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红楼梦》________ 后面的添加个小标题。关于红楼梦的某个方面的。写篇演讲稿,能让我讲个

我讲《红楼梦》________ 后面的添加个小标题。关于红楼梦的某个方面的。写篇演讲稿,能让我讲个两三分钟。。。。小生对红楼梦了解确实甚微啊。。。。。

永远的遗憾

  如果谈到《红楼梦》里"永远的遗憾",大家兴许马上就会想到宝玉和黛玉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遗憾,我们也会想到薛宝钗虽然既美貌又懂事但她的婚姻生活极端畸形和不幸,我们还会想到大观园里那么多可爱的女孩子几乎都没有好的下场(有的夭折了,有的被驱逐了,有的被欺骗了,有的当尼姑了,有的被卖了,真是非常的可怜),当然我们更会想到整个贾府由盛而衰,由兴而灭,看到一个原来充满生活气息与活力的家庭,三闹两闹完蛋了,树倒猢狲散了……这都是遗憾。

  而《红楼梦》里还有个遗憾是隐性的,甚至很多人认为《红楼梦》是没有这种遗憾的,是否定这种遗憾的,会痛骂能带来这种遗憾的价值观的,是不但不以为憾反而应以为快乐和满足的东西。实际上它有遗憾。什么遗憾呢?就是不能为世所用的遗憾,一个无材补天的遗憾。这是一个如旧俄文艺家所说的"多余的人"的遗憾。就是说,你在这个社会架构中,甚至是在这个宇宙架构、物理架构、自然架构之中,没有位置,没有你的重要性,没有你的角色、没有你的内容的遗憾。这样的遗憾千人有,万人有,此代有,代代有,而且我要强调其实外国也有,西方有,俄罗斯更有。这是一个从根本上消解人的信心、意义、充实与幸福感的遗憾,是没有精神的温饱,却每天要吃三公斤泻药的遗憾。

  《红楼梦》一上来的写法很奇特,它不是从具体开始,而是从抽象开始。这是中华文化的特点,我们喜欢从最大的概念上开始,它绝对不像巴尔扎克的小说,一般开始都是1767年11月22日阴天在巴黎的哪条街上,一个女人穿着什么什么样的服装,旁边有辆马车,都是从具体开始。

  《红楼梦》是从石头那儿开始的,从女娲补天开始,是从创世开始。女娲补天时有36501块石头,这个遗憾和悲剧在哪里呢?就是"01"变成了"余1",多出一个来,只需要36500块就够了,石材居然过剩了,"不多不少"地多了,只多了一块石头,真是要命啊!这块石头非常悲哀,非常惭愧孤独失落-人家都补成天了,成了天地间重要角色,我"无才",是材料不够,是能力不够,是品相不够,是质地不够,可能更是运气不够,或者没有任何不够,本只需要用36500块,却来了个36501块。好比体育比赛,三万名运动员都有名次有奖牌有记录有光荣,只淘汰一个人,这不是活要命吗?现在的体育比赛是淘汰大多数,只给前三名发牌,这就好办,我们大多数是被淘汰下来的,我们多数人给少数人鼓掌喝彩,得不到奖牌的人虽然没有那样体面,但是沾了人多势众的光,不丢人,不至于哀哭不已,而且体育比赛总还有下回,弄好了下次是别人给我鼓掌。设想一下,一千年一万年一亿年只搞一次奥运会,只淘汰一名"最劣"的运动员,你这不是要他的命吗?一块倒霉的石头几方面都不够,它补不了天,它变成了一块多余的石头。俄罗斯十九世纪的时候风行一时的叫"多余的人",就是写在那时很多人变成了多余的人,他们不能为这个社会做任何的有意义的工作,不能对这个社会有任何的贡献。当时的著名作家冈察洛夫,写了一个长篇小说《奥勃洛莫夫》,说的是"多余人"的代表,书写了十几页了,主人公奥勃洛莫夫还没有决定是否起床。而《红楼梦》一上来就说有一块多余的石头,被冷淡、被抛弃、被遗忘、对于任何人都没有真正的意义的石头。这样想起来,不无恐怖。这也和中华历史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长期相对稳定发达的封建社会,社会资源高度集中,一个读书人,既能认字又能算数打算盘,要想对社会有所贡献,必须进入社会管理体制,你必须成为朝廷和它所属系统的一员,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一个人,得千方百计上学读书,会写文章会做诗会作对联,想办法有一官半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贾宝玉就最烦这个,但他有个背景,他所最烦的东西正是他上一辈子在本源根底上所没有得到、羡慕已极的东西,就是"补天"。 补天不成的结果,使他痛恨补天的向往,使他视补天为禄蠹、混账、低俗庸俗媚俗,他是思极而恨若不共戴天。一个真正清高的人完全不必要视不清高为寇雠。这是他性格形成的先天原因。而后天原因是他对于女孩的爱恋喜悦,与他父亲的教条僵硬无趣成为鲜明对比。它也想跟36500个石头在一块儿,起个支撑天地的伟大作用,但它做不到,这样一个遗憾就注定了贾宝玉生活的空虚、对很多东西的不信任感。他也是只有四个字:我不相信。他前生是一块石头,这样一种遗憾,实际上是彻头彻尾的老病根,论证也解决不了,哭一场也没有用.

 从我们今天看,曹雪芹能够写出《红楼梦》来,对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别人所无法比拟、无法想象的贡献。从曹雪芹本人来说,他一辈子是穷愁潦倒,他认为自己一事无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曹雪芹能够有机会成为封建体制管理层的一员,从他个人来说生活状况会比他写《红楼梦》时要好得多。所以,这样一种对自己变成多余的石头而感到的悲哀,贯彻在整个《红楼梦》里。当一个饿了三五天的可怜人大骂饭馆的庸俗与奢华,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当一个一贫如洗的人表示自己对于金钱的痛恨反感轻蔑,你觉得这是很正常还是很郁闷呢?这石头还有一种交通、交织、交接的意义。这石头一头接着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大荒"这个词很有感染力,首先是大,无限无穷的,第二是荒,它是荒凉的、没有生命的,更是没有文化、没有经过开发、没有变成人所使用的财富,是还没有人化的自然,是大荒山。

这种小说非常奇怪,它既是小说,又是哲学和玄学,是一声长长的叹息!可不是吗?你伟大,你的权势如日中天,你阔气,花银子跟流水似的,你吃喝玩乐,穷奢极欲,你眠花醉柳,什么好事什么恶心事你都经历过,最后你只有一个前途,成为一块石头,一声不吭了。最多你有点记录,刻在这块石头上。这种写法很不寻常。

  小说也好,戏剧也好,都要靠一个什么东西呢?悬念。就是你看了头,不知道它的尾,你得追着它,你对小说的后续发展有极大的好奇心,你渴望知道后事如何,你渴望知道下回分解,追着慢慢看下去;你知道这个尾,才会说"原来如此"。看电视剧也是这样,一上来就把大结局给他演两遍,好多中间的他都不想看了-"原来如此,不过如此"-他不看了。但是,《红楼梦》不在乎这个,它一上来就先把结局告诉你,一上来就告诉你:我写的这些繁华荣耀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只不过是瞬间的事,最后他们要完蛋要垮台,要冷寂下来,要孤独起来,要灭亡,再变成块大石头。

  它先把这个压在你的心上、身上了,然后回过头来,又让你看到那些就像水中月雾中花,用这些吸引你,让你看起来很过瘾,使你看起来没完没了,跟着它哭,跟着它笑。你心里又随时提醒自己,这不过是暂时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没有,什么都留不下。这是很惊人的小说写作法:先把结局告诉你,先给你撤了劲儿,给你撤了火,再告诉你"我小火给你再炖一炖"……这一锅粥怎么往下煲,最后这个火要撤掉,冰凉死寂,一无所有。这里,我们说的"永远的遗憾"就又上了一层台阶:不仅不为世用是一种遗憾,盛极而衰、兴久必亡是一种遗憾,人生本身就具有某种悲剧性。生的开始也就是死的开始,生的过程也就是死的过程,宝玉的享福、尊荣、情爱的过程也就是大荒化、无稽化、静默化、石头化的过程。一句话,色的过程就是空的过程,有的结果是虚无化过程。当然,由此我们也可以反过来体会,生命是多么宝贵,人生是多么值得珍重!无论如何,当你把一个赫赫扬扬的贾府与荒山巨石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是欷?#91;不已,泪流满面-闹了一个够,剩几块大石头罢了。

"满纸荒唐言",为什么它是荒唐言?这里既有现实的东西,又有想象的东西。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到底在什么地方,你哪儿知道?你说得出来吗?你说不出来。36500块石头都派上了用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自己的角色,偏偏剩下这一块石头给忘了,落到一边了,你说得出这是怎么回事吗?你也说不出来。还有,他没有按正规的读书科举做官这个路子走,他走的是在封建社会被认为是一个荒唐的路子,所以"满纸荒唐言"。

  荒唐,本来让你觉得有点可笑、有点捣乱的意思,它底下一句一下子把这个荒唐言就给收拾了,给升华了,给悲情化了,甚至是严肃化了-"一把辛酸泪"。你不要以为都是荒唐言,这个荒唐言里头有辛酸泪,叫做"有斑斑血泪",令人热泪盈眶。人生为什么会这样辛酸?读者为什么会共鸣于作者的辛酸?为什么堂堂一部大作《红楼梦》会让你辛酸不已?哪个答得上来?

  "都云作者痴","痴"是什么意思?痴不仅仅是傻,而且是作者进入了一种精神生活的巅峰状态,可不就痴了。他除了这段回忆、这段公案,什么都忘了。这是作者"痴",痴就是痴心,就是投入,就是一心,就是激情,就是巅峰!

  "谁解其中味"-那么多红学家,那么多关于《红楼梦》的电影电视作品,直到今天,我们还愿意与大家共解其中味……

王蒙的文章,,,,,希望有帮助追问

太深刻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07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讲一讲红楼梦中女性各种悲剧命运以及原因追问

我真的一点都不了解啊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3-07
红楼遗梦

讲一讲金陵十二钗,红楼诗词,当时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曹雪芹写的红楼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