庄、宪、康、靖、端、愍、恭、贺八代九王茔园。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修筑金口槐山石驳岸。万历三十九年至四十六年(公元1611~1618年),大司马熊廷弼先后修筑张公渡堤、金口龙床矶至白沙洲六十里长堤、四邑公堤。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李自成过武昌,改江夏县为瑞符县。六月,清军占领武昌,沿明制。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段灿(金口人)出资修葺槐山达摩亭,更名”留云亭”。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一月十二日,太平军东王杨秀清、督翼王石达开占领武昌城。
江夏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东与鄂州、大冶毗邻,南与咸宁交界,西与武汉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北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接壤。江夏区原属武昌县,是武汉市的南大门,素有“楚天首县”之美誉。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现为武汉市新型城区。截至2008年,总面积2018平方公里,人口63.03万人。 2011年,江夏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1%。江夏区2008年-2011年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第一名,综合经济指标已整体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明清一般指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2年),封建制语境里则专指明朝和鸦片战争之前的清朝(1616-1840年)。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大一统王朝,君主专制登峰造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疆域的基本范围,故常将两代合称为明清。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后进入近代,多遭列强入侵,主权严重丧失。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清朝从后金始,共有十二帝,自此之后,中国进入了共和时期。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达,晚明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明清鼎革后,清初推行圈地、投充、逃人、迁海等恶政造成大量百姓流离失所,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停滞逐步落后于世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24
自隋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后,“江夏”县名沿袭不变,直至清朝灭亡。江夏县即今日江夏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坐落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东经114º01’~ 114º35’、北纬29º58’~ 30º32’。江夏区正北与武汉市洪山区毗连,东北与鄂州市接壤,东南与大冶市相邻,正南与咸宁市交界,西南与嘉鱼县相靠,西北与汉阳区和汉南区隔长江相望。区境南北长83.2公里,东西宽54.17公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