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思维的定义:\x0d\x0a思维是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产生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以感性形象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的事物,使人能把握各种现象和事物的外部联系。思维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高级的认识过程,它运用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智力操作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以存储于记忆中的知识为媒介,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这种反映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带有间接和概括的特性。例如,人们看见各式各样的平房和高楼,通过思维则能形成房屋这一概念,它概括了所有平房和高楼的共同本质。人们可以看到阳光照射在岩石上,通过肤觉而感知岩石变热。但阳光照射与岩石变热的因果关系却不是感觉和知觉所能把握的,需要进一步利用有关的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间接地加以认识。这种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使人们能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能预见事物的未来变化和发展,进而能动地改造世界。人们的思维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要受实践的检验。\x0d\x0a思维活动可由外部事物引起,也可由记忆中的事物引起。一般来说,当人需要完成某种任务而又没有现成的手段时,思维活动便被触发并沿着任务所指引的方向进行。换句话说,思维活动是由一定的问题引起的,并指向问题的解决。这种思维活动称作目的指向性思维。它受意识的控制,是人的主导性思维活动。另外还有一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思维活动,它很少受意识控制,带有自发的联想的性质,称作联想性思维。思维突出地表现在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方面。\x0d\x0a思维与语言的关系:\x0d\x0a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而且也是正常人进行思维的工具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因素但概念是由词来表示的,例如房屋的概念就是用词“房屋”来表示的。房屋一词单独以符号的形式存在,标志了所有各式各样的平房和高楼,具有概括性。词的这些特性使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成为可能。人在思考时,言语的发音器官的活动受到抑制,起作用的是一种不出声的言语即内部言语,思维是借助于内部言语来进行的。巴甫洛夫学说区分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将思维看作是以词为信号刺激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x0d\x0a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J.B.华生将思维与言语完全等同起来。他把思维看作是喉头的运动,只是微弱而已。确实,人的思维是伴随着言语发音器官的活动。例如,在默默地进行计算或其他思维作业时,可以记录到言语发音器官的肌肉变化,而且在朗读和默诵同一首诗所分别记录的言语发音器官的活动具有相似的性质。甚至在使用手势语的聋哑人身上也可发现,当他们思考时,也产生微弱的手部肌肉反应,肌肉发生变化。这些实验结果说明,思维和言语是有联系的,但并没有证明思维与言语可以等同起来。实验发现,让正常人在计算或阅读的同时不断地说“啦、啦、啦”,或在默默地翻译外文时用上下牙咬住舌头,以此来干扰思维活动时的内部言语,虽然思维活动有时可受到不利的影响,但仍能完成所要求的作业。\x0d\x0a1947年S.M.史密斯等人进行了一项实验:史密斯本人接受箭毒注射,使全身的骨骼肌麻痹(包括整个言语发音器官在内),靠人工呼吸装置及其他医疗设备来维持生命。在麻痹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以后,史密斯报告说,在他全身麻痹期间,意识没有受到干扰,思维活动仍能照常进行,他能理解向他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事后还能回忆出来。这个实验有力地表明,思维与言语是不能等同的,甚至言语也不是思维的必要因素。\x0d\x0a70年代以来关于割裂脑的研究提供了同样的资料。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大脑两半球由胼胝体连接,两半球协同进行活动,但两个半球的功能是有差别的,通常在右手占优势的人身上,大脑左半球有说话和写字的功能,右半球则没有这些功能,在胼胝体遭到损伤或被手术切断后,大脑两半球就彼此独立地进行活动。但被割裂开的右半球仍可理解说出的或书写的一些东西的名称。右半球还可以进行简单的相加或相乘运算。这些事实也说明,没有说话功能的右半球仍有一定的思维功能,思维并不必以言语为工具。\x0d\x0a许多实验结果表明,思维是不能与言语等同起来的,思维也不必须以言语为工具。在实际生活中,不掌握出声语言的聋哑人仍然可以进行思维。从人的心理发展来看,婴儿在未学会说话或刚刚开始咿咿学语时也是有一定思维能力的。照J.皮亚杰的看法,婴儿学习语言是以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前提的。尽管如此,前面引述的那些事实也并没有否定,在正常的情况下人是借助言语来进行思维活动的。可以说,词的抽象和概括的特性和语法规则等,都使语言适于充任思维的工具。从而使人的思维活动变得更有效。有一些学者如B.L.沃夫等人,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决定性作用。他们认为语言的结构决定思维的过程和内容,不同民族的语言带有该民族思维的特点。这种观点称作语言相对作用原理或沃夫假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30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是指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对一类事物非本质属性的摒弃和对其共同本质特征的反映。

扩展资料:

思维技巧

1、归纳思维: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推导出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共通结论的思维。

2、演绎思维:把一般规律应用于一个个具体事例的思维。在逻辑学上又叫演绎推理。它是从一般的原理、原则推及到个别具体事例的思维方法。

3、批判思维:一面品评和批判自己的想法或假说,一面进行思维。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历来都强调批判思维。批判思维包括独立自主、自信、思考、不迷信权威、头脑开放、尊重他人等六大要素。

4、集中思维:从许多资料中,找出合乎逻辑的联系,从而导出一定的结论;对几种解决方案加以比较研究,从而导出一种解决办法的,就属于这种思维。

5、侧向思维: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思维,如同眼睛的侧视。侧向思维就是从其它领域得到启示的思维方法。

6、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性思维。同一个问题探求多种答案,最常见的就是数学中的一题多解或语文中的一词多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思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26

23年二级建造师-新考季备考指导课

精编干货 高效通关

¥1元/科

23年一级建造师-备考资料大礼包

备考提速 精华知识点

¥1元/科

2021一级造价师-密训抢分

密训抢分冲刺

¥0元

2021一消名师100节精品课

超值体验,轻松取证

¥0元

2021年中级经济师-强化进阶体验课

知己知彼,三步破局

¥1元

2022年高级经济师-基础重塑课

基础重塑 高效备考

¥0元

2021健康管理师超值教程大礼包

教程课题一站式配齐

¥39元

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备考指导

轻松入门人力资源师

¥0元

    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精华资料免费直播课免费领课领优惠券考试日历
第3个回答  2020-09-10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是指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对一类事物非本质属性的摒弃和对其共同本质特征的反映。

人们发现,除了逻辑思维之外,还有形象思维、顿悟思维等等思维形式的存在。逻辑思维也叫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也叫具象思维,顿悟思维也叫灵感思维。

扩展资料:

思维技巧

1、归纳思维: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推导出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共通结论的思维。

2、演绎思维:把一般规律应用于一个个具体事例的思维。在逻辑学上又叫演绎推理。它是从一般的原理、原则推及到个别具体事例的思维方法。

3、批判思维:一面品评和批判自己的想法或假说,一面进行思维。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历来都强调批判思维。批判思维包括独立自主、自信、思考、不迷信权威、头脑开放、尊重他人等六大要素。

5、集中思维:从许多资料中,找出合乎逻辑的联系,从而导出一定的结论;对几种解决方案加以比较研究,从而导出一种解决办法的,就属于这种思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3
用一句话说:思维是人对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是人们对现实的概括认识,思维是高级的认识过程,是以感知为基础而发展的。它是在多次感知的基础上概括出来对事物现象因果关系的认识。我们看见汽车在大街上开动,汽车的形状及在街上飞快行驶的情景在脑中得到反映,这是感知觉。但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开动,找出汽车的结构特点及各部件关系,这则是思维。思维使我们知道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通过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发现或找到事物复杂的联系和关系。

思维过程:

思维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有概念形成、理解、推理、决策和问题解决等重要形式。人的思维活动往往由一定的问题引起,并指向问题的解决。因而问题解决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一般形式。思维是通过一系列比较复杂的操作来实现的。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这就是思维过程.

思维品质:

思维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思维品质方面,所以我们来了解一下思维的品质。

思维的敏捷性: 遇到问题能够快速作出反映,比如可以和孩子做这样的游戏:大人说许多词汇,要求幼儿听到水果时拍拍手,不是水果就不要拍手。训练幼儿快速反映的能力。

思维的灵活性: 是遇到问题能够想出多种办法。以做游戏为例,同一个玩具可以有多种玩法。比如现在积木可以说是每个幼儿家庭必备的一种玩具,您和孩子是否做过多种尝试,有过很多玩法呢?如:四块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多少图形?(插入演示图)

梯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大三角形,这些您尝试过吗? 您是否还有别的创意。

再比如:拿10个一分硬币,5个二分硬币,2个5分硬币,都洗干净,让孩子们拿出一毛看孩子有多少种方法,这实际就是一题多解。(备用)

思维的深刻性: 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先要培养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有思维的深刻性,在大量的接触事物的过程中,我们肯定要把本质的东西集中起来,然后把抽象的东西合并同类项,这就是概括,因此,怎么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怎么样培养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首先是培养他们概括能力.二是推理。主要是四种推理:

第一逻辑推理:大前提、小前提、最后到结论,幼儿园问孩子:铁器会在水中沉,那么针能不能沉下去,幼儿会说能,因为针是铁,这就是逻辑推理。

第二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比如:花狗、黑狗、白狗都叫狗。

第三对比推理:比如男孩子、女孩子,到底有什么不同?这时要通过对比推理判断哪个是男孩子,哪个是女孩子?

第四类比推理:比如拼图,从第一种拼图到第二种拼图,达到一种迁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迁移就是类比推理,主要是培养深刻性。

思维的创造性:

体现在三个方面:独特性、流畅性、变通性

1、美国有道最典型的试题测思维的变通性:一块红砖有什么用处?有的说能够盖房子,能够盖大房子,小房子,盖红房子,其实都是作为建筑材料;有的再发散一点,盖房子、造桥、铺路,有的说我们郊游时,把砖烤热,在上面热食物,红砖当锅。有的说把砖当锤子,钉钉子;还有的学生说遇到狗把红砖当武器,这就是典型的变通性。

2、独特性,比如给出一幅图画让幼儿命名,题目越独特越好。

3、流畅性:比如给定1分钟,看我们的幼儿能够想出多少圆形的物品,想的越多越好。可以有很多类似的题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