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种教育现象看“当代学生观与教育”——上海学习第十四天听朱益明教授讲座

如题所述

从几种教育现象看当代学生观与教育
上海学习第十四天听朱益明教授讲座
来上海学习时间已经过半,在不同的教授报告中汲取着知识和观点,每一位教授的讲座都是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将教育理念的来龙去脉讲的鞭辟入里,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教育这个大话题。
今天给我们作报告的是华东师范大学朱益明教授,朱教授的报告从现象入手,让我们思考当代学生观与教育 在报告中朱教授给我们讲了这样几种需要思考的现象: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收到的一封学生写的信。信是这样写的:老师,我是您十年前的一个学生,在这些年里,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想当面向您认错,可我一直没有勇气,昨天我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终于忍不住拿起笔向您诉说十年前我做的一件错事。
那时,由于我的成绩在全年级名列第一,我成了您的宠儿,我是被您惯着长大的,自私要强成了我的个性,有时,我与同学产生矛盾发生口角或打架,您也总是护着我。但是六一节的前一天,我看到同学的礼物,我很羡慕,家长没有给我买,为了能有自己的礼物,我利用自己拿钥匙之便,偷偷把班里几个同学的礼物扔到了学校墙外的化粪池里。因为这件事您整整忙活了两个多星期,学生找您,家长找您,学校不断给您压力,当时您眼睛上都挂了黑圈。我当时就后悔了,但由于害怕没有勇气承认错误,这件事整天闹得我忐忑不安,影响了我的学习,可是您对我的偏爱依然如故。现在我才承认错误已经太晚了,我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已无法弥补,我只能向您说一声对不起了,能争取您的原谅,也算放下压在我心中多年的一块石头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身上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问题,如果只是因为学习成绩好就偏袒他,就发现不了其身上的缺点,或者发现了不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不但影响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集体观念的形成,今天这个案例又一次引发我的深思。
朱教授一再强调,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途径和手段,教育而不只是人生存或者谋生的工具。 教育是人权之一;不能延续传统的强迫教育思维,需要有服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选择学生转向学生选择。享受教育,不是被塑造。强调与突出指导的要求,是社会进步与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的回归。回归教育本质。
正像自然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学校和班级里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一个,都是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我们要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有时无视学生差异的存在,企望按照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方式和途径,制造统一的标准件,其结果是,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不到充分开发,部分学生因为不能适合于这种教育而成为差生。实际上,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也是永恒的。教育的作用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我们要把学生当做学生来对待,学生是是稚嫩的,他们会不经意地犯一些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很荒唐很可笑的错误。我们要宽容学生的错误,不要违背学生成长的规律,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如果我们能静下来听学生的声音,自学生中你会发现一个有一个的惊喜。我们要想方设法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和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使每个人都能达到他可能达到的境界。
这个要求有点高,但我们会很努力的去创造属于学生的天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