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如题所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要求。由此可见,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在新形势下尤为重要。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1、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帮助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仅是《党章》中作出的明确规定,而且也是形势发展给我们党提出的新要求。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党员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远大理想,精神支柱不动摇,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和奋斗目标。

2、强化监督力度,帮助党员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党员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提高认识,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

3、加强党员党纪党规教育,帮助党员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听招呼、守规矩,做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的表率;带头实践党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表率;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做清正廉洁、言行一致的表率。

4、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帮助党员进一步增强综合素质。加强党性认识和健全管理机制,充分认清党员教育管理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的实际,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抓紧抓好这项根本性工作。没有过硬素质作支撑,再好的愿望也会流于空谈。(参考资料:中国青年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31
1.着力加强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教育。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政治信念,共产党员能否坚持共产主义信念,赵杰关系到小康社会能否建成、“中国梦”能否实现的问题。
2.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教育手段的作用。通过党建网站、远程教育、声像资料等手段,采取互教互学、场景模拟等现代化,信息化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还可利用移动通讯适时进行教育和信息共享。
3.探索新时期党员管理的新方法。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除了党员自身因素外,关键是基层组织的管理水平,能否合理引导党员发挥作用,因为党员从业形式、生活水平、思想状况的差异,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党员宜分类教育管理,分层次提出先进性要求。
4.强化意识,坚持党内生活制度。强化各级党组织“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意识,健全和完善各级党组织和党的书记的“党建工作责任制”,并做好日常检查和专项考核、年度考核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进一步健全完善并严格坚持党内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切实抓好“三会一课”,“党员目标管理”等制度的落实。
5.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建新载体。
第2个回答  2018-05-22

    一是制定学习计划,并确保学习安排得当。以党支部单位,在每年年初制定出全年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同时要根据重要节点的会议内容,及时召开党员学习大会传达会议精神,确保党员思想常新。学习计划要详细而周全,突出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对所有党员给予公布,做到心中有数。党支部要虚心接受党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学习计划进行更改和调整,确保学习内容跟得上形式的发展。除了集中学习的学习计划,党支部还要对因为工作、身体不便等原因导致不能参加学习的党员制定单独的学习计划。

    二是严格考勤制度,认真撰写学习记录。对于党支部召开的学习大会,要有专人负责安排、组织和管理。学习实行签到制度,到会党员都要先到签到处签到。所有签到表统一留存存档。学习过程中党员要认真听课并且撰写学习记录,后期会有专人进行定期及不定期的抽查,检验学习进度和成果。

    三是完善测评机制,召开会议综合考评。制定党员年终测评机制,每年年终召开党员大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原则上要求所有党员必须参加。通过党员个人自评、党员之间互评、和支部整理的全年学习情况,包括出勤率、学习记录等方面综合评定党员,给予好、一般、差三个等级的评价。对于被评价为“好”等级的党员,党支部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而“一般”和“差”等级的党员,党支部则需要找到恰当的时间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了解党员所需所想,解决实际问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1-27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注重联系实际。 加强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掌握理论的精髓,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的理论素养,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党员工作岗位不同,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也各不相同,对党员教育的内容也要抓住要领,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党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紧密联系本机关单位工作实际,让党员能及时掌握基本内容,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增长工作才干,力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非凡的业绩。 同时,培养党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理论去分析现实问题,深入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对党和国家政策的教育学习,使党员能够掌握并加以运用,能够针对不同的岗位和条件迅速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
二是完善制度建设,深化责任意识。 党员教育,制度建设是保障。加强党组织制度建设,完善党员教育测评体系,有助于提高党员责任意识,激发工作积极性。 一要加强党组织建设,完善各项制度,通过发挥领导班子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能够提高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党员教育水平,从而为推动党员更好的工作提供保障。 二要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健全考核机制,通过开展“创先争优”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党员立足本职,进一步增强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党员的工作效率和热情。
三是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教育层次。 党员教育不仅要尊重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也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运用新途径,解决新问题,从而提升教育层次,增强教育效果。 一要在传统的党员教育模式上注重发掘新方法。传统的党员教育基本上都是“三会一课”的培训方式,学习党的理论和先进事迹。随着网络的普及,党员教育模式也应得以创新,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系统以其内容新颖性、多样性让广大农村党员能够及时了解党的政策新动态,加快了教育速度,提高了教育效率。 二要开展专题活动,以现实事迹丰富党员教育方式。适时开展先进党员评选、报告等活动,以奖促教,以优促学,发挥先进党员的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党员受教育、受影响,营造党员学习教育的良好氛围;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各类竞赛、节日活动等把党员教育融入其中,寓教于乐,增加党员教育的参与性和效果性;对于农村基层党员,采取“送教下乡、支教入户”的方式,增强农村党员的党性水平和政策觉悟。 三要建立党员联动教育机制,以互动反馈的方式增强党员教育效果。采取党组织成员联系普通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联动机制,加强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相互交流、互助学习,发挥党员的能动性,增强责任感,既提高基层党员和群众的理论水品,又能充分反映来自基层的实际问题,提高党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要要健全老年党员、贫困党员教育方式与生活保障相结合的机制。从生活上关爱、政治上关心、教育上重视入手,加大对贫困党员和老党员的关爱帮扶力度。通过慰问机制,对他们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从而提升党员认知水平,达到“以保助教”的效果。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