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答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ef5530100eurw.html这个网页上的题目帮忙回答下,急急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shēn yuān bā lí wū jǐ shuò ɡuǒ nónɡ zhuānɡ dàn mǒ

(深渊 ) ( 巴黎 ) ( 屋脊 ) ( 硕果 ) ( 浓妆淡抹 )

kāi tuò zhē bì zhù jūn lián dāo kānɡ kǎi jī ánɡ

( 开拓 ) ( 遮蔽 ) (驻军 ) ( 镰刀 ) ( 慷慨激昂 )

二、给带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面画“ ”。(5分)

A:载歌载舞(zài) 横行霸道(héng ) 犁耙(bà)

B:(1)这道菜很地道[ dì dào],不愧出自特级厨师的手笔。

(2)在战争期间,河北人民发明了地道[ dì dào ]战的战术,大大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三、用“望”字扩词,并填空(不重复)。(4分)

1.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张望)。

2.每当你忧愁烦恼的时间,来到大自然,(仰望)蓝天白云,俯看花草树木,你就会明白生活依然十分美好。

3.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远望)。

4.他(盼望)着有一天能和失散多年的亲人们团聚。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3分)

1. 当 跳出 , 依然是 ;

当 还是 , 早已 。

2.“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请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使表达的语气更强烈:

3.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包括(修造船只) 、(筹备粮草) 和(操练海军) 。郑成功建设台湾主要是指(发展生产)和(兴办教育)两件事。我们之所以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打退了(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并且加强了汉族与(高山)族的联系。你知道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还有(岳飞)、(林则徐) 、(戚继光)……由此你联想到的表示爱国的成语有:(赤胆忠心) 、(精忠报国)。(请写出两个)

4.肖邦是(波兰)(国家)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作品有(圆舞曲)等。我还知道中外爱国音乐家有 (聂耳) 、(贝多芬) ……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 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诗史”。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平息)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全诗体现了一个“ ”字,从“ , 。”“ , 。”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6.《示儿》是(南宋)朝诗人(陆游)的绝笔,以遗嘱的口吻告诉孩子,他为 (用自己的话回答)而“ ”,叮嘱孩子“ , ”(填诗句)。表达 的感情。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 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 ”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 ”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五、修改语段:(共八处错误)(4分)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教育帮助下,刘强端正了学习态度。能按时完成作业,错别字也大大进步了。他还积极参加文愉活动,在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们参加的儿童节联欢会上扮演节目,有详有略地朗读了作者是著名作家鲁迅写的“草原”。

1、去掉“教育”2、“进步”改“减少”3、“文愉”的“愉”错了。正:“娱” 4、将“和少年队员们”删掉 5、“扮演”改“表演” 6、“有详有略”改“”7、“朗读”改“朗诵” 8、去掉“作者是”。

六、阅读理解:(24分)

(一)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 隅 ]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①解释文中“[ ]”里的字,把意思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险要地势) 、(样子) (2分)

②从划“ ”的句子中我体会到 (2分)

③用“ ”划出描写敌人表现的句子。(2分)

④根据下面提供的一些词语,想象一下,当时的敌人还会有哪些表现。试着写几句话。(2分)

丧家之犬 漏网之鱼 心惊胆战 哭爹喊娘 闻风丧胆 魂飞魄散 丑态百出

(二)99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与我越来越像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

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或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或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 (1) (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__(2)__(走 冲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得眼花;摇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1.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括号各部分内容的几句话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序号)(4分)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缓减。 D,99分引起的风波。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 ),事情的结果是( )。

2.稳重画线部分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

。(2分)

3.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最恰当的词语,在正确的选项下面画横线。(从括号内选)(2分)

(1)于是就有(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走 冲 迈)进门来。

4.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两句话简要回答。(3分)

孩子的苦恼:_______________

“妈妈”的苦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苦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2分)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恼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6.看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受?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3分)

七、习作:(30分)

,请听我解释!

提示:1.生活中,我们难免有被人误会的时候,你被谁误解过?请在题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2.要交代清楚你被误会的来龙去脉,把事情写具体。重点要写好你对他(她)的解释。

我尽力了,题目实在太多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16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shēn yuān bā lí wū jǐ shuò ɡuǒ nónɡ zhuānɡ dàn mǒ

( 深渊 ) ( 巴黎 ) ( 屋脊 ) ( 硕果 ) ( 浓装淡抹 )

kāi tuò zhē bì zhù jūn lián dāo kānɡ kǎi jī ánɡ

( 开拓 ) ( 遮蔽 ) ( 镰刀 ) ( 慷慨激昂 ) ( )

二、给带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面画“ ”。(5分)

A:载歌载舞(zài zǎi)第一个 横行霸道(héng hèng) 第一 深渊(pá bà)

B:(1)这道菜很地道[ dì dao dì dào],不愧出自特级厨师的手笔。 ~~~~~~~

(2)在战争期间,河北人民发明了地道[dì dao dì dào ]战的战术,大大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

三、用“望”字扩词,并填空(不重复)。(4分)

1.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 )。

2.每当你忧愁烦恼的时间,来到大自然,( )蓝天白云,俯看花草树木,你就会明白生活依然十分美好。

3.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 )。

4.他( )着有一天能和失散多年的亲人们团聚。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3分)

1. 当 跳出 , 依然是 ;

当 还是 , 早已 。

2.“民族英雄郑成功 、 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请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使表达的语气更强烈:

3.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包括 、 和 。郑成功建设台湾主要是指 和 两件事。我们之所以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打退了 侵略者,收复了台湾,并且加强了汉族与 族的联系。你知道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还有 、 、 ……由此你联想到的表示爱国的成语有: 、 。(请写出两个)

4.肖邦是 (国家)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作品有 等。我还知道中外爱国音乐家有 、 ……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代诗人 的作品,被前人称为“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 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全诗体现了一个“ ”字,从“ , 。”“ , 。”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6.《示儿》是 朝诗人 的绝笔,以遗嘱的口吻告诉孩子,他为 (用自己的话回答)而“ ”,叮嘱孩子“ , ”(填诗句)。表达 的感情。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 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 ”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 ”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五、修改语段:(共八处错误)(4分)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教育帮助下,刘强端正了学习态度。能按时完成作业,错别字也大大进步了。他还积极参加文愉活动,在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们参加的儿童节联欢会上扮演节目,有详有略地朗读了作者是著名作家鲁迅写的“草原”。

六、阅读理解:(24分)

(一)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 隅 ]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①解释文中“[ ]”里的字,把意思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 (2分)

②从划“ ”的句子中我体会到 (2分)

③用“ ”划出描写敌人表现的句子。(2分)

④根据下面提供的一些词语,想象一下,当时的敌人还会有哪些表现。试着写几句话。(2分)

丧家之犬 漏网之鱼 心惊胆战 哭爹喊娘 闻风丧胆 魂飞魄散 丑态百出

(二)99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与我越来越像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

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或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或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 (1) (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__(2)__(走 冲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得眼花;摇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1.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括号各部分内容的几句话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序号)(4分)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缓减。 D,99分引起的风波。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 ),事情的结果是( )。

2.稳重画线部分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

。(2分)

3.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最恰当的词语,在正确的选项下面画横线。(从括号内选)(2分)

(1)于是就有(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走 冲 迈)进门来。

4.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两句话简要回答。(3分)

孩子的苦恼:_______________

“妈妈”的苦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苦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2分)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恼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6.看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受?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3分)

七、习作:(30分)

,请听我解释!

提示:1.生活中,我们难免有被人误会的时候,你被谁误解过?请在题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2.要交代清楚你被误会的来龙去脉,把事情写具体。重点要写好你对他(她)的解释。
第2个回答  2009-09-17
一、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端正美观。 bu guan gai yuan shi di ( )育 ( ) 深( ) ( )世 荡( ) 二、形近字、多音字组词。邦( ) 勺( ) 埃( ) 薄 bo ( ) 帮( ) 句( ) 挨( ) bao( ) 三、词语训练。 1、填字成词,并写出它的近义词:视死如( )—— 勤勤( )( )—— 卓尔不( )—— 万古长( ) —— 2、成语接龙:赴汤蹈火— — — — 。 四、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减负”( )为孩子们赢得课外时间,( )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2、( )生活富裕了,( )不能铺张浪费。3、( )坐以待毙,( )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4、( )坐以待毙,( )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五、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 1、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的无数同胞,因此这两个日本孩子是无辜的。 2、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只好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3、我紧紧地这只因为紧张而不停地发抖的手。 4、我们有了缺点,要及时解决。六、积累与运用。 1、《长江之歌》赞颂了长江的 ,表达了我们对长江 感情。请默写这首诗的第二小节: / / / / / / / / / 面对这样的长江,我们可以用 、 等成语来形容。古诗中也有许多和长江有关,请写出两句: , 。 2、“开饭的时间到了, , 可亲热啦!”读了这段话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聂将军的 品质。 3、埃斯内尔送给肖邦的特殊礼物是 ,请默写出“送礼”时埃斯内尔说的一段话: 这时肖邦的心情可以用 、 等词语来形容。 4、“羌笛何须怨杨柳, 。”出自 写的 。 “ ,万里长征人求未还。”出自 写的 。这两首诗都属于 诗。请再写出这样的一首诗,题目: , 。 , 。 5、学校准备举行庆国庆广场文艺演出,你参加了其中的一个节目的表演 ,妈妈说:“天天练节目,成绩搞不上去怎么办?我不同意你参加演出!”你应该对妈妈这样解释: 七、阅读理解。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己,这是翻译稿读中为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别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戏答: 筹就:心潮难己: 2、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3、为什么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4、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5、选做题(以下两题中共有8个填空,任选其中的4个填空做即可)(1)文中提到的“大地”、“海内”、“天涯” “知己”等词语分别指什么? “大地”指: “海内”指: “天涯”指: “知己”指: (2)写出文中下列几句诗的后半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明月几时有, 劝君更进一杯酒, 大江东去, 八、作文。通过几年的学习,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你一定养成了不少良好的习惯,请选择其中之一,以《我养成了好习惯》为题,介绍一下你养成了什么好习惯,又是怎样养成的。写的时候要有具体的事例,450字左右。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试卷》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http://www.diyifanwen.com/jiaoan/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23_00_34_164.htm
第3个回答  2012-10-10
不知道
第4个回答  2009-09-16
哎,靠人不如靠自己。奉劝你一句,本人已上初三,还是自己试着去回答得好。祝你成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