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强度因子的学术文献解释

如题所述

1、KⅠ为Ⅰ型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简称为应力强度因子.船底板的裂纹属表面裂纹状态可按半椭圆片状表面裂纹来处理
2、应力强度因子的定义是:K=limx→a+2π(x-a)σxy(x,0)(23)这里的上标表示型Griffith裂纹,由式(14),有K=τπa(24)其中,a为裂纹半长
3、KⅠ越大,该点的应力也越大,因此KⅠ是表征弹性体裂纹尖端区域应力场强弱程度的参量,称为应力强度因子,下标Ⅰ表示“Ⅰ”型裂纹.实验表明:当应力强度因子KⅠ达到一个临界值时,裂纹就失稳扩展而后导致断裂
4、σπa称为应力强度因子,并记为KI...KIC称为断裂韧性
5、称为应力强度因子.其量纲为[力]X[I长度].戊.应力强度因子K,与应变释放率G.的关系为:W.FGz一帚,E’=:=F舞(平面应变),E’一E(平面应力)从上式的Kt与G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21
在线弹性理论的框架内,求解裂纹尖端附近区域的解具有应力的奇异性。即应力会随着r→0而趋于无穷大。这种奇异性显然不符合物理事实,目前的理论解决是认为裂尖必然会出现一个塑性区。但是,出现了塑性区就超出了线弹性理论的框架,所以,如果硬要仅仅在线弹性理论的框架中建立解释的话,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材料的弹性模量E不再是常数而是一个可变化的参数,随着r→0,裂尖的材料的E也趋于无穷大。事实上从Irwin解中可以看出,随着r→0位移u和v也趋于零,这就意味着E随着r→0也趋于无穷大。所以,可以把应力强度因子K理解为是应力奇异性的一个比例系数,也就是说K是【应力与弹性模量同时增大的比例关系的一个度量】,随着外力的增大,裂纹的增长,这个比例系数也越大,也就是通常说的K值增大。既然K只是一个比例系数,所以虽然应力可以趋于无穷大,但K却会趋于一个有限值(洛毕塔法则)。
表面看来,说E可变甚至趋于无穷大比应力会趋于无穷大更不可思议,其实,这种认知还是有物理学基础的。我们通常认为的材料拉伸弹性模量E是一个大量原子共同参与的弹性行为,每个原子键贡献的力量非常小,它们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也非常微小。但在r→0的情况下,显然讨论已经涉及到了几个原子间直至两个原子间的键合能了,即涉及到了金属的理论键合能。这就是表现出来E值可以大大高于通常E值的原因。而且在应力作用下,此时参与位移的原子仅仅只有数个原子,所以宏观上的位移表现不出来(为零)。这种理论认识也可以说成是“随着r→0,裂尖处的材料将逐渐转为刚性体”,而应力强度因子K就是裂尖刚度强弱的表述。当然,任何材料的原子键合能都是有限值,所以当K增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原子键就会破坏,裂纹失稳扩展。
20多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试图消除断裂理论中的应力奇异性,认为这样才能符合物理本质,从新建立起【应力原理】的一统天下。遗憾的是,大量的工作虽然卓有成效,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