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如题所述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因此,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与当前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在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个总体要求的核心和实质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人类的文明建设除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还有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与自然之上。历史上,在生产力相对低下时,人类曾崇拜自然、畏惧自然。近代以来,随着改造自然能力的大幅提高,人类开始轻视自然,藐视自然,甚至以征服者、占有者的姿态面对自然,为满足自然需要向大自然不断索取,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反思过去,正视现实,只有尊重自然才是人与自然相处的科学态度。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只有适应自然对吕,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前提是进行生态建设,只有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可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才能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否则,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将制约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脚步,甚至给人类带来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到那时候,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就对人类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基石,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