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亚洲的门罗主义为什么失败

如题所述

首先,日本尽管宣传东亚共荣,宣传把殖民者赶出亚洲,但是这种宣传并没有站在道德的高地。无疑,东南亚人(菲律宾除外)欢迎日本赶跑殖民主义者,这使日本的战争行为在东南亚国家看来中有一定的正义性(这点中国并不承认),但是在东亚共荣的主体 中国和韩国 看来,日本的行为是侵略,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在日本要构建东亚共荣的时候,它对独立国家选择了战争而不是和平的方式。而日本在战争中的严重战争罪行使日本宣传的所有优美词句都成为了肥皂泡。日本首先就站在了不正义的一方,也因此为绝大多数人所反对。
其次,日本的行为是以武力改变世界秩序的行为。当时,中国是独立的国家,而英国、法国、美国和荷兰都在亚洲有着统治牢固的殖民地。中国的独立是由国际条约《华盛顿公约》所保障的,也为国际联盟所支持。日本对这些国家的进攻是武力改变现状从而把各种既有势力排挤出去的行为,损害了各国的利益,也损害了国际条约的权威性,也自然而然地受到激烈的反对。
第三,日本宣布大东亚共荣圈是建立在和德国和意大利等结盟的基础上,而不是对其他地区的事务采取中立态度。日本和德国意大利结盟,在欧洲战争上的对她们支持,使对日本牵涉到欧洲乃至非洲西亚的纷争中。日本既要对欧洲事务干预,也难以避免其他国家对亚洲事务的干预。这进一步扩大了针对日本的反对阵营。
第四,日本的政策选择和最强大的美国和英国为敌,直接侵害了她们的利益。和最强大的国家为敌,是极为不智的政策,也必然受到她们的不留余地的攻击。事实证明,美国的干预正是日本大东亚政策失败的决定性因素。
最后,和美洲不同(更和当时的美洲不同),亚洲有着悠久多元而丰富的历史,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亚洲的概念和形象。即便在东亚的所谓“中华文化圈”中(即中国、朝鲜、日本、越南)也一直陷于争夺主导权的斗争中,没有一个处于领导地位的国家。这里就更不提属于印度和伊斯兰文化圈中的东南亚了。

一言以蔽之,亚洲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自古以来就缺乏共同价值。在亚洲人中,大亚洲主义从来没有得到有足够影响力的支持。在日渐全球化的年代,这种思维更加没有存在的基础。从此看来,日本的亚洲门罗主义的失败不是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