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

如题所述

近几天,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利用下午的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虽然学生打球的水平不很高,但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却空前高涨。既然是比赛,肯定有输有赢,但我发现赢得班级并不是赢在球技上,而是赢在五人的相互配合、全力协作上,从而演绎出“以弱胜强”的动人场面,博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同样的,输的班级也并不是孩子的基本功多么差,而是五人各自为战,你抢到球不舍得给我,我争到球也绝不传给你,“霸王”球、“独食”球太多,最终导致失败。看着输球的孩子们沮丧的表情,我实在不忍心再说什么。因为孩子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为了班级的荣誉也确实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只不过是部分同学只注意过分表现自己,缺乏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这只是孩子们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但这个例子也足以给我们各位家长敲响了警钟。未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尽快适应社会,许多家长千方百计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在各种评比、竞争的大环境压力下,我们的孩子们个人素质、能力越来越强,独立性也越来越强。但是,在让孩子学会表现自己的同时,也助长了孩子们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使孩子们越来越不擅长跟别人合作,甚至不知道应该怎样与他人合作,团队意识也越来越薄弱。应当看到,当今社会不仅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单打独斗已经难于在社会上立足。“人心齐泰山移”,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大多数工作都必须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强调团结协作是21世纪对每一个人的要求。所以,在很多单位招聘时,个人的能力往往不是最主要的,是否具有团队意识才是最重要的。看来,我们家长需要尽早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增强孩子的团队意识。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快地适应团队生活,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1、利用家庭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从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小事做起,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比如,节假日全家一起外出郊游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先定个活动计划,然后分配好每个成员的任务,让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无论大小一定要给孩子安排个合适的任务,像让孩子准备水果啦,烧烤的调料了,吃饭的小勺子啦等等,让孩子感知自己是家庭这个团队的一员。对孩子的任务,行动前不要再专门提醒孩子,让孩子自觉完成。如果某此由于孩子疏忽忘记了自己的职责,父母不要批评孩子,只是让孩子体验所带来的后果:想吃水果没有水果吃啦,烧烤的食物没味道啦,眼看着美味只能用手抓着吃啦等等。让孩子看到,由于自己的疏忽,不但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家人,还使本来快快乐乐的活动大为逊色。这样的教育,比任何语言都有效,让孩子懂得了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具有团队意识,担当好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相互合作才能使活动圆满成功。再比如,和孩子一起看书或看电视时,遇到团队合作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让孩子分析原因,并让孩子设想自己是其中的一员,应该如何去做才有利于团队的合作成功。到公园里,和孩子一起观察蚂蚁搬东西,一只蚂蚁拖不动比它体积大许多倍的食物,但几只甚至几十只蚂蚁相互配合,就能拖得动了,这是蚂蚁团队的胜利。通过生活中这些小事潜移默化的影响,团队意识会在孩子的脑海中慢慢形成的。2、利用游戏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好多游戏都属于集体活动,家长可以用这类游戏作为纽带,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记得我女儿小时候,很喜欢和我们一起玩搭积木游戏,用几盒不同的积木混在一起,随心所欲搭出不同的建筑物或小动物来。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如果三人配合不好,很容易导致前功尽弃。所以,每当成功的完成一件作品时,女儿都特别高兴,我想不用我细说,女儿已经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了。再比如,和孩子一起画画,先明确分工,如让孩子画动物你画花草,孩子涂红色你涂绿色等等。然后开始你一比孩子一笔,或者你画一部分孩子画一部分,直至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这种作画更需要相互配合,既要考虑自己应该怎样画,又要考虑留好位置让别人如何画。孩子在这些身临其境的游戏中,慢慢体验什么是团队意识,什么是合作精神。3、创造机会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要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家长还要注意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或者运动,或者游戏,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活动,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孩子不但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活动,已经列入孩子的课程标准中。因此,家长要支持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活动,不断了解孩子在这次活动中所担当的任务,以及任务进展情况,还要了解孩子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的任务及完成情况。多关心、鼓励、表扬孩子,从而让孩子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主动性地位和不可缺少的角色,从而更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另外,通过让孩子参加夏令营、冬令营,对孩子团队意识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活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不同性格的孩子相聚在一起,无论主题是学习英语、游戏、素质培养还是体育拓展训练,都要求孩子在一个新的团队中进行。孩子在各种各样的团队活动中逐步获得了锻炼,团队意识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起培养起来。4、引导孩子靠拢团队前几天读了王凤国老师的一篇文章《引导孩子靠拢团队》,深受启发。部分文字如下:有一个日本朋友来山东做生意,顺便把孩子也接过来学中文。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却不太好。很多同学骂他,不理他。那个孩子受了欺负,回来就向爸爸倒苦水。朋友听了不但没生气,反而笑了,说:“你今天帮老师和同学做什么事情了吗?”孩子摇头。朋友说,你从今天开始,每天帮老师和同学做些事,回来以后告诉爸爸。孩子同意了。半个月后,再没听到那孩子回来诉苦。我问朋友现在孩子情况怎么样?朋友说,很好,现在同学都接受了他,和老师、同学关系搞得很好。我很佩服这位日本朋友的做法。我们一般关心的是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吗?在学校吃的饭菜怎样?老师讲的课听懂了吗?等等。而这位朋友关心的是,孩子是否融入了这个团队,是否为这个团队的合作努力奉献了,这对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我们家长也注意让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参加一些活动,但我们并没有注意引导孩子为这个小团体贡献能力,这样孩子就只是随大流,不明白自己的价值在哪里,也很难体验到团队的力量有多大。所以,在孩子参加某项活动前,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想想自己能在这项活动中做些什么。活动结束后,家长要了解孩子做的怎么样,然后肯定孩子为团队做的贡献,让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慢慢的,孩子会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做好自己分内事情的重要性,明白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共同的成功,获得双赢,集体主义和团队意识将逐步发展。当然,在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时,还要注意不允许孩子为自己没尽到职责寻找任何借口,因为一味的迁就,会助长孩子形成自私、固执等不良个性,而这些将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