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生字之前有两个读音,后来改革就只有一个读音

那些生字之前有两个读音,后来改革就只有一个读音

有个术语,叫“统读”,即把原来有多个读音的字统一为一个标准读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收了这些字,可以在《语言文字规范手册》一书中查到。太多了,没法给你一一输入。比如:
普通话词汇中有一部分异读词,异读词是指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读音,而这几个不同的读音表达的完全是同一个意思,例如有的北京人把“波浪(bōlàng)”说成“pōlàng”,把“机械(jīxiè)”说成“jījiè”,把“比较(bǐjiào)”说成 “bǐjiǎo”。异读词给学习普通话增加了负担,所以从1956年开始,国家就组织人员对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审订,给大量异读词确定了规范读音,排除了其他读音。1963年将审音结果合编成《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公布(以下简称《初稿》),1985年又公布了经过修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因此,现在异读词的读音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审音表》为准。 在学习《审音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审音表》在许多词的注音后面都注了“统读”,这就是说:此字经审订只保留这一个读法,无论在什么词中,再无其他读音(轻声变读不受此限)。在学习《审音表》时,要注意学习这些“统读”词,因为这些“统读”词的相当一部分,与《初稿》的审音结果有所不同,例如:“从”在《初稿》中有cóng(从属)和 cōng(从容)两个读音,《审音表》只保留了cóng 一个读音;“框”原来有kuāng(框框)和kuàng(框子)两个读音现在统一读kuàng;“哮”在《初稿》中取“xiāo”音,现在统读为“xiào”,“驯”原来取“xún”音,现在统读为“xùn”。《审音表》公布后,一些辞书因为来不及改版,异读词 仍按《初稿》注音,所以许多人仍将异读词读成原来的音。现在改版后的辞书(如《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异读词已按《审音表》注音。我们在学习《审音表》时,应该特别注意它与《初稿》读音的不同之处。 2、审订异读词时,常常会涉及某个字的不同读音,所以《审音表》也出现了一部分字的多音问题。凡是字后没有注“统读”的,即表示此字有几种读音,《审音表》只标明有异读的词语的读音。例如“矜”字后面未注“统读”,注音是jīn,举例是“矜持”、“自矜”、“矜怜”,说明这些词中的“矜”曾经有异读,所以《审音表》加以审定列出,至于“矜”在其他词语中还可读guān(同“鳏”)、qín(矛柄),因为这两种读音无异读,《审音表》就没有列入。另外还有一些未注“统读”的字,审音后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读音,《审音表》按照审音结果将不同的读音分别列举,例如:“翘”原有qiào和qiáo两种读音《审音表》按口语音和书面语音不同的原则,把两种读音的不同用法分类列举:在口语词“翘尾巴”中念“qiào”,在书面语词“翘首、翘楚、连翘”中念“qiáo”。 3、《审音表》中有些有几种读音的字,在不同的注音后面分别注明“文”或“语”。“文”即“文读”、“读书音”,是书面语的读音,一般出现于复音词或文言成语中;“语”即“白读”、“口语音”,多用于口语中的单音词及少数日常用的复音词中。例如“给”在《审音表》中有两个音,读gěi时是口语音,一般用于单音词,读jǐ时是书面语音,用于“给予、配给、供给”等词语。 4、《审音表》主要是审订普通话异读的词和有异读的作为“语素”的字。尽管一些有异读音的字实际上就是多音字,但因为审音表是对异读词的审音,所以往往不列出多音多义字的全部读音和全部义项,当多音多义字在某个词语中无异读时,《审音表》均不涉及。所以,《审音表》只能作为学习普通话异读词的规范,它与一般的字典、词典不同。要掌握普通话多音多义字和其他一些词语的读音,还得借助《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19
不知道呐,貌似网上都查不到的,可能要去教育网啊这种找找文字修改的历史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